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特征研究及对策建议
——基于陕西省岚皋县滔河镇统计数据

2021-03-09邓淑红殷静蔚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岚皋县河镇贫困家庭

邓淑红,吕 杰,殷静蔚

(1.商洛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陕西商洛 726000;2.沈阳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沈阳 110866)

2020年底中国已经实现消除绝对贫困目标。在消除了绝对贫困后,还有相对贫困问题[1]。审视和评价精准扶贫过程中的各种特征,对未来的相对贫困治理非常必要。从绝对贫困到相对贫困,从收入贫困到能力贫困,从一维贫困到多维贫困,对于贫困问题的研究在不断深入。中国针对农村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贫困范围广等实际状况,出台了一系列扶贫脱贫措施,消除了农村绝对贫困问题,探索出全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扶贫方式,走出了“中国特色减贫道路”[2]。中国的扶贫理论与实践也从家庭生活困难和个体收入问题,逐步扩展到教育、健康、消费等多维贫困领域。有学者提出后精准扶贫阶段,不再将收入标准作为识别贫困户的惟一标准,而是将收入、消费、资产、医疗、教育等因素也考虑在内,从多维角度来识别贫困群体[3]。研究表明在中西部农村地区老年人、受教育程度较低、身体健康状况较差、家庭抚养负担过重和互联网使用频率较低人群陷入贫困的可能性较大[4]。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大多陷入多维贫困之中,靠增加收入已经难以解决这一问题。在后减贫的新阶段,老少病残等特殊群体也将随着国家社保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逐步改善生活水平,但大部分人仍难以跳出低收入群体[5]。因此,有学者提出在消除绝对贫困之后,后精准扶贫时代的贫困治理重心在精神贫困和相对贫困[6]。

因此,总结和研究精准扶贫过程中的经验非常必要,特别是对深度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特征、贫困家庭特征和扶贫措施的研究,将有助于今后相对贫困问题的解决。本研究从微观层面对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滔河镇的贫困家庭和贫困人口的特征进行梳理,采用AF 多维分析法对贫困家庭进行多维分析,总结梳理了滔河镇精准扶贫的特征及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期为今后相对贫困问题的治理提供借鉴。

1 AF 多维贫困测度方法

1.1 单维贫困识别

本研究使用Alkire 和Foster 提出的多维贫困指数(MPI)的AF方法[7],以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MDGs)所荐指标为依据,结合滔河镇贫困的实际情况,选取户主文化程度和健康状况、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住房安全和交通条件5 个维度5 个指标,分别设为d1、d2、d3、d4、d5,样本家庭i观测值为:X=(xi1,xi2,…,xid),xij表示家庭i在维度j上的取值,i=1,2,3,…,n;j=1,2,3,…,d。

根据各维度指标贫困线临界值Zd(表1),确定样本家庭在5个维度上被剥夺的情况,设g=(gi1,gi2,…,gid)为家庭i的各指标剥夺临界得分,当Xij<Zj时,则gij=1,说明家庭在指标j上处于贫困状态;否则gij=0,说明家庭在该指标上非贫困[8]。

1.2 多维贫困的识别

用wj表示每个指标所对应的权重,wj>0 且计算每个样本家庭的总体剥夺得分Ci=如果Ci≥k,则家庭i被识别为贫困家庭,其中,k为多维贫困临界值,加权后的多维贫困临界值k∈(0,1];否则,家庭i不是贫困家庭。令q为样本中贫困家庭的数量,那么,多维贫困发生率(H),平均剥夺份额(A)和多维贫困指数(M)表示如下[9]:

表1 各维度指标贫困线临界值设定

将多维贫困指数(M)按指标进行分解,从而可以得到维度j对多维贫困指数的贡献率为:

2 区域概况

岚皋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贫困程度居安康市各县区首位。滔河镇位于岚皋县城东南部,地处巴山北麓,滔河贯穿全境。境内大部分为山地,地势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坡陡沟峡,自然条件垂直差异较大,最高海拔1740 m,最低海拔505 m。全镇381.33 km2,约占整个岚皋的20%,森林覆盖率高达90%,辖19 个行政村。

图1 2013—2019年滔河镇贫困人口发生率

2013—2019年滔河镇贫困人口发生率如图1 所示,2013年底贫困人口为3383 人,贫困发生率为37.681%;2019年底贫困人口为104 人,贫困发生率为1.158%,2013—2019年贫困人口平均以44.03%的速度逐年递降。此外,自2014年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以来,滔河镇脱贫成效显著,6年共脱贫1288 户3279 人。

3 滔河镇多维贫困分析

3.1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滔河镇2017年精准扶贫统计资料,在19 个行政村中,按村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家庭组成样本,共抽取了430户。2017年滔河镇已经全部实现饮水安全和大病医保全覆盖,本研究并未将大病医保和饮水安全纳入多维度分析范围。因统计资料信息有限,仅从户主文化程度和健康状况、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住房安全和交通条件5个维度进行多维分析。

