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乡村振兴综合评价与实现度研究
2021-03-09严晗
严 晗
(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郑州 45000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更是新时代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抓手。中国是农业大国和农业人口大国,乡村振兴归根结底就是乡村的全面发展。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升华版和延续[1]。河南省是农业人口大省、全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和粮食生产大省,河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目标任务的如期落实、落地直接关系到全国粮食安全和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了解河南省乡村振兴实施进展状况及各指标2022年阶段性目标落地情况,本研究综合评价河南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现状,测定2018年乡村振兴5 个主体指标及20 个分项指标的实现度,从而探寻将来会制约河南省乡村振兴战略有序推进的指标,最后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加快促进河南省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
1 2006—2018年河南省乡村振兴综合评价
1.1 构建河南省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
依据河南省乡村发展实际,参考河南省社科院乡村振兴战略研究小组构建的乡村振兴指标体系[2]及已有研究成果[3-6],构建了5 个主体指标、20 个分项指标的河南省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表1)。其中,第一产业比重、化学物质投入强度、城乡居民收入比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是负向指标,其余指标为正向指标。原始数据来源于河南省统计局网站的《河南省统计年鉴2007—2019》,河南省18 个地市2017—2018年卫生厕所普及率、自来水普及率的数据由各地官方网站公告中查询得到。
表1 河南省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
1.2 确定指标权重
在综合评价和实现度的测算中,指标权重的确定比较关键。乡村振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单一的主观赋值法和客观赋值法都不全面。本研究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二者结合的方法,即主客观综合赋权法来确定指标权重。首先,利用层次分析法[7]确定2006—2018年河南省乡村振兴指标权重Wj1;其次,利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Wj2;最后,确定分项指标综合权重Wj。主客观综合赋权法确定权重有乘法集成法和加法集成法2 种计算方法,公式分别为:
式(2)中,本研究取α=1∕2,即Wj=(Wj1+Wj2)∕2。通过计算发现,采用算术平均与加权平均的计算结果几乎一样。
1.3 综合评价得分及主体指标得分
本研究采用多指标综合加权分值法,建立河南省乡村振兴综合评价得分与主体指标得分模型。
乡村振兴综合评价得分与主体指标得分模型:
其中,乡村振兴综合评价得分等于5 个主体指标得分之和。
根据上述计算过程和模型,计算2006—2018年河南省乡村振兴综合评价得分及5 个主体指标得分(表2)。得分越高说明第i年的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及生活富裕发展的越好,发展潜力也越大。
表2 2006—2018年河南省乡村振兴综合评价得分及5 个主体指标得分
1.4 河南省乡村振兴综合评价
由表2 可知,2006—2018年,河南省乡村振兴,总体来说呈大幅度上升,尤其是乡村振兴和生活富裕,得分分别从2006年的18.33 和0 提高到2018年的84.11 和16.34,说明河南省在各级政府、社会及广大农民的共同努力下,乡村发展态势良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实现了乡村更美、乡村更富、乡村更强,提高了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可喜的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对河南省乡村振兴发展影响并不是特别突出。2016年是中国“十三五”开局之年,更是河南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始实施之年,通过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府加大了对“三农”工作的支持力度,农业结构调整见效明显,农业农村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农业科技大量推广与普及,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得到发展,互联网及现代化技术在农业各方面得到应用,农民增收持续增加,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逐步改善。2018年河南省农业经济高速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稳固实现了“两稳三进”,整个乡村经济不断发展。随着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河南省乡村经济必将进入稳步向前发展的快车道。
2 2018年河南省乡村振兴实现度测定
2.1 2022年目标值的确定
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河南省“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采用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乡村振兴战略研究课题组的部分目标值[2],并结合河南省乡村振兴实际发展情况,推测和确定2022年河南省乡村振兴分项指标的目标值,见表3。
2.2 建立实现度评价模型
结合表3中分项指标综合权重,并利用河南省乡村振兴各分项指标实际数据,计算当年各分项指标的实现度[8]。
分项指标得分=分项指标的实现度×分项指标综合权重
评价对象综合得分=各分项指标得分之和
利用加权求和的方法,计算河南省乡村振兴5个主体指标、20 个分项指标得分及综合评价得分,综合得分除以相应的权重等于实现度[9]。按照上述方法,计算2017—2018年河南省乡村振兴及5 个主体指标的实现度,结果见表4。
2.3 实现度的综合分析
由表4 可知,2018年河南省乡村振兴的实现度为86.26%,说明河南省各地积极响应和组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了新突破和明显成效,总体能顺利实现2022年的目标值。
2018年河南省产业兴旺的实现度为80.42%,相比2017年实现度(67.51%)提升幅度较大,这与河南省持续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密切相关。分项指标中,农业劳动生产率(58.83%)和畜牧业发展程度(62.64%)与目标值有很大距离,不能按时完成目标。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低和畜牧业发展不高都将制约乡村振兴发展速度。
2018年河南省治理有效的实现度最高(95.75%),比2017年有所下降主要是由于城乡社会事务支出比重下降。分项指标中,农村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比重已经达到目标值,农村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的增加更有益于提升农村人力资本水平;城乡社会事务支出比重的实现度为91.64%,城乡社会事务支出的增加能够更好地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强乡村建设和管理,有助于乡村治理能力的提升。因此,河南省应继续加大城乡社会事务支出。
2018年河南省乡风文明的实现度最低(79.89%)。乡风文明是实施乡村振兴的软基础和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政府一直重视乡风文明建设,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乡风文明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果,但是按照目前的发展状况,2022年很难如期完成目标。分项指标中,农村居民医疗条件实现度只有63.63%,人均受教育年限实现度为83.71%,说明农村居民整体人力资本水平较差。乡风文明实现度较低将制约乡村振兴的如期实现。
表3 2022年河南省乡村振兴分项指标的目标值
表4 2017—2018年河南省乡村振兴及5 个主体指标的实现度
