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层次分析模型对旅游产业竞争力的研究
——以梅州客家文化旅游区为例
2021-03-09古亮锋庞颖怡
古亮锋 庞颖怡
(上海海关学院,上海 200003)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国家对中国传统特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详细的工作指示和战略部署[1]。而客家文化作为具有中国传统特色文化之一,在中央和各级政府部门的政策指引下,得到了很好地保护和传承。梅州客家文化是华夏文化在大浪淘沙后留给世人的文化瑰宝。如何更好地利用客家文化特色和资源助力梅州经济发展是目前梅州市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梅州客家文化旅游区进行理论分析、数据计算、问卷调查,对影响梅州客家文化旅游区的重要评价因素进行了归纳并制成相应指标,并采用不同的层次分析法确定企业各评价能力指标的权重,以此来对梅州客家文化旅游区进行评价,科学有效地构建起梅州客家文化旅游区评价体系,为梅州市进一步研究促进梅州客家文化旅游区发展,提升旅游区竞争力,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二、梅州客家文化旅游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特色旅游区相较于普通的旅游区而言,需要体现本土民族文化特色的属性。对此,调研小组基于梅州客家文化旅游区的相关属性,在遵循着指标体系的完整性、科学性、可行性、准确性四个主要原则下,为问卷设计了外部环境、内部环境、经济状况、发展潜力四个维度的13 项指标,目的是可以更加准确的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指标重要性的比较,以期构建更加合理、清晰的指标评价体系。
从调查问卷的结果反馈中,对于梅州客家文化旅游区的外部环境维度下的指标排序为地理位置、知名度;对于梅州客家文化旅游区的内部环境维度下的指标排序为景区开发管理能力、基础设施、交通条件、政策完备性、高级管理开发人才、文化资源、景点分布密集程度;对于梅州客家文化旅游区的经济状况维度下的指标排序为文化产业形式、可为当地带来的各项经济收入、资金利用率;对于梅州客家文化旅游区的发展潜力维度下的指标排序为:可带来的经济增长率、产业链可延展度、实际利用资金增长率。
三、关于对梅州市客家文化的层次分析
(一)建立层次分析模型确定运算步骤
运用不同层次分析法首先将影响梅州市客家传统文化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问题置于一个大系统中,这个信息系统中存在互相影响的多种因素,要将这些研究问题进行层次化,形成了一个多层的分析数据结构设计模型。运用数学方法分析和定性分析,通过层层排序后,最终以重量计的方案,以帮助决策的百分比计算。层次理论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的步骤进行如下:
1.构造判断矩阵。目标用A 表示,ui,uj(i,j=1,2,…,n)表示因子。Uij 表示 ui 对 uj 的相对重要性的值。A-U 判断矩阵P 由uij 组成。
2.计算能力重要性进行排序。根据自己判断矩阵,求出其最大发展特征根λmax 所对应的特征向量w。方程模型如下 :
所需的本征向量瓦特归一化,即,每个评价因子的重要性顺序,即,权重分布。
3.一致性检验。以上问题得到的权重分配制度是否能够合理,还需要对判断矩阵数据进行一致性检验。检验使用公式 :
公式中CR 为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比,CI 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数。它由下式给出:
RI 为判断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1~9 阶的判断矩阵的RI 值参见上表。
当判断矩阵的CR<0.1 时或λ 最大值=n,CI=0时,认为P 具有令人满意的一致性,否则需要调整P 中的元素以使其具有令人满意的一致性。
(二)层次总排序检验
层次分析法总排序是为了企业获得不同层次进行结构中某一层元素对于一个总体发展目标市场组合权重和它们与上层建筑元素的相互作用影响,需要我们利用该层所有层次单排序的结果,然后可以计算出该层元素的组合权重,此过程即被称为层次总排序。层次总排序的步骤需要从上到下逐层排序,最后计算出最低的元素,即决策方案优先级的相对权重。层次总排序是基于不同层次理论分析法中层次单排序的基础上发展给出的。分层总排序的过程与分层单排序的过程大致相同。
如果总等级一致性检验满足 <0.1,则表示总等级一致性检验合格。否则,需要重新考虑模型或重新构造具有较大一致性比率的判断矩阵。
(三)对梅州市客家文化旅游区的层次分析模型构建
在充分的调查后,课题组建立了关于对梅州市客家文化旅游区的层次分析模型如下图(图 1)。
图1 梅州市客家文化旅游区评价指标体系
(四)数据结论
通过对上文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科学的计算方式进行计算检验,可得到下表的权重结论。
此外,在对于二级指标进行修正并通过了一致性检验后,可以得到下表的权重结论。
(五)综合评判
通过对梅州客家文化旅游区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我们可以从中得知目前梅州客家文化旅游区当前发展需要取得的优势以及在发展过程要注意避免的不足之处。并且,我们可以得知,在对于一个当地特色的文化旅游区中,影响当地旅游区竞争力的指标排名前五的有:景区开发管理能力、基础设施、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和政策完备性。
