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 的旅居养老目的地适宜性评价
——以湖北省为例
2021-03-09杨玉兰唐嘉耀
杨玉兰,唐嘉耀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武汉 430074)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共同面临的难题与挑战,中国是人口老龄化速度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1]。预计到2050 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 亿人次,老龄化水平提高到30%以上。人口老龄化可能带来成本和经济后果[2],尤其是医疗保健和养老金的压力以及政治压力[3,4]。而且,与前几代老年人相比,随着时间和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这代老年人在生活方式和态度上均有所不同[5],对健康、长寿、社交等高品质生活需求增加,尤其在退休后的闲暇时间里这代老年人更加重视旅行[6]。据调查显示,在经济和身体等各方面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国内81.2%的中老年受访者都愿意去旅居养老[7],传统的居家式养老已经无法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依据2015 年发布的《旅居养老服务机构评价准则》,将旅居养老定义为老年人在常住地域以外的地域旅行并居住,单次旅居时间超过15 d,在旅居过程中享受各类适老服务,进行养老的生活模式。旅居养老目的地的宜居性是老年人选择旅游、居住的主要影响因素,决定了老年人在目的地花费的时长。旅居养老产业能够综合旅游、养老及宜居的各项功能,涉及各类资源的筛选和重组,形成相应的产业链,促进消费市场发展,在有效满足老年人各方面需求的同时,缓解老龄化造成的社会成本和经济压力,对目的地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选择旅居养老目的地是旅居养老的核心[8],人们的旅行由内部力量推动,并被外部力量吸引,这些力量与目的地的属性有关[9]。旅居养老目的地的确定是综合旅居养老者的出游动机、行为特征、服务需求,以及旅游目的地的硬设施及软服务等而筛选出的结果,能够满足旅居老人各方面的需求,并能够为旅居养老目的地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目前,国内对旅居养老目的地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对某个具体的旅居养老目的地或旅居养老项目进行建设、改造与完善[10],对旅居养老目的地选址方面涉及较少。高振华等[11]基于全国视角,对全国15 个优秀的旅游城市进行综合评价,得出最适宜旅居养老城市的特点,并对如何提高旅居养老适宜性水平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庞小笑[12]借助GIS 技术,定量评估金华市旅居养老目的地的适宜性,为旅居养老目的地的选择提供研究依据。但是,对于旅居养老目的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还不够完善。本研究在总结已有关于宜居、养老、异地养老及养老旅游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旅居养老目的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国内旅居养老目的地的选择与开发提供参考。
1 研究设计
1.1 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多、来源广。其中,属于准则层——生活环境的各要素数据源自湖北省统计局、湖北省交通运输厅、湖北省生态环境厅等官方网站;属于准则层——生态环境的各要素数据源自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湖北省水资源管理网、湖北省林业局、湖北省各市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局、地理空间数据云、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数据云平台等官方网站;属于准则层——旅游环境的各要素数据源自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北省统计局、湖北省政务服务网、湖北省各市州的文化和旅游局、湖北省各市州人民政府等官方网站。
