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与英语课程融合的教学路径探析
2021-03-09袁小凤
摘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初中英语学科育人的基本要求。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上,教师以“成绩”为导向,侧重讲授英语知识,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然而却忽视了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因此,英语教师应在英语课程中抓住德育渗透的契机,深入挖掘德育要素,立足初中英语课程教育实践,促进初中生优秀品格、健康道德修养的养成,推动初中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英语;德育资源;融合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52-0082-03
作者简介:袁小凤(1980.12—),女,江苏省南通市苏锡通园区实验中学,中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引 言
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也要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品格、正确价值观念和健康的心理。教师要坚持“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明确道德教育的地位和作用[1]。教师要在进行英语课程设计时,推进“德育为先”的理念,挖掘英语课程中的德育资源,将英语知识、听说能力与初中生的品德教育融合起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初中生的责任感,使其将优秀的品格、健康的情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初中英语课程与德育融合的价值
良好道德素质的培养是初中教育的重要任务,因此,教师在落实德育与英语课程融合的过程中,要立足初中学情,找准德育与学科教育的契合点,确保德育工作有序、有效地展开[2]。
(一)将德育融入英语课程,培养德才兼备的全面人才
初中阶段,道德教育体现在多个方面。在思想上,学生要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尊、自信、自豪;在个性上,学生要思想端正,讲究真诚、自立、自强;在行为上,学生要热爱劳动,关爱他人,自觉遵守公德、规则,拥有积极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英语课程中,要坚持“德育”为先,既要促进学生积累、掌握英语语言知识,更要帮助学生树立高尚、优秀的道德品格,使其成为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初中生正处于心智成长的过渡期,情绪不稳定,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内心充满了好奇心,渴望去探索,但又缺乏自制力,极易受到不良思想、不当言行的影响。在英语课程中,针对西方文化的教学,教师要树立辩证观念,注重东西文化的交融与对比,引导初中生客观看待英语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二)挖掘隐性德育资源,提高德育融合质量
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要在关注语言交际性的基础上,讲解英语语言、语法、文化,提高学生英语与听说读写等能力。在英语课程中,教师要将英语与智育、德育、美育协同起来,提高初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德育渗透时,教师要善于抓住隐性的德育手段,创新教法,充分尊重学生,强调合作与探究学习,拓展德育渗透途径。一方面,教师要结合英语教材,挖掘核心内容,精心设计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启发学生反思自我。以“What can I do for you”的知识讲解为例,教师可以设置“丢失钱包”情境,让学生扮演角色,展开情境对话。在情境中,有的学生能够体会“失主”的急切心情,而有的学生能够体会被人帮助的感恩之心。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了解了这个句型的使用方法,还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即拾金不昧,乐于助人。另一方面,教师要关注差异性德育引导,了解每个学生,分析学生的言行心理变化,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巧妙融入德育要素。例如,对于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教师要多给予情感鼓励;对于带有不良情绪的学生,教师要学会倾听,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恰当给予点化与指引,化解学生烦恼。在英语教育与德育融合的过程中,教师要在“学中用”“用中学”,为学生营造识德、学德、践德氛围,以提高英语德育质量。
二、初中英语与德育融合中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重视不足,德育与英语融合浅层化
很多英语教师在教学组织中,虽然认识到德育融合的重要性,但是为了追赶教学进度,提升英语成绩,更多侧重的还是英语知识的讲授,突出听说读背练,忽视了学生健康心理、道德情感的转化,使德育融合处于表层。学生没有深入体验情感,从而导致英语课程难以達到良好的德育效果。例如,在学习“strong”时,教师单纯性讲解词义、用法,没有将这个单词和情感教育结合起来。针对“strong”,教师可以举例“The country is getting stronger and stronger.People are happier and happier”。这个句子翻译成汉语为:“国家变得越来越强大,人民就越来越幸福”。教师通过解析“strong”的含义,并将这个单词和民族情感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对国家的强大充满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
(二)教法滞后,英语课程与德育融合创新不足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英语课堂上,大多考量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情况,认为成绩优异就是“好学生”,这就导致德育渗透不足。在教法上,教师缺乏创新,通常围绕英语学科知识点,注重语法、词汇积累、口语表达与读写译训练,对德育素材挖掘不深,因此德育教学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在英语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对比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传递正确的西方文化,使学生既能够认识到其中优秀的部分,也能够辨别其中的文化糟粕。学生在拓宽认知视野的同时,也能够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增强爱国情操、民族自尊与自信。除此之外,很多教师习惯于用板书教学,忽视了对先进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未能转变教法模式,降低了英语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初中英语教材选文广泛,德育要素丰富,如环境保护、交友、爱护动物、慈善活动、传统节庆文化、制度规范教育、科学素养等。但是部分教师备课不够认真,不能充分提炼德育资源,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以贴近学生的方式,变革多样教法,促进学生“知行统一”。
三、将德育融入英语课程教学的有效路径
若要择善,必先知善。对于英语课程教学,教师要肩负起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使命,立足学情、教材,挖掘德育资源,选择恰当时机,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道德修养。
(一)巧挖教材德育元素,助推学生道德品质养成