结合当前梅州市当地的实际发展状况,分析梅州市客家文化旅游区存在着经济落后、地势崎岖、交通相对不便等当前影响梅州市发展客家文化旅游的不足之处。针对上述梅州市客家文化旅游区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实际的不足之处,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四、梅州客家文化旅游区融入经济建设的对策建议
结合文中AHP 层次分析法分析所得的梅州客家旅游评价指标体系,针对如何利用好梅州市现有的资源、如何挖掘开发新的旅游发展模式提升当地客家文化旅游竞争力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强化旅游资源品牌意识
梅州各大景区应深入挖掘自身文化,立足特色,改变“贪大求快”的发展思维,打造特色旅游景区。对于梅州市政府而言,在发展梅州客家旅游产业的同时避免同质化竞争,旅游产品单一的问题,加强规划,促进布局的合理化和定位的差异化。梅州市政府应该在认识和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好自身的调控作用,加强地区政府对“全域旅游”的认可度以及关注度。在此之外,梅州市政府的旅游业发展需要充分与周边地区良性互动,主动与周边地区的旅游资源对接,增强各自景区的差异性,以此规避梅州市客家文化旅游产业与周边地区以及内部景区发展同质化的问题。
选择好合适并具有代表性的旅游资源文化点是建设梅州客家旅游品牌的关键。打造旅游品牌应先选好文化点,注重彰显客家文化的独特魅力,如梅州可以利用其丰富的山区打造生态旅游品牌,这方面可以借鉴清远的漂流景区。其次,从“梅州客家文化问卷调查结果”来看,目前,人们认为最有代表性的客家文化产品是客家美食。那么,梅州市政府可以以此为切入点,首先将梅州客家美食作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品牌进行推广营销。梅州市政府在对客家文化旅游品牌的宣传时,应该充分挖掘互联网的传播资源,与各大媒体平台进行合作,有选择性地选择微博、抖音、快手、公众号等多种方式来根据不同年龄层推广不同的景区内容,以此来扩大知名度。通过政府“形象营销”,企业“产品营销”,居民“服务营销”,游客“口碑营销”的“四位一体”营销方式,让梅州客家旅游产业在旅游发展中的知名度提高,吸引更多游客[3]。
作为在广东省而言相对落后的地区,梅州市依旧保存着许多具有传统特色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因此,在对于梅州客家旅游产业进行开发以及对于旅游品牌进行宣传之外,我们要注重梅州客家旅游区内部的特色产品建设。发展梅州特色文化产业。梅州地区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客家文化繁衍生息的最好见证,同时客家地区在抗战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客家文化、红色文化以及大量的民俗文化,为梅州客家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当地可通过发展特色文化民俗展览,建立古镇文化博物馆,特色情景剧民俗表演等,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发展文化产业。加大创新旅游产品,鼓励带动当地居民开展农副产品深加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以旅游文化产业与农业、工业融合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二)加快发展旅游产业集群,促进多产业融合发展
成熟的产业集群为旅游业带来的“红利”不可估量,其可以从多方面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并有利于全面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梅州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又因为梅州市多山区,交通不便,旅游产业集群可以带来良好的效果,实现“1+1>2”的效果。以旅游入手,把单纯旅游升级成“旅游+”,让农业、林业、文化、体育、康养产业共同融合发展,将整体蛋糕做大,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相互共同促进,逐步提高开发水平,深化开发层次,打造美食新天地、康养生活圈的旅游胜地。例如梅州市温泉、矿热泥等自然资源丰富,五华县内的汤湖矿热泥国内罕见,对人体健康颇有益处。因此梅州市可以考虑将“养生休闲”纳入当地旅游业的主要发展方向,致力打造“旅游+休闲”模式,开发多层次、多方面的相关旅游项目及产品。除此之外,近些年来,“工业旅游”模式发展正盛,例如上海市很多废弃的工业园区以及工厂都被改造成风格各异的旅游区,比如博物馆、风情街等。梅州市可以根据客家文化特点,利用废旧工业园区发展旅游业,将工厂历史与客家文化历史联结起来,抑或发展“旅游+扶贫”模式,将景区游客所需与贫困车间的供给对接起来,实现产销顺畅。近年来“互联网+”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梅州市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以及大数据进行旅游宣传以及旅游营销,提高旅游景区知名度。例如政企合作,支持旅游商产品在线销售,探索“互联网+旅游”新型网络消费和销售管理模式。通过将梅州当地的第一、二、三产业相融合,通过梅州客家旅游的发展,促进梅州市多个产业的协调发展。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配套设施
