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课堂多声部趣味性教学的实践

2021-03-09白净

求知导刊 2021年52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摘 要:多声部学习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关键内容。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多声部合作的意识,可以为学生的合唱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趣味性活动带领学生进行多声部学习和训练,这更有助于促进学生音乐学习能力的提高,发挥音乐的育人作用。

关键词:多声部;课堂教学;小学音乐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52-0061-03

作者简介:白净(1997.2—),女,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南山湖小学,中小学二级教师,本科学历。

引 言

多声部即在音乐进行过程中同时出现一个以上的不同声部,是歌曲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培养小学生的多声部意识,可以促进他们的发散思维与合作意识的发展,并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打下基础。多声部训练需要教师从日常教学中入手,先向学生渗透多声部的意识,然后教会学生区分声部,最后带领学生进行多声部的演奏与演唱,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教师在进行多声部训练的过程中需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模仿学习,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多声部练习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难点之一,也是学生进行合唱学习的基础。面对这一教学难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仿训练,以降低学习难度。小学阶段的学生爱玩爱动,模仿能力强,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体会成熟的音乐作品来增加他们的间接经验,为学生进行多声部学习打好基础[1]。小学阶段也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学生如果总是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而模仿学习可以降低学生多声部合唱的难度,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例如,在教学小学音乐教材中“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一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模仿训练,以降低该节课的学习难度。该节课的作品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距离学生生活的年代较远,学生对作品情感的把握有较大的难度。基于这样的学情,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聆听合唱作品,并分析作品的声部组成。当学生辨析出不同的声部后,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声部的内容模仿,并对不同声部的内容进行指导,接着组织学生完成这一课内容的学习。在该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模仿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聆听优美作品的基础上体会到了不同声部合作的乐趣,为学生合唱练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模仿學习的过程也是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模仿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运用模仿学习时,要关注和分析学生的学情,要让模仿的内容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如此才能保证模仿教学的实效性。

二、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

情境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常用的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情感体验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多声部练习时不要拘泥于教材内容,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发展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获得能力训练与提升。例如,小学音乐教材中有许多旋律简单、歌词容易上口的作品,学生在学习这些歌曲时基本没有难度。为了给学生提供多声部的练习机会,教师可以对简单的歌曲进行二声部改编,让学生获得新的能力提升,实现“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

例如,在教学小学音乐教材中“铃儿响叮当”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来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首先,本节课的内容是一首美国的民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歌曲表现的氛围,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图片等营造出圣诞节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情境感受音乐作品传递的喜悦、高兴与欢快之情。之后,教师这样引导:“在如此欢乐的氛围中,人们都喜欢用歌曲来表达自身的情感,那我们就一起来演唱这首熟悉的歌曲《铃儿响叮当》。”学生演唱结束后,教师可以提问:“这首作品大家很熟悉,那同学们能不能在齐唱的基础上区分声部,让歌唱作品变得更加立体有层次?”学生便会积极地对歌曲进行分声部的练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让学生可以在自主创作的基础上形成相对完整的作品。在该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利用情境教学法营造了带有情感色彩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对歌曲表现形式的探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学生的求知欲建立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之上,教师利用情境教学法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师传输的内容,提高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受能力。此外,这节课的情境教学需要借助多媒体等工具,这就需要教师提前做好教学环境的布置,以保证情境呈现的效果。

三、合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多声部训练是培养学生协作意识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集体的育人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实践中,促进学生合唱能力的提高和音乐素养的提升。合唱本身就是一种具有集体性的艺术形式,学生之间通力合作、默契配合才能使音乐作品得到完美的展现[2]。小学音乐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借助集体的力量来引导学生的言行,充分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让班级在多声部训练中获得良性发展,进而促进班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小学音乐教材中“西风的话”一课时,为了加强学生对歌曲不同声部的认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范唱作品进行反复聆听,在学生熟悉作品后,教师再为学生准备沙锤,并让他们根据音乐的旋律来伴奏。当学生的伴奏与音乐作品契合后,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分声部合唱训练。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伴奏训练形成了较为一致的节奏判断,为进行合唱奠定了基础。学生的协作能力影响着他们的合唱水平,教师通过有趣的训练增强了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合唱能力。

音乐可以是单独的艺术,也可以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有许多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机会,如合唱、伴奏、个性编创等都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意识到集体的力量。这能为学生的多声部训练营造良好的氛围,保证学生合唱学习的顺利进行。

四、作品赏析,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发展

爱美是人类的本能,教师在音乐教学中适当加入对音乐作品的赏析,可以促进学生对音乐技巧的掌握、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进而促进他们审美能力的提升。多声部训练是群体合作的结果,教师带领学生赏析合唱作品,可以培养学生的包容意识与发散思维,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意义,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3]。此外,赏析多声部合唱作品可以拓宽学生的眼界,让学生多了解优秀合唱团的作品,促进学生对美妙音乐的向往,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他们能够感悟生活中的不同色彩。

