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鸟舞黄陂湖

2021-03-08张恒

人民周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黄陂白鹳鸟群

张恒

进入冬季,黄陂湖似乎就从未安静过。自第一批越冬的豆雁、白额雁和白琵鹭在此落翅,成千上万只候鸟,从西伯利亚,从西太平洋,从遥远的北方飞来,这里便是一湖羽翼。斑嘴鸭、花田鸡、小杓鹬、小鸦鹃,聚集在湖东的荷塘,小天鹅、白尾鹞、红脚隼、灰鹤、红雁,栖息在湖西的苇荡,大白鹭占据着湖南边的沼泽地,黑翅鸢起落于湖中央的小岛。

此时的黄陂湖,水生植物不如春夏青翠,却是鸟儿的最爱。芦苇黄了,芦花像一层棉被覆盖着苇荡,湖床始终氤氲着温热的气息。荷叶枯了,荷茎下的鱼儿没了遮隐,鸟儿捕捉方便了许多。草地和滩涂,以及浅水洼湖,不計其数的虫类、蛙类、蛇类、蚌类、鳝类,动着,蹦着,跳着,游着,充满着诱惑。黄陂湖的气味和声波,让嗅觉灵敏、听觉超常的鸟儿每年都来庐江落户。

最后飞临的可能是东方白鹳。三五十只,与其他鸟群相比,数量不算多。可它们不是一般的候鸟,属于濒危物种,被称为鸟类中的大熊猫,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早些年,是没有东方白鹳来黄陂湖过冬的。因为围垦、污染,生态遭到破坏,对环境极为敏感的东方白鹳即使路过,也不会落下来。或许它们的祖辈来过,它们的基因里还有一缕黄陂湖的情缘。所以,当黄陂湖在修复中重现优质生态环境时,它们自然而然就来了。

东方白鹳来了,百鸟为尊,整个黄陂湖仿佛都变得雍容华贵起来,一座无形而巨大的生命磁场连接着地球的南北极。鸟儿随着白鹳飞舞着,牵着湖的维度,像是要把湖立起来。鸟群和朝霞相映的意境,比王勃的诗句还美;大雁与落日重叠的镜头,成为许多摄影家珍藏的画面。黄陂湖,成了鸟儿的乐园。

前来观鸟的人络绎不绝,尤其想一睹东方白鹳的尊容。白鹳也不矜持,一副生活常态任你从头看到尾。远处在水边或沼泽地觅食的白鹳,步履轻盈矫健,一边走一边啄食。累了或者饱了,就单脚而立,颈部缩成S形。那如同套着红丝袜的长腿,仿佛在嘲笑岸边还穿着厚厚冬衣的少女。如果有声音惊吓,它也会躲避,蹬起有力的双腿在地面奔跑一段距离,并用力扇动两翅,待获得一定的上升力后便腾空而起。白鹳飞翔的样子极具观赏性,颈部向前伸直,腿和脚则拖到尾羽的后面,尾羽像扇子一样展开,姿态轻快而优美。

有幸也能看到近在咫尺的白鹳。那丛芦苇里,就时常蹲着一只,如果不注意,还以为是一蓬被阳光漂白了的芦花。

即使蹲在那里,也是一副高贵的样子。长而粗壮的嘴几乎全是黑色,仅厚厚的基部缀有一圈稍微偏紫的深红色。嘴尖端逐渐变细,并且略微向上翘起,很是符合力学原理。想必这样的尖嘴一定灵巧而有力,对捕食鱼、蛙、鳝、蛇、蜗牛、甲壳虫一类的动物,应该是轻而易举的。白鹳眼睛周围和喉部都是朱红色,像是特意修饰的。少许的红色,在身体大片的白色羽毛中,呈现恰到好处的搭配。很难想象,白鹳在长期的生命进化中,居然考虑到人们的审美情趣。

鸟,是黄陂湖春的使者。而有了一群东方白鹳,黄陂湖的春来得要早一些。因为,白鹳在黄陂湖栖息的日子不会太长,三月前便要北迁。即使这里草茂盛,水丰盈,鱼虾、蚌蟹多而肥,但它们也是要回到自己的故乡。白鹳会用清脆动听的鸣叫,把黄陂湖的春早早唤来,桃红半岛,柳绿水岸,春暖湖畔人家,以此感谢和回报修复黄陂湖生态的人。

猜你喜欢

黄陂白鹳鸟群
走进“欧洲白鹳村”
飞翔的鸟群
为什么鸟要成群飞翔?
城市中小河流生态治理探索——以武汉市黄陂河道治理工程为例
为什么鸟群飞行时不会彼此冲撞?
Aspiration, Determination and Diligence
传说的语言结构分析——以黄陂木兰传说为例
鸟群优雅
德国白鹳村家家筑鸟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