1.2 研究方法
1.2.1 基于文献分析法确定研究指标 是否适合宜居、养老、旅游是选择旅居养老目的地最重要的决策因素,基于此,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进行指标筛选与指标体系的构建。本研究分别以宜居、养老、旅游、养老旅游为主题在CNKI 内检索,分别得到前人关于宜居、养老和旅游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详见表1、表2。
1.2.2 基于德尔菲法确定指标体系 在综合分析现有宜居、养老、旅游评价指标的基础上,经过筛选初步拟定评价指标体系,与多位在旅游相关领域有丰富教学经验及科研经验的专家进行交谈后,对相关指标进行了部分增减,然后运用德尔菲法确立了最终的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详见表3。
表1 宜居指标体系研究成果统计
表2 养老、旅游指标体系研究成果统计
1.2.3 基于LFPP-FAHP 确定指标权重 邀请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进行了2 轮打分,得出评价指标体系的模糊判断矩阵;运用改进后的模糊层次分析法[22](FAHP),即对数模糊优先规划-模糊层次分析法[23](LFPP-FAHP)确定每位专家打分的指标权重,再计算每位专家的赋值权重,最后综合两类权重值得到各指标的综合权重值。
为了排除专家打分的主观性,对给出判断矩阵差异大的专家赋予较小的权重值,反之亦然[24]。相对于FAHP 求解权重,运用LFPP-FAHP 确定权重不仅能够减少计算过程中一致性检验的步骤,还能有效避免在计算过程中产生负数而导致无效解的情况,优化了求解权重的过程。做指标间的两两比较判断重要性时,采用三角模糊数评估标度[25]表示(表4)。
表4 三角模糊数评估标度
1.2.4 基于GIS 技术处理数据 用软件ArcGIS 10.2对空间数据进行数据统一化,数据地理坐标为WGS 1984,投影坐标为Beijing 1954 3 Degree GK CM114,以100 m×100 m 为单位对各评价因子进行量化处理,根据单因子评价标准逐一评价,得到单因子适宜性评价专题图。其中,在地理空间数据云网站下载遥感卫星获取的实时影像,借助ArcGIS 10.2 进行数据镶嵌、裁剪预处理操作,然后用栅格计算器计算植被覆盖度指数;在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数据云平台下载湖北省DEM 90 m 数据,借助ArcGIS 10.2 进行表面分析与重分类,得到高程分析与坡度分析。
不同性质的评价因子之间不具备可比性,用软件ArcGIS 10.2 中模糊分类方法对各评价因子进行标准化处理。用加权叠加方法将标准化处理后的各个单因子数据乘以其权重后进行叠加,获得旅居养老目的地适宜性空间分布图。多因子加权叠加分析模型如下:
式中,i为栅格编号;k为评价因子编号;n为评价因子总数;Zi为第i个栅格的综合评价值;Wk为第k个因素的权重;Fi(k)为第i个栅格的第k个评价因子适宜度评价值。
2 湖北省旅居养老目的地适宜性评价
2.1 研究区概况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长江中游地区,下辖12个地级市、1 个自治州和4 个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占地总面积185 900 km2,是全国总面积的1.94%。湖北省海拔高低悬殊,地貌类型多样;亚热带季风气候明显,阳光充足,降雨量充沛,植被种类多分布广;交通便利,航空、铁路、公路、水运通达。
本研究选取湖北省作为研究区域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①湖北省旅游资源丰富,拥有5A 级景区 12 家、4A 级景区 101 家、3A 级景区 101 家,景区类型齐全,能够满足旅居养老者对景区类型的需求。②湖北省历史文化悠久,主要代表有楚文化、青铜文化和漆器文化;艺术气氛浓厚,武汉杂技、汉秀、楚剧、汉剧、荆州花鼓戏、黄梅戏等艺术经久不衰;文物古迹数量众多,“东方第八大奇迹”——曾侯乙编钟、西汉问津书院及明代皇陵保存完整;中国传统菜系——楚菜自成体系,风味绝美,能够满足旅居养老者对文化、艺术及美食的需求。③截至2017年底,湖北省60岁及以上的人口数量为1 107.85万人次,占总人口的18.77%,老龄人口基数较大,养老需求较为突出。
2.2 旅居养老目的地适宜性空间分布特征
空间分布特征是反映旅居养老目的地适宜性差异的重要依据。借助GIS 软件对湖北省17 个市州旅居养老目的地适宜性进行分析,得到区域旅居养老目的地适宜性空间分布(图1),可详细了解区域旅居养老目的地适宜性空间差异与地区非均衡性。
图1 旅居养老目的地适宜性空间分布
