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追踪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左心室功能的诊断研究

2021-03-09陈兰香林素香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2期
关键词:左心室心肌心血管

陈兰香,林素香

(普宁华侨医院超声科 广东 普宁 515300)

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主要疾病,是全球的头号死因,约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的30.0%,每年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远多于其他任何病因的死亡数。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是提升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冠状动脉狭窄是粥样硬化所致,是引发冠心病的主要原因,若要了解狭窄程度,以往临床上主要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进行确定[1,2]。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是用于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金标准,虽然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性较高,但毕竟属于有创性检查,临床诊断中存在一定的禁忌症。超声追踪成像是一种无创的超声检查方法,分析心肌运动,有利于辅助评价心功能[3]。现选取在我院就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旨在深入研究超声追踪成像的临床诊断价值,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4月—2020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80例为此次的主要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冠状动脉狭窄将其分为两组,40例/组。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2~78(57.95±2.23)岁。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41~76(57.74±2.31)岁。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4]: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基本资料完整;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5]:透声差;不配合检查;合并心功能不全。

1.2 研究方法

常规超声:检查时使用的检查仪器是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彩超的探头频率为2.0~2.5 MHz。在行常规超声检查时,取患者左侧卧位,叮嘱患者在检查的过程中要保持呼吸平静,经常规超声对患者的心功能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和记录。

超声追踪成像:启动斑点追踪模式,选取清晰图像,确保回声斑点在心肌内,测量和记录相关指标。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的常规超声和超声追踪成像检查指标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常规超声检查指标对比

经比较两组的常规超声检查结果,观察组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收缩末期内径、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与对照组相比均相对较高,且观察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常规超声检查结果对比分析(±s)

表1 两组患者的常规超声检查结果对比分析(±s)

?

2.2 两组患者的超声追踪成像指标对比

通过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超声追踪成像指标,结果提示对照组的左心室收缩峰值应变率更低,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更高,上述三项指标与观察组相比,是存在明显差异的,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超声追踪成像指标(±s,s)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超声追踪成像指标(±s,s)

?

3 讨论

心血管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类型,且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呈现出高发病的发展趋势。此类疾病的发生多是因心肌细胞供血能力和机体对心肌供血需求的不平衡所致,心血管疾病患者多伴有冠状动脉狭窄,而冠状动脉狭窄是引发冠心病的主要原因。若要降低冠心病的发生风险,临床上需要预测和判断患者是否合并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诊断准确率较高,但此种检查方法存在有创性,对机体造成的创伤性较大,加上多数患者的年龄偏大,患者的免疫力较低、身体条件较差,对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有抗拒性,既影响检查的顺利进行,同时也会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超声是临床上用于诊断心血管疾病的常用技术手段,超声具有操作简单、安全便捷、无创性等特点,受到了广大患者的接受和认可。通过常规超声可以了解患者的心功能情况,但是,评定血流参数的时候,常规超声并不能获得特别理想的效果,对于因冠脉狭窄造成的血流改变情况,是无法通过常规超声表现出来的。因此,常规超声的检查结果在疾病临床诊断上仍然存在一定的限制[6,7]。超声追踪成像是通过追踪图像上的心肌回声斑点来分析心肌运动轨迹的一种技术,通过计算获得运动轨迹曲线,从多方向对心肌节段应变情况进行评价,反映出疾病情况。超声追踪成像技术能够准确的反映出左心室的精确度,图像的分辨率相对较高,能够将左心室形态对检查结果产生的影响因素排除在外。并且,此种技术还能够客观定量局部心肌功能,定量分析心室整体功能[8,9]。

从本次研究总结的结果中可以看出,心血管疾病合并冠状动脉狭窄患者与未合并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常规超声检查结果和超声追踪成像检查结果对比均存在一定差异性。从常规超声的检查结果对比上来看,合并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更大,并且左室射血分数更小。出现此种现象,是因为在冠状动脉狭窄的时候,机体的心肌细胞膜外电位心室肌细胞与损伤区相比是相对较高的,在静息期,心室肌细胞膜外会有部分正电荷进入到细胞膜中,进而引发患者的左心室功能异常。患有心血管疾病且伴有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血液流速相对较慢,左室射血功能降低,加速了血栓的形成速度。从超声追踪成像检查结果的对比上来看,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峰值应变率更高,且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和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更低,且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这主要是因为冠状动脉狭窄会损伤左心室心肌的应变能力,进而加重患者心功能的受损程度。运用超声追踪成像可以对患者心腔容积的变化情况进行实时的、全方位的监测,并通过监测结果更准确的反映出心腔实际容量,最大程度上保障了监测结果的准确性[10]。

综上所述,超声追踪成像运用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上有明显优势,更有利于反映出患者的左心室功能,并通过左心室功能指标可以判断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发生风险和具体病情,优势突出,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左心室心肌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超声诊断心肌淀粉样变性伴心力衰竭1例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CCTA联合静息心肌灌注对PCI术后的评估价值
高盐肥胖心肌重构防治有新策略
查出“心肌桥”怎么办
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如何选用降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