3.2 样本描述性分析

户主基本特征如表2 所示,其中,男性占比为92.79%,女性占比为7.21%。30 岁以下占比为1.395%,60 岁以上占比为43.720%,说明老龄化严重,劳动力严重不足。从健康状况来看,残疾、长期慢性病和患有大病人口占比共为40.232%,说明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较多,成为扶贫工作中的“硬骨头”。从文化程度来看,文盲半文盲占比高达40.000%,小学占比为49.070%,而初中和高中占比很小,说明贫困人口的文化水平很低。

表2 户主基本统计特征

贫困户家庭基本特征如表3 所示。在家庭人口结构中,1 口之家占比高达36.047%,2 口之家占比为22.558%,3 口之家占比为19.767%,4 口之家占比为10.698%,其他占比较小。根据430 户家庭人口数据计算可得,其每户平均人数为2.41,2017年陕西省统计年鉴资料显示,陕西省每户平均人数为3.3,可见家庭平均人数并不高。从家庭贫困属性来看,特困供养人数占比为19.070%,地方政府财政供养扶贫压力大。随着60.465%的一般贫困户和20.465%的低保贫困户逐步退出贫困,地方政府的减贫工作重点将落在特困群体的贫困治理上。

表3 贫困家庭基本统计特征

3.3 多维贫困分析

按照AF 模型原理对滔河镇430 户贫困家庭统计数据进行处理,其单维贫困发生率结果见表4,k不同的条件下各维度贫困指数及贡献率见表5。

从表4 单维贫困分析结果来看,各维度发生率大小表现为文化程度>人均纯收入>健康>交通条件>安全住房,可见滔河镇制约贫困人口脱贫的关键因素是教育、收入和健康。

从表5 多维贫困分析结果可见,随着k的增加,样本家庭多维贫困发生率和贫困指数整体呈下降趋势。当k=1 时,多维贫困发生率高达97.900%,多维贫困指数为8.140%,其中,文化程度贫困指数贡献率高达43.772%,人均纯收入贫困指数贡献率为23.771%,健康贫困指数贡献率为19.771%。当k=2时,多维贫困发生率达76.700%;当k=3 时,多维贫困发生率达27.200%,说明滔河镇贫困人口陷入二维贫困的比例高,陷入三维贫困的比率较高。因此,不能就单一通过提高收入来解决脱贫问题,在各维度中,文化程度、人均纯收入和健康3 个维度是影响脱贫的重要因素,交通条件和安全住房影响幅度较小,这与描述分析结论相符。

从以上的样本描述性分析和多维分析结果可知,滔河镇贫困人口和贫困家庭的主要特征有4 个:其一,老年人陷入多维贫困的比例高;其二,文化程度低的贫困人口比例高;其三,贫困人口的人均收入低。样本家庭的平均年人均纯收入为5732.46元,远低于2017年岚皋县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9099.00元;其四,病残贫困人口比例较高。因此,2017年滔河镇贫困家庭呈现多维贫困的特点,文化程度、健康、老龄化是阻碍脱贫的关键点。

表4 2017年滔河镇单维贫困发生率 (单位:%)

表5 k 不同的条件下各维度贫困指数及贡献率(单位:%)

4 滔河镇精准扶贫特征及问题

4.1 滔河镇精准扶贫特征

4.1.1 贫困识别精准 滔河镇2013年底精准识别贫困户为1225户,共3383人。此后2014年底又增加识别9 户40 人,2016年底增加识别85 户222 人,2017年底增加识别27 户84 人。随着精准扶贫的推进,滔河镇对贫困人口进行了动态识别,贫困识别精准。

4.1.2 形成多元化扶贫格局 2014—2015年主要由岚皋县民政局主管各镇村贫困人口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临时救助资金。2016—2019年呈现由岚皋县扶贫局、民政局、水利局、农业局和教育局等部门参与的多部门扶贫格局。除各级政府部门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康(岚皋)猕猴桃技术推广站也参与其中,此外,各类农业企业、有限公司、农民合作社、专业协会、家庭农场等都积极参与扶贫。各村逐步形成了“党支部+X+贫困户”(“X”是龙头企业、农业园区、专业合作社等)的扶贫模式。各类扶贫组织与贫困户签订了订单销售、劳务用工、资产收益、入股分红、土地林地租赁等协议,极大地提高了贫困户的生产积极性。

4.1.3 扶贫措施由单一向多维转变 2014—2016

年岚皋县主要针对特困、低保、孤儿、残疾和临时贫困人口,采用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农村特困供养、孤儿生活补贴和残疾两项补贴进行扶贫,并对部分贫困人口开展搬迁扶贫。 2017年后除了各类贫困补贴,岚皋县还增加了贫困人口的医疗救助、教育资助、危房改造、创业培训、互助资金贴息、安全饮水和扶持集体经济等多元化扶贫措施。分别针对不同村、不同贫困户和不同贫困个体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维扶贫措施。

4.1.4 扶贫资金投入大 2014—2019年滔河镇累计投入扶贫资金8336.027 万元。其中,用于生产的资金1667.910 万元、生活资金178.590 万元、社保资金6489.527 万元。可见在6年的精准扶贫中,国省两级财政投入的扶贫资金力度之大[10]。