2.2.1 适宜性空间分布形态 从适宜性空间分布形态看,湖北省旅居养老目的地适宜性空间分布特征明显,整体呈现“三足鼎立”并逐渐向外扩张的变化趋势。武汉、宜昌、襄阳和黄冈的部分区域在旅游发展、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更加完善,城市之间能够在旅游、生态、养老等方面加强联系,为旅居养老产品的开发、体验、宣传、管理等带来较多合作与机会。相对来说,十堰、随州、天门、潜江、仙桃、孝感、鄂州、黄石等市虽然具备一定的旅游条件和生态条件,但由于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发展较弱,在旅居养老目的地开发竞争中无法形成与武汉和宜昌对等的地位与优势。
2.2.2 适宜性空间分布结构 从适宜性空间分布结构看,湖北省旅居养老目的地开发适宜性在空间上呈现分片式结构特征,反映了湖北省各城市之间旅居养老资源等级分布状况。武汉市作为湖北省省会城市,在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及旅游发展等方面均位于湖北省前列,能够为旅居养老市场的开发与拓展提供有效的资源保障;宜昌市与恩施州、神农架林区相邻,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旅游条件优越,在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重心上具有共通性,因宜昌市部分区域地势低缓,宜居性相对较高;襄阳和黄冈的部分区域由于旅游景区、星级酒店、旅行社及坡度分析等存在优势,因此适宜开发旅居养老。但与武汉相比,宜昌、襄阳和黄冈的部分区域在经济发展、交通设施及医疗设施等方面还存在不足;湖北省其他城市在生活、生态及旅游环境方面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足,因此这些城市在旅居养老的开发方面处于劣势地位。
2.3 旅居养老目的地综合评价
采用空间叠加分析法将适宜性空间分布重新分类,获得湖北省旅居养老目的地开发适宜性等级分布(图2),湖北省旅居养老目的地适宜性分为适宜、较适宜、较不适宜、不适宜4 个等级。
1)适宜区。适宜区是指目的地旅居养老适宜性综合指数高,各项资源条件优越,不存在劣势指标。指数范围为0.68~0.79,主要集中在武汉及宜昌的部分地区。
2)较适宜区。较适宜区是指目的地旅居养老整体资源条件相对突出,但存在一两项劣势指标,导致这些地区开发旅居养老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较适宜发展旅居养老。指数范围为0.59~0.68,研究区的小部分区域处于较适宜发展旅居养老阶段,主要分布在宜昌、襄阳、咸宁和黄冈,以及恩施、神农架、十堰、荆门及荆州等城市的小片区域。
3)较不适宜区。较不适宜区是指在区域旅居养老资源相对较弱,存在2 个或几个劣势指标,致使该区域开发旅居养老整体受限,目前不太适宜发展旅居养老。指数范围为0.54~0.59,占湖北省小部分区域。这些地区主要分布在恩施、神农架、荆门、荆州、随州、孝感、天门、潜江、仙桃、鄂州和黄石,以及十堰、襄阳、宜昌、黄冈和咸宁等城市的小片区域。
4)不适宜区。不适宜区旅居养老资源匮乏,存在多项劣势指标,不适宜开发旅居养老。指数范围为0.39~0.54。该类型区域在研究范围中只有少部分,主要分布在十堰,以及襄阳、随州、天门、潜江和黄石的部分地区。
图2 湖北省旅居养老目的地开发适宜性等级分布
3 结论与展望
1)影响旅居养老目的地适宜性的因素很多,本研究从生活环境、生态环境和旅游环境中选取25 个指标作为湖北省旅居养老目的地适宜性评价因子。由于数据来源及获取的有限性,最后只能舍弃社会安全性指标。此外,由于对旅居养老研究的侧重点以及空间尺度有所差异,指标选取也会不同。
2)湖北省旅居养老目的地适宜性指数区间为0.39~0.79,中值为0.59,总体适宜性较好;从空间分布特征看,湖北省旅居养老目的地适宜性空间分布特征明显,整体呈现“三足鼎立”并逐渐向外扩张的变化趋势。
3)本研究基于2018 年湖北省各市州的生活环境、生态环境及旅游环境相关数据,其结论属于静态评价,未考虑各地区不同因素的动态变化过程。因此,研究结论可能会与研究区未来的评价结果存在一定差异。
4)本研究以湖北省17 个市州为研究对象,能够为旅居养老目的地选址及其项目布局提供宏观投资决策参考,但关于具体旅居养老项目选址尚需在研究对象及评价指标体系上进一步细化。
5)本研究指标数据的选取仅限于湖北省内,对于地处湖北省边缘或与其他省市存在贸易往来、产业合作、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地区,很多条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会与本研究的评价结果产生一定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