在英语课程中融入德育,教师要深研教材,挖掘德育元素,顺应学生心智及成长需要,有的放矢地进行渗透,提升德育成效。教材是教学的基础载体,而课堂是德育渗透的主阵地。因此,教师要善于从教材梳理中发现德育切入点,科学、合理地运用德育知识,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行。以“Neighbours”这一单元的教学为例,教师要利用这一单元的主题,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在生活中,我们要与邻居和睦相处,邻里之间要互帮互助,增进邻里感情。正所谓“远亲不如近邻”。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引出本讲话题。首先,教师可以提出问题:“What is your opinion on the neighborhood?”教师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观点。然后,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谈谈自己与邻里之间的故事,让学生从生活经历中,体会到“睦邻友好”的意义,让学生懂得亲邻、和睦、互助的优秀传统,深刻领会本单元的情感教育目标。最后,教师可以结合英语句型对本讲内容进行总结,即“It is important for us to get along well with our neighbours and be kind and helpful to them.Learn to cherish the emotions between neighbours”。在课堂设计上,教师以创设问题来导入关于“邻里关系”的主题。学生通过讨论、故事分享,深入理解邻里关系。与此同时,学生还学习了相关的英语知识。因此,教师要重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对照学生的日常生活,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渗透活动,端正学生的“三观”,促进学生良好道德情感的养成。
(二)注重课堂情境创设,从体验中内化道德修养
英语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语言情境的创设。在初中英语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引导他们体验英语课程中传递的美好情感,培养优良的品德。情境教学的特点是具有良好的角色代入感。初中生好奇心强、乐于探索、热于表现。在进行英语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德育目标,创设德育体验情境,深化学生对道德的体会和认知。以“Friends”的教学为例,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友情”。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Friendship”展开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朋友有哪些可贵的优秀品质。每个学生都曾有“友谊”的体验,因此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感受。教师可以给出“valuable qualities in my friends”这个话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播放英文歌曲Cry on my shoulder,使学生在动听的旋律和优美的音乐中,深刻体会友情的意义。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歌词,为学生讲解其中关于友情的美好描述,让学生去体味“友谊”的真谛。除此之外,在对“友谊”进行分享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影片片段,如《绝望主妇》,通过分享Bree、Lynette、Susan、Gabrielle四位主妇的深厚情谊,让学生感念“友谊”的伟大,促使学生在生活、学习中主动去结交朋友,尊重朋友,感受友情的美好。在情境化教学中,教师既要鼓励学生进入情境,获得角色体验,又要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渗透德育。在情境的设计方面,教师要把握英语教学知识点,帮助学生深刻解读、感受德育价值。
(三)强调合作探究,在体验中获得德育熏陶
初中英语课程与德育的融合,要强调学生的实践与体验。教师要围绕英语知识,从听说读写等合作学习中,指引学生掌握英语,体验合作、互助的快乐,增强学生的团队、集体意识。在学科素养课程改革背景下,英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学生的引路人。在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倡导学生体验学习,在合作探究中增长知识与能力。为了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获得情感升华。以“Teenage problems”的教学为例,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关于学生青春期的特点。而在现实中,学生到了中学阶段,都会产生一系列的青春期问题。教师在本单元Reading部分,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展开合作学习,并认真研读文本,提炼相关核心话题。教师要鼓励各组学生围绕这些话题展开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学生对“Teenage problems”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有的学生提炼了关键短语“get tired”“make exercise”“feel lonely”。这些短语能够体现出学生在青春期的感受。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获得很强的认同感,这有助于他们排遣内心的不良情绪。同时,教师要结合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如“to”不定式的表达,疑问词+动词不定式的表达,以及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常见句式的表达引导学生结合“What problems do you have?”话题展开小组讨论,并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感受到协作、互助的重要性。
(四)注重课内外活动衔接,拓展德育融入渠道
在初中英语课程与德育的融合过程中,教师要突出课内外活动的结合,指引学生体验美好的道德品行。除课堂教学外,教师还要积极拓展课外活动,优化德育渗透方式,从语言层面、文化层面、实践层面,打造立体化德育融入渠道,让学生从英语课程中习得良好的道德品质。以“Good manners”的教学为例,这一单元主题是“礼仪文化”,教师在目标设定上,要求学生认识生活中的礼仪规范,在公共场所,要遵守社会公德,注重自我言行举止,养成文明习惯。例如,在Eddie和Hobo对话中,教師引导学生关注“share things with others”与“don't cut in on others”等礼仪,让学生能够辨析、判断什么是文明行为,什么是不文明举止。接着,教师可以以“What are good manners?”为话题,让学生阐述自己对于“文明礼仪”的理解,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对文明礼仪进行深入探究。结合教材“comic strips”对话,教师可以设置问题链:“What did Eddie really mean by saying‘You're old enough to learn about manners’? What did Hobo really mean by saying‘You're never too old to learn’?”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思考这些问题,理解遵守文明礼仪规范的重要性。同时,除了讲解语言知识外,教师还可以拓展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教育更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在英语文化渗透时,教师要结合西方礼仪知识,对比中国礼仪规范,让学生辩证地认识东西方礼仪的异同点。例如,可以展开对中国、英美等国餐桌礼仪文化的探讨,了解不同礼仪文化的差异性,让学生明白“When in Rome,do as the Romans do”的意义。
结 语
初中英语课程要与德育进行融合,同时,教师要注重学生文化品格的塑造。从教学观念上,教师要从多角度考量英语词汇、句型、语法、口语表达等内容,拓展英语文化与文明礼仪知识的渗透途径。同时,教师作为课程组织、设计者,更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注重言传身教。教师在课堂上,要讲究仪表仪容,举止文明,认真负责,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要积极探索德育渗透方法,将英语语言课程赋予文化品格,激发学生的向善情感,让每个初中生获得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鲍晓华,陈熙.关于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德育路径探索[J].中学生英语,2022(02):8.
张刚龙.德育教育与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融合措施[J].中学生英语,2021(40):100.
2710501705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