例如,在教学小学音乐教材中“唱得幸福落满坡”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赏析作品。该节课的作品是根据西北民歌改编的,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西北农村的变化,表达了农民幸福、喜悦的心情,是对农民集体生活状态的一种记录,适合用多声部的方式表现出来。为了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教师在上课之初可以先带领学生欣赏和评价作品。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从情感表现、音色、和谐度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评价。小学生在评价音乐作品时有较大的困难,因此,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理解音乐赏析的内容,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学生作品赏析的过程也是间接学习的过程。学生可以通过成熟的作品获得自身表演的经验,提升音乐表现能力与音乐演唱技巧。

小学音乐教材中有许多带有时代色彩的作品,这些作品是劳动人民情感的反映,适合用合唱的形式展示出来。面对这些年代较为久远的作品,教师可以在课前带领学生进行作品赏析,让他们了解作品的背景与情感,以便为学生进行多声部学习提供情感与技巧上的借鉴。

五、节奏游戏,提升学生的合唱水平

小学阶段的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且容易在课堂上走神。为了保证教学效率,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教学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节奏游戏就是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经常会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节奏游戏可以帮助学生更熟练地掌握音乐作品的节拍、快慢、律动,为学生的多声部训练提供参考。常见的节奏游戏有许多种,如卡农式练习、顺逆式练习、拍手跺脚练习等。这些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提高能力。

例如,在教学小学音乐教材中“五月五赛龙会”一课时,为了保证学生多声部演唱时的音准与节奏,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模拟赛龙舟的游戏。游戏开始之前,教师先组织学生分组,并为学生营造龙舟赛的场景;之后,教师让各组学生结合音乐作品的内容进行节奏型编创;接下来,各组练习熟练后,教师让学生进行展示,并让他们在展示的过程中加上划桨的动作,以增强学生表现的内容与气势,让学生掌握多声部合唱的节奏基础。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游戏形式强化了学生对音乐作品节奏的认识,为之后的分聲部演唱打下了基础。此外,节奏游戏还可以让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节奏与频率形成肌肉记忆,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认识与掌握,实现多声部合唱的和谐与统一。

开展课堂游戏的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游戏的进度,实现游戏与知识的有机结合,如此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六、积极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更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被教师的评价左右。面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要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采用鼓励性评价让学生在课堂实践中获得自信。多声部合唱训练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需要进行不断地练习。教师要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多鼓励他们,让学生体会到音乐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为之后的多声部训练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4]。

例如,在教学小学音乐教材中“花儿与少年”一课时,教师可以采用积极评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该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民歌“花儿”的形式特点,增强学生对少数民族民歌的热爱之情,训练学生多声部演唱的能力,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在上课之初可以先带领学生欣赏《花儿与少年》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歌曲产生的背景,接着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中国的民歌大多以多声部为主,宁夏的‘花儿’也是一种多声部的民歌形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西北,演唱‘花儿’。”接下来,教师组织学生熟悉歌词,并让他们进行分声部练习。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评价“某某同学演唱很好,音准再提升一些就更好了。”“某某同学可以试着用体态律动来稳定节拍,这样更利于之后的合唱。”这样的评价既不会打击学生,也能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进而有针对性地改进。

再如,在教学小学音乐教材中“阳光年华”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积极的评价提高学生合作演唱的兴趣。六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合唱技巧,可以根据教师的提示完成音乐作品的合唱。面对这样的学情,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两个合唱小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鼓励学生以合唱的形式完成对这首歌曲的演绎。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奖励,鼓励学生更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之后,教师再组织两组学生进行合唱表演。学生演唱完毕后教师要进行点评,说出两组中哪一组更好,好在哪些方面,另一组的亮点在哪里,不足在哪里,给出专业的指导意见。

在以上课堂案例中,教师采用积极评价的方式,对学生的短板进行了指导。鼓励性的语言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提出的意见,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一次次的课堂实践中提高了合唱水平。当然,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也要做到实事求是,不仅要指出问题,更要给出解决方案,使学生获得继续前进的机会与动力。

结 语

总之,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多声部训练,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与审美素养,发挥音乐学科的育人作用。同时,多声部训练的方法还需要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丰富,将其与时代相融合,进而促进音乐教育改革的发展。

[参考文献]

王婉玲.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4):100-101.

汪军.因势利导,提质提效:浅析差异化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黄河之声,2020(21):154-155.

刘铭.坚持多种方法并用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质量[J].北方音乐,2020(22):190-192.

潘聪.基于“把学生放在心中央”理念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J].新课程导学,2020(35):71-72.

2220501705398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