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术中复合保温护理模式在普外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1-03-09郭燕子

中国当代医药 2021年1期
关键词:舒适度体温保温

郭燕子

江西省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西抚州 344000

低体温为普外科手术治疗中常见并发症之一,即体温处于34~35℃[1]。据有关数据统计[2],外科手术中低体温发生率高达50.00%~80.00%,多见于大型手术、老年患者中。低体温的发生,不仅会加重机体应激反应,影响患者术中各项生理指标稳定性,还可引发凝血功能下降、代谢性酸中毒、免疫能力降低、术后感染等诸多不良后果,严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3-4]。有关研究报道[5],围术期给予患者有效保温措施,可有效预术中低体温,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往临床上多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手术患者体温进行干预,但此种护理方法的针对性、有效性均欠佳,无法达到理想围术期体温维护效果。鉴于此,本研究选择术中复合保温护理方式展开术中体温干预。为进一步验证术中复合保温护理模式在普外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2020年3月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20 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60 例)与观察组(60 例)。对照组中,男34 例,女26 例;年龄20~67 岁,平均(48.75±2.34)岁;疾病类型:胃癌16 例,直肠癌15例,肝内胆管结石12 例,成人腹股沟疝10 例,胆囊结石7 例。观察组中,男33 例,女27 例;年龄20~68岁,平均(48.73±2.31)岁;疾病类型:胃癌11 例,直肠癌15例,肝内胆管结石12 例,成人腹股沟疝12 例,胆囊结石10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具有手术指征;②意识清晰;③能积极配合研究。排除标准:①有手术或麻醉禁忌证者;②手术耐受性较差者;③术前有发热症状者;④精神疾病、沟通障碍、认知障碍者。患者及家属均知情且签署同意书,本研究经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术前,向患者讲解疾病有关知识、手术治疗流程、相关注意事项,协助其完成相关检查,帮助其做好术前准备;术中,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根据其体温变化,适当增加棉被;术后,加强患者病情观察,告诉其术后相关注意事项,并注意预防相关并发症。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复合保温护理模式:(1)术前心理疏导。术前探视患者,与其展开面对面交流,采用温和态度向其介绍手术内容、手术室人员构成等,告诉其手术医生资质,以消除其陌生感,减轻其不安。向患者播放手术室相关视频或PPT,列举近期治疗成功案例,询问其自身感受,鼓励其提出相关疑问,并及时予以解答,以缓解其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减轻其由于心理因素造成对冷刺激阀值降低。(2)术中保温干预。①室温调控。术前0.5 h,合理调控手术室温度,一般情况下室温保持在23~24℃,湿度控制为40%~60%。借助亚低温治疗仪水温毯对手术台实施加温处理。②吸气、输液加热。以呼吸蒸发器对吸入氧气进行加热,以避免呼吸道散热。对于全身麻醉患者,利用湿热交换器人工鼻,保证其呼吸道中湿度与温度的恒定性。对术中热液予以加温处理,以预防术中低体温。静脉输注血液或液体加温到36℃作用,血液加热温度不宜过高,以免破坏血细胞正常结构。冲洗液加温到正常体温水平,以保证患者体温恒定。③使用保温物品。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可选用以下几种保温物品来维持患者体温平稳性。a.循环水毯。术前,把循环水毯放于手术床上,嘱咐患者躺在水毯上,经调控水毯温度方式,调节患者体温,水毯温度可调范围为30~41℃。b.热水袋。热水袋中添加1/3~1/2体积的热水,温度控制在50℃内,并用进行多层包裹,放于患者四肢与输液部位,避免热源直接接触到患者肢体。c.保温棉被服。对不实施手术部位,采用具有良好保温性能的手术巾或被服遮盖,促使其和周围冷空气隔绝,保持手术床干燥性,尽量避免弄湿被服。④手术配合。根据手术进度,有效配合医生操作,提升消毒效率,尽量缩短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及创面暴露时间,避免不必要肢体或皮肤的表露。术中,采用安全体温监测方式检测患者体温,强化患者皮肤温度护理,及时发现并处理低体温。护送患者回病房时,适当添加被褥,需注意保温。⑤麻醉用药方面。设计麻醉方案时,应尽量选择副作用下、麻醉效果良好的药物,以避免麻醉过浅导致患者应激反应增加,提高热量。在选择麻醉药物剂量时,应充分考虑到患者年龄、疾病严重程度、手术需要及营养状况,并加强对老年肝肾功能的检测,以保证药物用药安全性。术中,警惕麻醉药物所引起的产热增加或减少反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散热与保暖措施,以提升患者舒适度,如应用抗胆碱药物时,可能会出现散热减少情况,此时需及时予以患者散热处理。同时,跟随麻醉程度加深,患者血管逐渐扩张,热量增加;随着麻醉时间增加,核心体温下降随之增多,因此,手术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变化,根据其实际情况,及时予以散热与保温处理。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围术期体温、术中低体温和术后感染发生情况、舒适度与护理满意度评分。待患者清醒后,采用5 级评分法进行舒适度评估。1 分:极度不舒适;2 分:不舒适;3 分:轻微不适;4:舒适;5 分:非常舒适。利用本科室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判断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评分范围为0~100 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对护理工作越满意。该调查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值为0.79,查建构信度(CR)为0.8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围术期体温的比较