目前,梅州市内部分景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配套设施不完善。部分景区外没有指示性标语,景区内没有引导牌,景区内垃圾箱等配套设施不足。除此之外,部分景区内娱乐休闲项目以及景区附近的便利店、餐厅等较少,这些都给游客带来一定程度上的不便,降低游客的体验感。因此,旅游景区运营企业需进一步规范完善配套设施,进一步提升游客体验感。梅州市政府应该加大对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资金引导和建设,设立梅州客家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并不断完善,推动设立专项梅州客家旅游产业经济,支持梅州客家文化旅游的各类型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公共旅游服务体系的创立和建设要合理,在高铁站、高速服务区、火车站和飞机场等人流量较大的地方设置旅游资讯中心,为前来游玩的旅客提供更加多元,更加全面的服务。在游客过多的旅游旺季,要建立合理的限流措施来保证游客的游玩体验以及自身公共旅游服务体系的服务质量。同时,要做好反馈机制和改进措施,及时改进和完善当前服务体系中存在的不完善的地方,以此来更好地为游客提供周到的服务。
其次,通过对旅游景区的智能化再建,加大力度对梅州客家旅游地区的智能化建设,可以有效激发年轻消费群体的兴趣,而且也可以为梅州当地的其他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通过实现景区的智能化、一体化覆盖,梅州市政府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提供交通、餐饮、住宿、景区门票的在线支付,梅州旅游公交专线应推广微信、支付宝等非现金方式支付,加快与“车来了”等公交实时软件合作,为游客提供精准的乘车信息,打造便捷愉快、文明讲秩序的公交文化,不仅可以节约游客时间,提高游客对梅州旅游的满意度,而且还可以助力梅州旅游业和经济发展;在景区内的全网络覆盖,提供电子导游服务以及借助虚拟现实技术与游客形成更加密切互动;将客家美食、客家传统手工艺借助互联网的技术,形成更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将线上线下的购物方式相结合,方便游客旅游时的购物;通过投影、VR、AR 等现代技术加强与游客之间的交互,为游客们提供更高质量、更方便的旅游体验[2]。
(四)重视引进和培养,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旅游景区的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的大小,与业内工作人员的能力素质有很大的关系[3]。应将旅游产业人才纳入全市人才发展规划,重点引进和培养旅游相关产业人才。按照广东省扶贫规划,广州市对口支援梅州市[4]。梅州市以此为契机,加强与广州市支援干部、企业交流,开展相应的旅游合作。促进直播带货等线上经济快速发展,广州市新基建等项目快速推进,线上经济发展,人才基础雄厚。梅州市应加强与广州市这些方面合作,促进人员交流、培训线上经济专业人才,提供技术支持,帮助梅州市重点景区解决开通“云参观”等形式遇到的技术难题。梅州政府也应大力扶持旅游中小微企业,鼓励支持旅游自主创业。开展旅游创客行动,加强政策引导和专业培训,创建梅州客家旅游创客示范基地。
同时,梅州市内旅游企业、景区应加强与嘉应学院合作,与嘉应学院产学研发展对接起来,利用嘉应学院平台,培养旅游业所需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运营人才,为梅州旅游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另一方面,引入专业的旅游景区职业经理人、高星级酒店管理职业经理人、星级厨师、导游,提升梅州市当地的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5]。提高旅游业整体业务水平和增强创新能力,强化旅游业从业人员的基本技能以及职业道德培训,完善旅游从业人员服务和管理体系对旅游业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例如,梅州旅游协会可以定期开展相应的培训和交流活动,促进不同景区旅游人员交流。同时建立多种旅游从业人员的监督渠道,依法保障游客权益,对于“变相宰客”等侵犯游客合法权益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引导旅游业向规范化、诚信化发展。
(五)利用旅游资源促进经济建设,缩小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差距
