并发症警示教育联合康复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
2021-03-09张燕丹曾迎迎周惠玲任慧琳
张燕丹 曾迎迎 周惠玲 任慧琳
髋关节损伤或病变是骨科常见疾病,包括退变性髋骨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等,我国55 岁以上人群中髋关节损伤或病变发病率约为80%[1]。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通过对病变髋关节的替换,促使髋关节功能恢复正常[2-3]。全髋关节置换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如:术后髋关节脱位发生率为2.8%~10.5%、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3%~25.0%,导致术后康复进程缓慢[4]。并发症警示教育以数据、案例的形式进行健康教育,以达到警示作用,增强并发症预防意识,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纳入条件:①符合髋关节损伤或病变诊断标准,首次行髋关节置换术;②单侧髋关节置换术并且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患者的意识、认知、沟通功能正常;③排除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或伴有其他可能诱发并发症的相关疾病、或伴有其他骨科疾病及术后精神异常或心理异常。选取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符合以上条件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20 例,按照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置换位置比较具有可比性的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 例。对照组:男44 例,女16 例;平均年龄40.23±4.13 岁;病理类型:骨关节炎24 例,股骨头坏死22 例,股骨颈骨折14 例;置换位置:左侧34 例,右侧26 例。观察组:男46 例,女14 例;平均年龄40.68±4.28岁;病理类型:骨关节炎25 例,股骨头坏死23 例,股骨颈骨折12 例;置换位置:左侧36 例,右侧24例。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术前禁食水;术中预防低体温;术后管道管理、体位管理、早期功能锻炼、术后疼痛管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并发症警示教育联合康复护理,具体如下。
1.2.1 并发症警示教育 ①并发症现况警示教育:护理人员以季度为单位,回顾性分析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感染、压力性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关节僵硬等各类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康复时间包括Harris 评级良好时间、短期康复时间、长期康复时间。结合统计所得数据制成警示教育图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一览图,分别以饼状图、簇状条形图、柱状图形式展示、比较。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时间柱状图比较”为例,未出现并发症患者短期康复、长期康复及Harris 评级良好时间分别为2~3 个月、4~6 个月、1~2 个月,出现并发症患者短期康复、长期康复及Harris 评级良好时间分别为3~4 个月、5~8 个月、2~3 个月。术前2~3 d 开展,时长30 min。②并发因素警示教育:引导患者总结各类并发症形成的影响因素,以思维导图形式呈现,得到“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因素思维导图;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DVT 因素思维导图;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因素思维导图”等;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因素思维导图”为例,确定核心主题为“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因素”,二级主题有“年龄、体质量指数、神经肌肉病变、腰骶部疾病、手术方式、术后康复”,三级主题有“因素作用机制、症状表现、预防护理对策”,绘制完成思维导图后,护理人员据此对常见并发症及其形成原因、护理对策总结说明,便于患者理解、记忆;术后第1 天起分3 次进行,每次20 min。
1.2.2 康复护理
(1)调节阻抗训练:术后第2 天,根据髋部X线检查结果、患者疼痛主诉,确定是否开展调节阻抗训练;指导患者取卧位,两腿外展20°~30°,屈髋15°~20°,借助IsoMed 2000 等速训练仪开展持续性被动运动,训练角速度为15°/s,力矩为10N/s,每天1 次,每次5~8 min,且每次训练结束后对患侧肢体冰敷,时长8~10 min;术后第7 d,借助等速训练仪开展等速向心性肌力训练,角速度为30°/s,力矩为10 N/s,每天1 次,每次10~20 min;术后第10 天,借助等速训练仪开展主被动训练,包括振幅活动、适应性活动、关节屈伸,每次各10~15 组,连续干预4 周[5]。
(2) TENS 刺激减痛: 术后拔除引流管后,即可使用威海众恒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ZZ-300型TENS 仪器开展治疗,仪器输出非对称双向脉冲波,脉冲频率为1~100Hz,脉冲宽度为0.2 ms,共有2 组规格为5 cm×5 cm 的电极片;确定电极片粘贴部位为手术切口四周,同极电极片对角放置,治疗频率为100 Hz,治疗强度为15~40 mA,根据患者耐受表现确定治疗强度,每天1~2 次,每次10~20 min,根据患者疼痛状况确定治疗周期。
(3)膝下热熨疗法:遵医嘱将蚕沙50 g,吴茱萸、茴香、红花、莱菔子及陈艾各30 g,川椒10g 置于烤箱或微波炉内加热2~4 min,温度达到40℃~60℃,取出倒入规格为8cm×8cm 厚双层布袋内并扎紧袋,备用;指导患者取卧位,充分暴露患侧膝关节以下部位,护理人员手持加热后的热熨包,自膝关节向下往复推熨,逐渐增大幅度,每天1 次,每次20~30 min,连续干预4 周。
1.3 评价指标
①髋关节功能:采用中文版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评价,量表包括疼痛、功能性活动、髋关节畸形、髋关节活动度4 个部分,总分0~100 分。根据评分确定功能状况,功能状况差,总分<70 分;功能状况一般,70~79 分,功能状况良好,80~89 分;功能状况极好,90~100 分。根据髋关节功能良好、极好,计算良好率[6-7]。②并发症发生率: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有感染、压力性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关节僵硬等[8-9]。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比较采取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比较
观察组髋关节功能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比较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感染、压力性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术后并发症是导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延迟出院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其住院时间相较未出现并发症患者延长3~5 d[10]。围术期教育以介绍术式,讲解注意事项及自护技巧为主,而缺乏关于并发症的针对性健康教育,患者预防意识薄弱,护理配合度低,严重影响到术后康复进程[11]。
本研究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应用并发症警示教育联合康复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髋关节功能良好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感染、压力性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施并发症警示教育,结合既往临床数据,以图表形式直观呈现各类并发症发生对疾病康复进程的影响,借助思维导图总结各类并发症发生因素、护理对策,强化患者对并发症预防护理的认知,增强护理配合度[12]。指导患者进行调节抗阻训练,肌肉承受最大阻力,以促进其产生最大肌张力,通过肌纤维的伸长、缩短活动关节,促进髋部神经、关节功能的恢复。实施TENS刺激减痛,即对手术切口周围粘贴电极片实施电刺激,神经兴奋,激活体内阿片受体,降低疼痛阈值,从而缓解疼痛[13-14]。蚕沙50 g,吴茱萸、茴香、红花、莱菔子及陈艾各30 g,川椒10 g 有行气活血、温经通络作用,经烤制加热后,通过温热效应能渗透肌腠,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抑制机体凝血机制,进而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概率[15]。
综上所述,并发症警示教育联合康复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能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