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续性护理干预模式在2 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生活质量影响

2021-03-09陈银燕

糖尿病新世界 2021年24期
关键词:胃炎血糖急性

陈银燕

福州市第六医院内科,福建福州 350004

糖尿病是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 分为1 型和2型糖尿病,后者在糖尿病总数中的占比约为90%,患者胰岛素功能并未完全丧失,部分患者产生胰岛素过量,但细胞无法对胰岛素做成反应,胰岛素效果并不理想。该疾病的产生通常是由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所致[1-2]。 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出现在40 岁以后,起病隐匿,多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缺陷有关,肥胖、长期静坐、动脉粥样硬化性患者、食用甜食均可增加糖尿病发生风险,疾病发生后可有多饮、多食、多尿和体质量减少“三多一少”症状,患者受自身疾病影响,可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长期处于高血糖水平,可引发神经系统病变,可对患者胃肠功能产生影响,引发腹泻、腹痛、胃排空延迟和便秘等症状,影响患者胃肠功能[3]。 急性胃炎即为急性胃黏膜病变,是胃黏膜急性受损并出血炎症,通常由饮食不当、情绪不佳、免疫力受损和不当医疗操作所致。2 型糖尿病和急性胃炎既是两种独立的疾病, 也可同时存在,患者在两种疾病的影响下,迁延不愈、反复发作,可对患者正常工作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4]。 常规护理仅为住院患者服务,患者出院后护理服务被迫中断,难以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 因此临床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出院后的护理干预。 延续性护理是连接院内护理和院外护理的桥梁, 可保障患者在不同健康照护场所获得连续性与协作性护理服务,包括信息、关系和管理的延续,可帮助患者规范自身行为,改善预后[5]。基于此,该研究选取2018 年10 月—2020 年10 月该院收治的84 例2 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模式在2 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胃炎患者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选取该院收治的84 例2 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抽签法分组。 对照组42 例,男23 例,女19 例;年龄44~75 岁,平均(60.79±3.56)岁;文化水平:初中以下12 例,初中16 例,初中以上14例;糖尿病病程2~15 年,平均(8.12±1.44)年。观察组42例,男20 例,女22 例;年龄42~78 岁,平均(61.18±3.72)岁;文化水平:初中以下10 例,初中17 例,初中以上15 例;糖尿病病程3~12 年,平均(8.21±1.56)年。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为2 型糖尿病患者,且满足急性胃炎诊断标准[6-7];②年龄≥40 岁;③认知状态良好,可在护理工作中主动配合; ④患者均主动签署知情协议书,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①重要脏器功能受损严重者;②1 型糖尿病患者;③存在其他类型消化系统疾病者;④临床资料不全,中途退出者。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 仅在患者住院期间评估患者病情,根据血糖水平检测结果制订降糖方案,为患者讲解与疾病及其治疗有关的知情, 存在负面情绪者及时疏导,加强饮食干预,以改善患者胃肠功能,出院当天告知患者复诊时间,并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

观察组患者予以延续性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出院前评估:患者出院前1 d,由护理人员综合评价患者所处状态,主要有血糖控制情况、生化指标改善情况、疾病认知水平、饮食情况、运动情况和作息习惯等,为每位患者建立个人档案, 详细记录患者住院期间与治疗情况,将患者既往病史、家族遗传病史、饮食习惯、用药依从性、运动情况,定期更新,以了解患者恢复情况。 ②创建在线指导平台: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出院前1 d 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加入微信群,或关注科室公众号,对患者饮食、运动和日常生活进行干预,告知患者日常饮食总热量,常见食物热量和搭配情况,正确运用以血糖负荷概念为基础的食物交换法开展饮食教育工作, 同时为患者说明口服降糖药物与一日三餐的搭配;告知患者急性胃炎发作时,应食用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以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遵循“少食多餐”原则,增加新鲜蔬菜和摄入量,忌食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戒除烟酒。 根据患者病情和运动耐力制订方案,为患者安排合理的运动项目,遵循“安全性高、可操作性强、易于坚持”的原则,叮嘱患者运动时由家人陪伴或随时携带糖果,便于出现低血糖时及时补充糖分;叮嘱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勤剪指甲,勤洗手。 晨起、餐后和睡前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为患者制订合理的作息方案, 告知患者按时入睡, 不熬夜,以保障睡眠质量;患者存在问题时,应及时在群内提出,由护理人员及时解答,为患者提供医护患三方和患者之间交流的平台,以满足患者不同方面护理需求。③定期随访: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病情和居住地点与医院的距离选择随访方式, 电话随访频率为1 次/周,上门随访方式为1 次/月,以了解患者血糖水平控制情况和急性胃炎发病情况, 了解患者居住状态和生活环境, 及时指出不合理之处, 予以针对性指导,随访时间为6 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两组认知水平对比: 患者认知水平采用问卷法判定,所用问卷为该院自制,共计100 分,分成疾病表现、致病原因、护理要点和日常防范4 项,各为25 分,最终得分越高提示认知水平越高。

②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对比:根据Zung 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 氏抑郁自评量表(SDS)[8]判定患者心理状态,各含条目20 个,按照1~4 分4 级评分法计分。 焦虑和抑郁量表分别以50 分和53 分为界限,所得分数下降表明负面情绪缓解。

③两组护理前后应对方式对比: 根据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患者护理前后应对方式予以判定,内容分为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项,分别包括12 个应对项目和8 个应对项目, 统一按照0~3 分4 级评分法计算各项得分,以积极应对得分提高,消极应对得分减少为应对方式改善依据[9]。

④两组护理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使用快速血糖仪于护理前后测定空腹血糖和餐后2 h 血糖,另用糖化血红蛋白自动分析仪测定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所用方法为离子交换高压液相色谱法。

