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干预对2 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及血糖变化情况
2021-03-09陈兰
陈兰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福建福州 350108
据有关统计学研究数据证实, 在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达1.14 亿人之多, 在全球糖尿病患者中所占比例达27%, 已经逐步发展成为现阶段糖尿病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1]。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进步及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发生改变,因人口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剧,2 型糖尿病的发生概率处于上升的趋势[2]。2 型糖尿病主要发生于中老年群体,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多尿、 多食、 多饮以及体质量减轻等,血糖水平控制情况不够理想,可能会诱发一系列糖尿病并发症,严重威胁着患者生命安全[3]。 目前,针对2型糖尿病主要应用药物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对于控制血糖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可以提升患者治疗效果,但是为提升患者整体治疗效果,建议在接受治疗的同时辅助应用护理干预措施[4]。 为此,该文展开对照研究,选取2020 年1 月—2021 年6 月收治的2 型糖尿病患者122 例作为研究对象, 探究中医护理干预对于控制血糖水平所产生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遴选该院收治的122 例2 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选对象遵照随机数表法划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组后占据比例均等。 对照组:男39 例,女22 例;年龄58~84 岁,平均(71.63±2.98)岁;病程为1~18 年,平均(9.52±1.69)年。 观察组:男37 例,女24 例;年龄59~84 岁,平均(71.58±2.94)岁;病程为1~17 年,平均(9.47±1.72)年。 对比评估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医院伦理委员会予以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①所选对象临床症状与《糖尿病诊断指南》[5]中2 型糖尿病的临床诊断标准相符合,即空腹血糖水平不低于7.0 mmol/L、 餐后2 h 血糖水平不低于11.1 mmol/L;②入院时伴随发生疲乏、消瘦、多饮、多尿等临床症状;③认知状态、沟通能力正常;④患者临床资料以及随访资料完整;⑤患者、家属均已自愿签署知情文件。
排除标准:①患有精神类疾病、高尿酸血症、痛风者;②表现为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例如不稳定型心绞痛、 严重心律失常以及脑卒中; ③伴有肝肾系统病变者; ④患有严重胃肠道疾病者; ⑤发生糖尿病并发症者;⑥不配合研究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措施, 在患者入院后与其积极沟通交流,了解患者既往血糖水平控制情况,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依照血糖控制情况调整用药方案,改善患者生活习惯,明确告知其饮食禁忌。 强调饮食合理及加强锻炼的重要程度,定期展开健康宣传教育。
观察组患者以常规护理为基础添加中医护理:①中药熏洗。在中药熏洗期间选择络石藤20 g、鸡血藤20 g、海风藤20 g、红花12 g、桑枝12 g、川芎12 g、当归12 g、白芷9 g、防风6 g、细辛3 g,沸水煎汁以后放置于熏洗盘中进行双下肢熏洗,将熏洗时间控制于40 min,在干预期间将药液温度控制于适宜状态, 指导患者将双下肢完整浸泡。 或者可以使用浸润药液的毛巾热敷,将热敷时间控制于20 min, 在热敷或者熏洗后及时涂抹少量凡士林,在后续护理期间进行皮肤状况的密切观察,引导患者适量休息。②针灸。于针刺干预期间选择足三里、神门、合谷、内关、三阴交、外关、曲池、阳陵泉等穴位,应用型号为30 号的1.5 寸毫针执行操作,针刺干预期间使用手法为平补平泻法, 进针后于刺针上方放置艾条展开温针灸,将针刺时间调整为30 min,1 次/d。 ③中医食疗。 在患者入院后评估患者其中医证型,依照疾病中医证型评估结果采取针对性的中医食疗, 例如表现为寒湿阻滞型的患者给予其韭菜粥; 表现为气血两虚型的患者给予其黄芪粥; 中医证型为瘀血内停型的患者当归泡水。④足底按摩。在患者护理期间由护理人员定时进行其足底按摩, 在按摩期间使用拇指指腹进行涌泉穴按压,按压3 次,30 s/次;然后再选择失眠、三里穴以及完骨穴按摩,按摩时间60 s 即可。在按摩完成以后叮嘱患者做好保暖。⑤耳穴压豆。指导患者采取立体位,耳郭消毒处理以后将粘贴耳贴到反应点位置处,粘贴穴位包括交感穴、神门穴、垂前穴,对于表现为心脾两虚的患者可以于小肠穴、脾穴粘贴;表现为肝火旺盛的患者于肝穴处进行粘贴; 痰热内扰患者选择大肠穴、肺穴处进行粘贴,将粘贴时间控制于3 min/次,3 次/d,其中1 次于患者入睡前粘贴。⑥情志调理。从中医角度来讲,七情过激会对于患者睡眠质量产生影响,于护理期间还需由护理人员针对性调整情志状态, 通过中医七情归属方法对患者展开移情易性, 达到分散患者注意力的效果,同时调整其心理状态,促使患者在护理期间保持心情舒畅, 应用乐观、 积极的心理态度面对疾病,在治疗以及护理期间积极配合。 ⑦病情监测。 观察患者视力、神志、舌脉以及皮肤情况,在患者出现心慌头晕、肢冷、脉微欲绝时告知患者配合处理。 做好卫生宣传教育, 指导患者充分掌握血糖、 尿糖水平监测方法,合理应用胰岛素,指导患者遵医嘱服用降糖药物,介绍药物类型、用药时间以及用药剂量,对于低血糖反应的紧急处理方法准确掌握。 注意酮症酸中毒、水肿、肺痨、眩晕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在发生上述症状后尽早采取处理措施。
1.3 观察指标
①血糖水平: 监测患者在采取护理措施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水平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数值的变化情况。
②自我管理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评估所用量表为自我效能感量表[6],评估内容包含自我效能、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以及自我护理技能, 单项评分总分值为10分,所得分值越高则表示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越高。