建设和发展梅州客家旅游产业的最终目的是以当地旅游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惠民增收,提高当地居民收入,实现打赢梅州脱贫攻坚战的目标,因此,梅州市政府在发展客家文化旅游产业的同时,还应该思考如何更好地让当地的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让当地居民也可以因此获得收益,提高收入。完善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双到”扶贫攻坚战略是促进梅州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7]。通过广州市和梅州市的对口扶贫,以优带劣,缩短梅州地区与周边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在对口扶贫“双到”的过程中,梅州市和广州市应该充分利用梅州市当地的客家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这是促进梅州市当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当地居民脱贫致富。在未来的“双到”扶贫项目的完善上,应该将政府、院校、科研机构、企业这几个不同的主体联系起来,让各个主体发挥各自的优势。其次,通过协调各级人民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明确各级政府脱贫攻坚工作职责和责任,可以让各级人民政府进行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让扶贫工作的开展落到实处。再者,通过定期开展各个主体间的交流活动,倡导资源共享,互相配合。通过社会上各个主体的相互支持和协调,可以有效促进梅州客家旅游产业的建设,推动梅州地区扶贫工作的开展。另外,要搭建扶贫信息资讯平台。在广东省以广州市和梅州市为主导的“双到”扶贫项目中,由于多数的工作和计划都是由广州市的专家前往当地进行论证和评估,当地的贫困户并没有实际参与到前期的计划、决策过程中,并且对于脱贫项目的实施效果也缺乏了解和认知,也就造成了很多贫困居民没有意愿参与并且也缺乏参与的积极性,从而降低了“双到”扶贫工作的实际成效。对此,通过搭建扶贫信息资讯平台,将政府和贫困户两个主体之间相联系。让当地人参与脱贫项目的构建,在帮扶的过程中,让受扶贫户能够即使反馈目前遇到和存在的问题,并通过该平台,让受扶贫户明确了解各种信息和资讯,提升他们的脱贫意识,主动参与脱贫工作,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缩小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差距。最后,扶贫工作应与客家文化旅游产业相结合。这需要发挥当地村民主体作用,实现共建共享。首先,对于贫困人口来说,他们整体素质相对较低,这限制了他们参与到当地旅游产业的相关工作和参与旅游扶贫的工作中。因此,对于“双到”扶贫项目的开展,也要注重对于当地贫困居民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让他们合格地参与到相应的工作中。其次,要多样化扶贫资金的帮扶。通过投资、贷款等多种方式的资金支持,可以提高人们对当地的投资以及创业的意愿,使当地贫困居民可以真正参与到梅州客家旅游行业的相关经验和管理的工作中来,为当地脱贫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缩小与周边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
(六)保护中开发,实现可持续发展
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是梅州市发展客家旅游的基础。此外,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是梅州市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当地人在享受良好生态的环境效应之外,还可以此为媒介,推广至外界,吸引更多的人前往梅州旅游,实现旅游最大化。而当地的客家文化资源作为游客前往梅州的重要内容,也是应该受到保护的重点对象。因此,对于梅州客家传统文化进行旅游企业资源的开发中,梅州市政府要在环境保护中开发,加大环境保护投入,构建多元环境保护体系。梅州市政府在对梅州客家旅游的建设开发中,应该在规划阶段邀请相关的环境保护专家参与规划和建设,避免破坏式开发。其次,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体系、环境监督体系,通过法律约束和制止环境破坏的行为,给予全社会监督的权利,共同维护梅州市的生态环境。同时,梅州市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对于其他地区转移的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应该谨慎承接,并且应该选择合适的偏远地区进行建厂,同时还要求企业主动进行环境维护以及污染处理。另外,对于梅州客家旅游景区内部,也要加强宣传和监管,严格禁止各类破坏旅游资源的行为,以此来保证旅游区的环境生态不遭破环。最后,要创新环境保护的机制,建立多元环境体系。通过建立合作交流机制,加强各个责任主体之间的联动,明确所有主体的责任和义务,加强与周边地区的环境合作,探索建立梅州市的环境联合防控机制,以此来保护梅州市的环境,为当地居民和游客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障梅州市客家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建立客家文化旅游项目保护组织,加大宣传和保护力度。受到现代旅游业和现代商业的冲击,许多富含客家文化价值的旅游景区逐渐被忽视,有些由于地方政府不重视保护和开发当地的特色客家文化资源,造成了客家文化资源的损坏和浪费。因此,梅州市应该建立一个专门的客家文化旅游资源保护组织,设立专项资金,对具有价值的客家文化旅游景点予以保护和初步开发,并在宣传后进行招标,交由企业或者政府进一步开发建设。同时,可以定期在旅游景区举行文化宣传活动,让前往游玩的游客获得当地客家文化的熏陶,让游客可以有更加沉浸式的旅游体验。通过这些做法,让梅州客家旅游资源在开发的基础上得到保护,可以推动梅州市的持续性发展,缩短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