两组麻醉前的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0.5 h、术毕体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围术期体温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围术期体温的比较(℃,±s)

组别例数麻醉前术中0.5 h术毕对照组观察组t 值P 值60 60 37.04±0.35 37.02±0.36 0.309 0.379 36.18±0.19 36.83±0.37 12.105 0.000 35.62±0.47 36.69±0.31 14.721 0.000

2.2 两组患者术中低体温、术后感染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术后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术中低体温、术后感染发生率的比较[n(%)]

2.3 两组舒适度、护理满意度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舒适度、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舒适度、护理满意度评分的比较(分,±s)

表3 两组舒适度、护理满意度评分的比较(分,±s)

组别例数舒适度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对照组观察组t 值P 值60 60 3.24±0.75 4.18±0.32 8.929 0.000 78.93±8.35 86.75±6.28 5.798 0.000

3 讨论

术中低体温对机体各系统均具有显著影响[6-7]。有关研究表示[8],轻度低体温可造成免疫系统损伤,提高患者伤口感染风险。此外,低体温还会导致血小板功能下降,促使凝血物质活性减弱,进而抑制凝血功能,干扰心血管系统功能,增加心脏病发生概率[9-10]。因此,术中及时施以有效保温干预,对手术治疗效果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

术前,首先给予患者心理干预,可有效减轻其焦虑、不安、恐惧等负面情绪,避免其因心理因素而出现心理性应激反应,从而影响到术中保温干预效果[11]。术中,通过室温调控,减轻外界环境因素对患者体温的影响,提高其舒适度;通过给予患者吸入、液体加热,维持患者术中正常体温[12]。另外,术中予以冲洗液加温,还可保证肝脏温度,有助于肝内酶活性的增加,从而提升肝脏对麻醉药物的代谢能力,促进其术后较快清醒[13]。保温毯属于主动加热媒介,可实现保温毯与接触皮肤间热量对流,从而避免体内总热量过度流失,起到体温、保温作用[14]。热水袋可通过增强患者周边空气温度,发挥体温、保温效果。通过添加保温棉被,可有效保持患者体温稳定性,减少热量流失。最后,通过手术配合,提升手术效率,缩短患者皮肤暴露时间,从而有效预防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经复合保温护理干预下,不仅能有效保证患者体温的稳定性,避免其机体热量流失,还可维持其各项生理指标稳定性,减少应激反应、感染的发生[1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0.5 h、术毕体温高于对照组,提示复合保温护理能保证患者术中体温恒定。观察组术中低体温、术后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上述干预方式能降低低体温、感染发生率。观察组舒适度、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以上干预方式能增加患者舒适度,提高护理满意度。

在本研究中,未对患者体重、文化程度等进行严格把控,这可能会对最终研究结果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因此,后期在开展临床研究时,应参照本研究经验,合理控制患者因素,并进一步增加样本量,以提高研究的客观性与可信性。

综上所述,术中复合保温护理方式在普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舒适度体温保温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门窗是外围护保温中的难点
纤维砂场地的性能及舒适度影响研究
私人定制和舒适度完美结合的典范 金地九龙壁别墅影音室
基于用户内衣穿着舒适度的弹性需求探讨
能“保温”的雪
农村公共厕所如厕舒适度调查分析
哪些因素影响体温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保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