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突发事件与网络舆情耦合机制研究

2021-03-08曹露

公关世界 2021年2期
关键词:网络舆情移动互联网

摘要:目前新媒体和移动互联网的作用已经深度嵌入到高校学生的学习、课余活动及日常生活之中。突发事件不仅会在新媒体上呈现,而且在事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整个过程中,新媒体都贯穿其中,因此,高校的应急管理工作难度不断提升。本文分析了高校突发事件与网络舆情的耦合机制,提出了三种耦合模式,并根据高校突发事件的特点,结合实际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校突发事件 网络舆情 耦合模式 移动互联网

1.引言

在移动互联网普及之前,突发事件也会产生舆情,学生会对突发事件发表很多言论、观点,但由于缺乏传播介质,这种舆情大多局限于同宿舍、同班级或好友之间的讨论,很少会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但在智能终端高度普及、运营商资费下调以及无线网覆盖逐渐全面的情况下,手机上网成为互联网发展的主要动力,推动着移动互联网的深度普及,舆情的传播也有了非常活跃的传播介质,学生可以很方便、即时地通过各种新媒体平台进行谈论、互动、发表观点,进而产生相应的网络舆情。

根据《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40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7.0%,手机网民规模达9.32亿,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2%,远超使用电视、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上网的比例,而在网民的职业结构统计中,学生最多,占比23.7%,其次是个体/自由职业者占比17.4%。从2013年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至今,学生一直是中国网民中占比最大的群体,互联网普及率在学生群体中已经处于高位,高校应急管理面临高效化、人性化、信息化的挑战。因此有必要研究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突发事件面临的新挑战、新难题,研究突发事件与网络舆情之间呈现的新关系,并根据实际案例提出引导对策。

2.高校突发事件和网络舆情的内涵

根据2007年8月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有可能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社会安全事件、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高校突发事件是在突发事件的基础上根据主体细分出来的,它具有突发事件的内涵和一般特点,也因主体的细化具备自身的特点。高校突发事件主体特指“高校”,包含高校本身,也包括高校的老师和学生,本文所关注的高校突发事件更多的是与高校大学生有着紧密关系的突发事件,这种突发事件的发生之后可能会对高校造成直接的影响。

网络舆情是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所产生的,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于该事件的态度、认知、情感以及相应的行为倾向。目前网络平台这种传播介质已经逐步演变成舆情孕育、传播的主要渠道,所以在突发事件的应对的各个阶段,都不能忽视对网络舆情的关注,做好舆情的引导,防止出现下述的耦合情形。

3.高校突发事件与网络舆情的耦合机制

耦合(coupling)是物理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或运动方式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至联合起来的现象,是在各子系统间的良性互动下,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动态关联关系。根据耦合的基本原理,在进行高校突发事件与网络舆情关系的分析时,可以把高校突发事件与网络舆情看作两个子系统,这两个子系统通过耦合元素互动产生影响,可以把这种现象定义为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耦合。根据当前高校的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态势,突发事件和网络舆情之间的互动越来越频繁,笔者认为目前这两者之间主要有三种耦合方式。

高校突發事件——网络舆情。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耦合方式,即因高校突发事件引发网络舆情。高校突发事件因其自身的独特性很容易成为学校甚至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事件发生后,师生和公众会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事件的相关信息,如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参与方、学校处理的方式和态度等。师生和公众会根据对事件信息的理解、相互的讨论,在微信、抖音等平台上即时发表自己的观点、互动、评论、转发,进而形成网络舆情,而这些网络舆情已经不仅仅是公众观点的集合,而是会直接影响师生、公众对该突发事件的判断和认知,当舆情扩大到一定程度,甚至影响高校的处理方案。

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衍生突发事件。这种耦合方式是第一种方式的扩大化,即当高校突发事件引发的网络舆情中负面舆情非常多,或者争议非常大,这部分网络舆情就有可能推动事件进一步发展,甚至会衍生出新的突发事件。这种情况随着当前高校逐步重视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以及网络舆情的引导已经得到很大的控制,出现的频率很低。

网络舆情——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这种耦合方式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开始逐步增多,这是因网络影响现实非常典型的情景,尤其是在高校,学生使用手机和网络非常方便,很多问题在刚萌芽时,学生就会在微信、抖音等平台发表观点,当引起一定数量利益相关者的关注和共鸣后,就有可能通过通过某种方式来解决问题,理性的相关者会通过正常的渠道去反馈,但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在网络互动时因煽动、谣言等情况导致不理性的相关者情绪失控,引起突发事件,甚至是群体性突发事件。当然事件发生后,又会回到第一种耦合方式,即因高校突发事件引发网络舆情。