2018年河南省生态宜居的实现度为95.11%,能超额完成目标任务。近几年,河南省不断加大乡村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大力推行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计划,推进“一保、两治、三减、四提升”活动和“零化肥”运动,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和乡村人居环境,提高了农村颜值和农民的生活质量。分项指标中,卫生厕所普及率已超额完成任务,其余4 个分项指标都能按时或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2018年河南省生活富裕的实现度为81.16%,只比2017年提高了0.63 个百分点,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很难实现2022年的目标值。城乡居民收入比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实现度都较高,说明城乡差距逐渐缩小,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和小康社会。但是农民人均全年可支配收入的实现度只有68.98%,与目标值还有较大差距,需要河南省采取各种措施以提升农民收入,实现共同富裕,同时缩小区域之间的差距。
3 小结与建议
3.1 小结
1)总体来说,河南省乡村振兴总体发展成效显著。按照2018年的增速,生态宜居、产业兴旺、治理有效及部分分项指标都能超额完成目标,乡村振兴总体目标也能如期达标;而乡风文明、生活富裕则无法如期达标。部分实现度在80%以上的分项指标如农林牧渔服务业发展程度、城镇化率、人均受教育年限等则需要各级政府继续加大力度积极推进才能如期达标,但是部分分项指标尤其是农业劳动生产率、畜牧业发展程度、农民人均全年可支配收入则具有较大的差距,需要剖析原因,精准施策,否则会影响乡村振兴的如期实现。
2)虽然河南省乡村振兴在不断推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和短板。2018年,河南省农民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长,低于同期全国水平,更远低于东部部分省份;整体生态环境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卫生厕所普及率仅为35.2%,有公共厕所的行政村占比仅为40.5%;部分农民滥用化学物质如农药、化肥、催熟剂和增产剂,化肥投入量(8.63%)则远高于全国水平。农民素质尤其是村干部素质更有待进一步提升,全省村党支部书记年龄普遍较大,51~61岁的村党支部书记占比达46.3%,大部分为高中及以下学历(84.5%)[10],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省乡村振兴进程。河南省农业机械化程度和农业牧渔业服务业发展程度均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而第一产业比重为10.3%,远高于全国整体水平,需要进一步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2 建议
3.2.1 继续加大农林水务支出和城乡社会事务支出支农力度 一是加大农林水务支出和城乡社会事务支出的总量和比重。加强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产品流通基础和农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乡村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改善乡村生产和生活条件,为乡村筑巢引凤和增强农村的吸引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林水务支出和城乡社会事务支出的结构。发展和改善农村民生事业,探索建立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治理的长效监管机制,建设更多的乡村文化广场、图书馆和体育健身场所等公益项目,进一步完善和保障农村居民社保、技能培训、医疗、危房改造、脱贫、子女教育和农村养老等民生问题,提升农村居民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三是投资向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治理方面倾斜。不断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的待遇和加强培训,提升农村基层干部的整体综合素质能力。四是加大对畜牧业的扶持力度和贷款支持力度。继续对规模养殖和加工企业实行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加大资金补贴力度,不断向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倾斜,加快建设现代高效农业。
3.2.2 提高粮食单产和农业劳动生产率 一是不断提高土地产出能力和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能力。切实保护耕地数量,防止土地非粮化和非农化,保证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变,通过农业科学技术进行土地整治、土壤改良、精准施肥等,提高耕地质量,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二是通过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普及推广科技种田,实现农业增产增收。三是通过提高农业物质装备能力,加大农业机械化程度,完善农机管理,提高农机服务水平,改变传统低效的农业生产方式,提高粮食单产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三是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广度和深度,全方位开拓农民增产增收的新途径。四是加快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种植,降低生产成本。
3.2.3 提升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水平 一是提升农民受教育年限,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巩固和普及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抓好控辍保学,织好义务教育覆盖网,尤其是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共建乡村振兴培训学校和高校新农村研究院,加强农民中职教育、农村职业教育、网络教育和继续教育。根据农民不同层次与乡村振兴的需求,广泛开展基层人才培训,对不同层次的受教育者开展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育和培训,提升整体农村人力资本水平,提高农民就业的层次和收入。二是不断提升农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增加乡镇卫生院数和中心卫生院数,增加人均乡村医生和卫生员数,为广大农民就医提供基本保障。三是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尤其是素质较高的劳动力,在各产业和区域之间自由转移,刺激农民自我提升人力资本投资水平。
3.2.4 全方位多渠道提升农民收入 河南省是农业人口大省,农民收入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河南省经济发展速度、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和广大农民的福祉。一是进一步拓宽农民工就业渠道,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大力推进“三产”融合发展,大力支持和发展农林牧渔服务业,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收入渠道,从而提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二是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优化产品结构,重点发展高品质、高端产品,进一步调整农产品种植结构,选择优质品种和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提升农民的经营性收入。三是深化和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尽快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规范和完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让农民获得更多的土地财产性收益。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房地产市场,增加农民的房屋财产收益。四是进一步完善农村各种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农村低保水平和养老金发放标准,扩大养老金的覆盖面积,加大扶贫力度,增加农民的转移性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