4.1.5 乡风文明、生活便捷 随着扶贫工作的深入,滔河镇部分行政村成立红白理事会,规定除婚丧嫁娶,一律不得办酒席收礼,积极破除大操大办的陋习。成立基金会,逢年过节统一慰问70 岁以上的老人和困难家庭的大学生。提倡乡风文明,按村规民约办事;抓尊老爱幼、环境卫生、村容村貌整治等常规工作。部分驻村扶贫工作人员还向村里提供“免费复印”“免费理发”等便民服务。行政村的自动存取款一体机、快递站、有线数字电视和宽带、主干道路灯和垃圾箱等极大方便了村民的生活。

4.2 滔河镇精准扶贫的问题

4.2.1 贫困统计信息缺乏动态性 从滔河镇精准扶贫统计资料来看,贫困信息缺乏地域特征、缺乏动态性。2013年末的精准扶贫识别信息仅按照国家扶贫文件中相关规定作了记录,而无其他地方特征信息。识别时的信息和脱贫后的信息仅收入一项有变动,其他如住房、交通、饮水健康、产业等信息未发生变动。而家庭人均收入登记比较混乱,家庭总纯收入与家庭人均纯收入混合登记,可见在精准识别时,相关登记人员并未理解相关指标的含义。此外,2017年以前的统计资料中并未涉及饮水安全、住房安全等问题,后来陆续将其补充进去,可见精准扶贫之初的扶贫工作并不灵活,将资料统计的重点放在收入数据的变化上,不够重视其他信息的收集和整理,贫困信息无法反映贫困群体的动态变化,这将对今后的相对扶贫带来很多不便。

4.2.2 脱贫指标单一化 从已脱贫的家庭及人口信息来看,主要的衡量指标是家庭人均收入,对反映教育、培训、健康、产业等扶贫考核信息缺失。通过相关扶贫资金公示平台只能看到相应扶贫措施支出的资金数额。因此,脱贫指标标准单一化,无法从多维角度来衡量脱贫成效。

4.2.3 扶贫资金利用效率低 从滔河镇2014—2019年惠民资金补贴项目可知,总投入8336.027 万元扶贫资金,其中,生产型资金占20.008%,生活型资金占2.142%,社保型资金占77.849%。显然大量的资金以补贴的形式直接发放给贫困人口,而用于扶持生产的资金比例较低。最终解决贫困问题需要提升贫困群体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而并非直接给予他们金钱补贴。因此,对于生产的资助显然是不足的,扶贫资金利用效率低成为解决绝对贫困问题的弊病之一。

4.2.4 产业扶贫可持续性弱 因滔河镇森林覆盖率高,扶贫措施主要激励贫困户发展林下经济来发展产业。滔河镇的产业扶贫措施集中在2018年和2019年,主要是针对贫困人口的种植和养殖项目,养殖以生猪、山羊、养蜂和牛为主,种植以魔芋、中药材、核桃和猕猴桃为主。但是产业扶贫没有统一的设计和规划,出现了村村有集体经济的扶贫模式,如一个行政村几乎每个小组都有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公司等组织的现象,各自为阵。贫困户各家发展各家的种植或养殖,组织分散。较大规模的行政村之间联合产业项目极少,产业扶贫呈现大水漫灌的特征,很难达到规模效益,扶贫资金分散,资金利用效率低。有学者指出过分注重集体经济数量上的硬性要求,忽视其本身能力与实际生产力不相符,村集体经济的建立不应急功近利[11]。

5 结论及对策建议

从2013—2019年滔河镇精准扶贫相关资料总结得出:①贫困人口多、贫困度深、大多贫困户属于多维贫困户;②贫困人口老龄化、病残多,丧失劳动能力的较多;③文化程度成为制约贫困人口脱贫的主要因素,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弱;④扶贫措施缺乏可持续性,尤其是产业扶贫规模小、投入资金分散,从长久来看效率低;⑤地方政府部门“完成任务”式的扶贫措施,可能给未来的贫困治理留下隐患。由此,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第一,建立贫困人口及贫困家庭数据动态登记制度,增加地方特征指标,完善相关信息,并定期审核相关资料,为将来贫困治理提供决策依据;第二,积极鼓励开展村村或村镇联合发展产业模式,便于与市场进行对接。根据地方产业特点开展“长中短结合”的产业发展思路,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和沟通;第三,培养一批领导能力、管理能力、业务能力和带动能力强的党支部。增强基层各种组织的自我发展能力和提升自我“造血功能”;第四,教育扶贫是最薄弱领域,应从源头上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广泛动员企业、基金、社会各界人士,利用资源、资金支持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12]。

猜你喜欢

岚皋县河镇贫困家庭
丰收会
高河镇
基本医疗保险缓解农村贫困家庭医疗负担的效果
——基于宁夏西吉某乡镇174户农户的调查结果
秦巴山区农村经济转型的困境与对策
河镇的土地流转和农民分化
雨中祭竖河烈士
城市贫困家庭的孤独感分析
环首都贫困带农村贫困家庭识别及其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