4.对策分析

4.1 建立以室友、好友、同学等朋友圈为基础的高危个体预警机制

在校期间,与每个学生联系最密切的是一起生活和学习的舍友、好友以及班级的同学,他们的学习、课余活动、生活很多都是在一起的,当任何一名同学有特殊情况时,他们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基于这一现实基础,辅导员在通过心理筛查、与家长沟通、平时观察、学生反馈等方式了解班级每位同学的具体情况后,对于有特殊情况的学生,本文称高危个体,如有心理疾病、性格极端等情况,以高危个体为中心,选取他周边关系最密切的舍友、好友或班级的同学,建立保密的预警群,告知他们该特殊同学存在的问题、可能会发生的危险、平时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保密责任等,高度警惕,一旦有特殊情况,即时应对。

2020年中旬,某高校有一名学生李某(化名,以下均为化名),本身有轻度抑郁症,因情感问题准备服药自杀,某天晚上该同学在宿舍时,情绪和精神一直不好,夜里一点多,舍友听到她在床上嚼东西,开玩笑说你不是要减肥吗,怎么还半夜吃东西,李某没有回应,舍友立刻警惕,赶紧上前查看,发现李某在服用药物,舍友立刻拨打120,并联系宿舍管理员和辅导员,经过两天的抢救,李某脱离生命危险。该事件是一起很典型的以朋友圈为基础的高危个体预警案例,如果不是宿舍同学有危机意识,密切关注、及时发现,有可能就会发生无法挽回的悲剧。而除了舍友、好友以及班级的同学,辅导员、老师、管理者等并不具备24小时和高危个体在一起的条件,很难第一时间发现问题。

4.2 建立并重视线上预警渠道

移动互联网的深度普及改变了学生的生活方式,学生使用网络的时间比重越来越大,新媒体平台成为在校大学生浏览信息、发表观点的重要平台,比如学生的个人微信、抖音、微博、班级群、社团群、宿舍群等。而这些信息不仅量大而且分散,如果仅仅依靠辅导员或者管理者,很难做到即时发现,所以需要学生配合辅导员一起完成预警工作,及时发觉风险信息背后的实际问题。

2019年放寒假前夕,某高校两名男生张某(化名,以下均为化名)和王某在社团群里发生争吵,两人同在一个社团,彼此认识,在群里发生争吵后,双方积怨,几天后两人在校园相遇,张某和本班几名同学一起准备去吃饭,王某是一个人,张某和王某对视,眼神都带着挑衅,矛盾激发,双方大打出手,张某的同学刘某为帮助好友也加入打斗,王某伤势严重,最终酿成一起严重的校园安全事件。试想,如果社团群里有学生或者辅导员有危机意识,及时关注到他们的言语冲突,引起重视并进行引导和解调,争取化解双方矛盾,后面导致校园安全事件的可能性将会大大降低。

4.3 培养辅导员的预警能力

虽然上述案例中阐述了辅导员不具备24小时和高危个体在一起的条件,很难第一时间发现问题,但并不能否定辅导员在突发事件中的重要作用。一般来说,高校突发事件都有一个酝酿、发生、发展和蔓延的过程.其间总有一些信息和情绪通过各种迹象和渠道显现出来。辅导员预警能力培养的目的就是让辅导员具备特定的工作方法,能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到信息,确定预警信号,具备分析和信息的能力以及一定的预测能力,以便能超前性采取相应对策,如高危个体的筛查、预警群的建立培训和维护、线上预警渠道的建立和管理等工作都需要辅导员牵头负责。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这种特殊的身份决定了辅导员在高校学生突发事件中的关键性作用,是预警机制的基础环节。

4.4 把握关键时间点、加强预警工作

通过对大量高校突发事件的分析和统计发现,特殊时间点发生突发事件的比例远远高于平时的时间。比如期末考试前后、各类假期前夕、开学初、毕业前、一些重大事件敏感时期等。通过对这些事件的分析发现,特殊的时间点,学生会面临相应的問题难以应对,比如开学初,家庭贫困的学生需要解决新学期的学费以及生活费;放假前夕很多人心情放松,尤其是寒假前夕聚餐喝酒现象非常多,容易出现酒后滋事,毕业前夕会面临人生的选择和生活的变化,压力增多,等等。所以辅导员需要在这些特殊的时间点,提高警惕,加强预警工作。

项目基金:安徽省教育厅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编号:KJ2019A0966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吴晨阳.高校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研究.[天津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3

[3]曹露.《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变与政府引导研究》.[河北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3.3

猜你喜欢

网络舆情移动互联网
数据挖掘技术在网络舆情管理中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
微美学
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Android的一键智能报警系统设计与实现 
O2O电子商务模式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