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与《上海人大月刊》有缘

2021-03-08嵇鸿群

上海人大月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办刊月刊议案

嵇鸿群

1983年春,因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办公室需要增加工作人员,我便从复旦大学来到了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人大工作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十分新鲜。到岗以后,除了直接投身上海地方教育立法工作外,对其他有机会参加的事情我都有兴趣,都会动脑筋去完成好,并注意学习、观察和思考,提出改进完善的意见。

记得第一次参加市人代会大会议案组工作,我就写了《地方人大代表议案及代表议案工作杂谈》一文,对代表议案工作中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可文章往哪儿发呢?放在抽屉里肯定是没有意义的。办公厅资料室的陈芝芸和刘光同志特地编发了一期《参阅资料》,刊发此文章。

《上海人大月刊》創刊,不仅为宣传上海人大工作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也给我个人提供了一个发表文章的好去处。还记得月刊创办初期,月刊编辑部在复兴岛上海船厂举办了首期通讯员培训班,我也有幸接受了培训。彼时,我已经是月刊的通讯员。我和月刊的缘分也就从此开始。

通过学习培训,我懂得了如何适应月刊要求撰写文章,也从其他同志那里学到了一些写作方面的技巧和经验。从此,我向月刊投稿的积极性更高了,和月刊编辑部的同志也逐渐成了好朋友。还记得我写的《话说“站位” 》一文在月刊(1991年第10期)发表后,被评为当年“受读者欢迎的作品”,同时被山东省《人大工作文摘》全文转载。《关于义务教育的几点认识》也是工作中有感而发,发表于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研究与报告》(内刊)、《上海人大》月刊1993年第7期、《民主》杂志1994年第1期(全文转载)。在写作上有了一些进步。

听常委会会议审议法规草案是很有意思的,不光可以听到不同风格的发言,还可听到不同代表的声音,并能从中察觉点什么。《浅谈立法活动中的部门倾向问题》就是在若干次聆听中酝酿而成的,(《上海人大月刊》1997年第6期),是全国第一篇公开对立法中的倾向性问题发声的文章,产生了一定影响。

可以这么说,《上海人大月刊》伴随着我的成长,同时也见证了我的进步。我与月刊真的很有缘。

在我人生工作生涯的最后五年,居然迎来一个意想不到的机缘,被调到月刊编辑部任职。本来已经做了两年“隐士”的我,一下子又要更加忙碌起来了。从朋友变为同事,从投稿变成审稿,说实在的,心里挺高兴的。但我更明白,我既不是专门写作家,也不是在行办刊人,于是,就选择了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内部团结同志,外部处好关系,把注意力全部放在办刊上。我与月刊相伴,我与同事为友,眼看月刊一年年变好,而我却一天天变老,就这样愉快地从月刊编辑部走到被通知退休的那一天。

今年,月刊创刊已经三十年了,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我亲眼见证了月刊的诞生与发展,也亲历了从手写到磁盘,到U盘,再到网络传送投稿方式的变化,还看到了办刊体制的改革,我与月刊如影随形。月刊,曾是我的宝贝,现在仍是我的朋友。最后,我想以作者的心得、编辑的体会、读者的希望,送月刊一句话:少说甚至不说空话套话,敢说并且多说真话实话。

顺祝《上海人大月刊》越办越好!祝编辑部的年轻伙伴们事业有成!

(作者系原《上海人大月刊》编辑部主任)

猜你喜欢

办刊月刊议案
画与理
往届两会提案议案回访
画与理
画与理
“办刊育人”理念的探索与实践
美国会通过1.15万亿美元支出议案
2011年《小说月刊》转载列表
拟广告
重要预告
坚持依靠青年办刊的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