⑤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对比: 患者生活质量根据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判定,物质生活为首项,低至16 分,高至80 分,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和心理功能为后3 项,均介于20~100 分,最终得分增加证实生活质量改善[1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认知水平对比

观察组认知水平各项指标和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认知水平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认知水平对比[(±s),分]

组别疾病表现致病原因护理要点 日常防范 认知水平总分对照组(n=42)观察组(n=42)t 值P 值19.02±1.16 22.12±1.32 11.433<0.001 19.24±1.28 22.36±1.12 11.888<0.001 19.18±1.24 22.32±1.44 10.708<0.001 19.56±1.18 22.18±1.36 9.430<0.001 77.00±4.86 88.98±5.24 10.863<0.001

2.2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SAS、SDS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焦虑与抑郁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对比[(±s),分]

表2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对比[(±s),分]

组别SAS护理前 护理后SDS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n=42)观察组(n=42)t 值P 值60.78±2.44 61.21±2.72 0.763 0.448 55.32±1.92 51.16±2.54 8.467<0.001 62.32±2.12 63.18±2.36 1.757 0.083 56.24±1.56 52.45±1.21 12.441<0.001

2.3 两组护理前后应对方式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应对方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积极应对评分上升,消极应对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前后应对方式对比[(±s),分]

表3 两组护理前后应对方式对比[(±s),分]

组别积极应对护理前 护理后消极应对护理前 护理后应对方式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n=42)观察组(n=42)t 值P 值20.12±2.44 19.78±2.18 0.673 0.503 25.16±1.72 30.78±1.32 16.799<0.001 14.18±2.36 13.72±2.12 0.940 0.350 10.92±1.12 8.16±1.24 10.705<0.001 34.30±4.80 34.50±4.30 0.201 0.841 36.08±2.84 38.94±2.56 4.848<0.001

2.4 两组护理前后血糖水平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血糖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血糖指标水平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前后血糖水平对比(±s)

表4 两组护理前后血糖水平对比(±s)

组别空腹血糖(mmol/L)护理前 护理后餐后2 h 血糖(mmol/L)护理前 护理后糖化血红蛋白(%)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n=42)观察组(n=42)t 值P 值11.72±1.24 11.18±1.45 1.834 0.070 10.16±1.12 8.78±1.32 5.166<0.001 15.16±1.78 14.92±1.56 0.657 0.513 13.12±1.44 11.18±1.21 6.684<0.001 9.27±1.32 9.12±1.45 0.496 0.521 7.54±1.16 6.21±1.12 5.346<0.001

2.5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对比

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生活质量均上升,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对比[(±s),分]

表5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对比[(±s),分]

组别对照组(n=42)观察组(n=42)t 值P 值物质生活护理前护理后41.72±4.32 42.18±4.78 0.463 0.645 45.24±5.16 50.56±4.92 4.836<0.001躯体功能护理前 护理后社会功能护理前 护理后心理功能护理前 护理后40.56±4.36 41.08±4.72 0.524 0.601 44.98±3.58 49.12±4.12 4.916<0.001 40.54±4.18 40.72±3.96 0.203 0.840 44.78±4.12 49.42±4.32 5.037<0.001 40.18±5.24 40.56±4.86 0.345 0.731 45.06±3.72 49.18±4.20 4.759<0.001生活质量护理前 护理后163.00±19.10 164.54±18.32 0.377 0.707 180.06±16.58 198.28±17.56 4.889<0.001

3 讨论

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使糖尿病发生率明显上升,患者存在多种合并症,累及消化系统,可导致患者出现胃肠道不适,引发腹痛、腹泻、便秘等症状。 与单纯2 型糖尿病患者相比,合并急性胃炎者病程长,血糖波动明显,既存在生理上的不适,也可存在心理负担,使患者在疾病护理与治疗工作中消极应对,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11]。这就需要护理人员予以患者科学规范的护理干预,使患者积极应对,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改善预后。

延续性护理可使得患者出院后在院外康复期获得持续性护理服务需要护理人员根据患者身心状态,予以相应的护理干预。 即将医院护理延续到患者家庭中,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可从不同方面对患者进行干预,使患者出院后继续获得护理支持, 在改善预后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2-13]。

该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认知水平高于对照组,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原因在于延续性护理的实施需要护理人员为患者说明与疾病有关的知识, 帮助患者以正确的态度应对自身疾病, 从而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饮食、用药和运动习惯,可降低血糖水平波动风险,进而降低患者血糖水平。 糖尿病患者病程长,加上急性胃炎的影响,可使患者产生沉重的心理负担,在疾病护理与治疗工作中消极应对, 影响护理工作开展。 该研究显示,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应对方式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延续性护理的实施可对存在负面情绪患者予以针对性指导, 使患者对疾病护理与治疗工作充满信心, 从而在医疗服务中积极应对, 主动与护理人员配合, 促进护理工作顺利开展。 文中进一步对比两组生活质量,结果显示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其原因是延续性护理通过出院前评估、 创建在线指导平台和定期随访的方式开展, 可帮助患者纠正不利于血糖水平控制的生活习惯,使患者提升健康意识,帮助患者明确饮食、运动和生活习惯的禁忌,可使血糖水平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使患者保持良好的生理与心理状态[14-15],减少疾病对患者生活的影响,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 予以2 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胃炎患者延续性护理,可促进患者认知水平的提升,积极应对自身疾病,对负面情绪有明显的缓解作用,控制血糖水平作用明显,可改善生活质量,存在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胃炎血糖急性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
慢性胃炎中医临床治疗之我见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辨证论治30例
辨证治疗慢性胃炎6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