③生活质量评分:应用QOL-100(生活质量测定量表)[7]从生理、躯体、心理、社会维度进行生活质量综合评估,单项内容评估范围于0~100 分,所得分值越高则表示为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④护理满意度评分: 应用科室自拟调查问卷进行患者护理满意度分析, 发放问卷122 份, 回收率为100%,评估内容即护理目标、操作技能、基础理论储备、服务态度,单项评分总分值为100 分,所得分值越高即护理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方法
采取SPSS 24.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对比
干预前,对照组、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血糖水平评估结果对比(±s)
表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血糖水平评估结果对比(±s)
组别观察组(n=61)对照组(n=61)t 值P 值空腹血糖(mmol/L)干预前 干预后餐后2 h 血糖(mmol/L)干预前 干预后10.74±2.41 10.68±2.27 0.142 0.888 6.71±1.29 8.28±1.44 6.343<0.001 12.78±1.47 12.69±1.58 0.325 0.745 7.24±2.44 8.94±2.69 3.656<0.001糖化血红蛋白(%)干预前 干预后9.28±1.58 9.37±1.64 0.309 0.758 5.98±1.26 7.14±1.72 4.249<0.001
2.2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对比
相较于对照组, 观察组各项自我管理能力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对比[(±s),分]
组别 自我效能 自我概念 自我责任感 自我护理技能观察组(n=61)对照组(n=61)t 值P 值8.25±1.41 7.12±1.39 4.457<0.001 8.79±0.92 7.64±1.22 5.878<0.001 8.76±1.04 7.49±1.11 6.521<0.001 9.19±0.29 8.44±0.36 12.671<0.001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组别 生理 躯体 心理 社会观察组(n=61)对照组(n=61)t 值P 值86.75±5.44 82.69±5.36 4.152<0.001 88.39±4.54 79.71±5.07 9.961<0.001 89.85±5.89 84.95±6.14 4.498<0.001 87.65±4.98 83.88±5.16 4.106<0.001
2.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和对照组进行比较, 观察组患者各项护理满意度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s),分]
表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s),分]
组别 护理目标 操作技能 基础理论储备 服务态度观察组(n=61)对照组(n=61)t 值P 值88.64±4.72 84.82±4.96 4.357<0.001 88.95±5.97 85.76±6.11 2.917 0.004 86.93±7.33 83.49±7.14 2.626 0.009 92.71±4.04 89.96±4.76 3.440<0.001
3 讨论
2 型糖尿病又将其称之为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具有较高发病率,属于内分泌疾病类型之一,主要发生于年龄于35~45 岁的肥胖群体以及具有家族遗传病史的中老年人[8-9]。 分析2 型糖尿病的发生原因主要在于肥胖、体力活动过少以及应激反应造成胰岛素抵抗加重,从而诱发2 型糖尿病相关临床症状,例如体质量减轻,多饮、多食以及排尿过多[10-11]。 目前,针对2 型糖尿病主要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抑制病情发展,部分患者需要进一步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12]。
该次研究所得结果表示,干预前,对照组、观察组血糖指标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糖指标数值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所得研究结果与徐方卉[13]的研究结果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在其研究过程中,对照组、观察组空腹血糖(10.13±2.42)、(10.16±2.39)mmol/L 以 及 餐 后2 h 血 糖 指 标(14.12±3.41)、(14.16±3.43)mmol/L 相近(P>0.05),护理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水平(6.17±1.69)、(7.05±1.21)mmol/L 低 于 对 照 组 (8.19±1.56)、(8.93±1.20)mmol/L(P<0.05),表示2 型糖尿病患者接受中医康复护理措施对于改善血糖水平以及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分析原因如下:该次研究期间针对2 型糖尿病患者采取的中医护理措施包含中药熏洗、针灸、中医食疗、足底按摩、耳穴压豆、情志调理等,以上述护理内容为出发点给予患者全方位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患者调节消极心理状态[14]。 通过耳穴刺激疏通经络,针灸则借助于热传导作用发挥活血行气以及温通经脉的作用,于护理期间依照患者辨证分型展开针对性中医食疗,对于提升整体护理效果具有积极意义[15-18]。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指导患者合理应用降糖药物以及胰岛素,对于纠正代谢紊乱、 消除症状以及控制血糖水平具有积极意义,还能够有效预防各种并发症和伴随症状,提高了患者对于糖尿病的认知情况,可以保证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在2 型糖尿病患者护理期间选择应用中医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提升整体护理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在控制血糖水平的同时可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以及自我管理能力,得到了患者认可,在临床上可借鉴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