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持续照料、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
2021-03-08章晓懿
章晓懿
上海已经迈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养老服务需求将面临急剧增长的趋势。基于生命全周期服务理念,老年人不同衰老阶段对养老服务需求是有所差异的,无论是居家、社区还是机构养老服务,任何单一的养老服务模式都无法长期满足老年人的需要。
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老年人需要的养老服务类型更加丰富、养老服务时间更久、养老服务资源更多。因此,构建一个“家庭—社区—机构”持续照料、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将会使养老服务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整合与使用,可以满足老年人养老生活不同阶段的服务需求。
近年来,本市在养老服务深化发展过程中,正在不断推进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但是,不同养老服务模式之间互补衔接不够、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难以结合的矛盾依然凸显。
在家庭养老方面,政策引导与扶持的力度和成效还有待加强。在机构养老方面,城区养老机构“一床难求”与郊区床位大量空置,“哑铃型”服务供给结构与中等收入老人有效需求制约等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同时,机构养老的成本高、回报周期长、资源匮乏等客观问题也都使得其发展受限。在社区养老方面,同样遭遇社会情境阻断与自身运作机制不健全的双重困境。现有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大多单体运行,缺乏全方位的资源整合,运营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且收入来源单一,主要依靠政府补贴及少量服务收入維系,存在无法大规模推广的局限。在医养康养结合方面,家庭医生、护理床位、老年康复、老年科等各类服务功能体系衔接不畅,不能根据老年人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尚未形成医养资源的高效互动利用和多层次、可流动、互联互通的服务网络。
为此,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一是强化制度建设,为确保有限的养老服务资源得到高效、公平的分配,要继续完善本市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体系,明确界定各类养老服务的范围与衔接方式,建立老年人获得养老服务资源的轮候制度,以及在不同类别照顾机构之间正常流动的转介制度。二是加快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的推进和完善,让“长护险”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整合资源的作用,保险费用的支付不仅局限于目前的上门护理和养老机构内服务,还应包括社区养老服务、家庭照护床位等必须的费用。由于老年人持续照顾服务的跨领域特点,即传统医疗卫生和社会福利服务相结合的特点,长期护理保险应有别于医疗保险项目而成为一个独立的保险项目。三是加大力度推进专业化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应充分整合现有的外来劳动力资源,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各部门协同、一系列的配套政策予以保障。通过社会各界的努力,打造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养老服务队伍,确保养老服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只有注重居家自我照顾与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相衔接,注重数量增长与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相促进,注重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市场推动相结合,才能使养老服务体系持续健康地发展;只有理念的引领、制度的支撑、服务的创新、队伍的保障,各司其职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建成完整的持续照顾、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