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社团中建立学生党支部模式改革探索

2021-03-08郭悦川钟耀庆

公关世界 2021年2期
关键词:学生党支部

郭悦川 钟耀庆

摘要: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是高校党团组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条需要着重开辟的道路。在互联网时代多样性的影响下,大量依托于学生兴趣爱好的社团激增,以兴趣为基点的学生社团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社团凝聚力、战斗力不强,社团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淡化等重大问题。高校社团学生意识不能向党团组织靠拢,学生思政教育目标便难以落实。本文基于由党建结合社团、党建带动社团,加强对社团思政教育工作,探索在高校社团中建立学生党支部新型模式改革。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 学生党支部 学生社团管理

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是高校学生第二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条需要着重开辟的道路,也是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党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逐步完善,当代高校学生社团文化,在互联网时代多样性的影响下,产生了大量依托于学生兴趣爱好而组成的社团。针对学生社团思政教育工作落实及社团工作管理,目前得益于共青团组织的指导推进以及社团联合会管理模式的形成。但依旧存在社团管理制度不完善,社团凝聚力、战斗力不强,社团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淡化等重大问题。高校社团学生意识不能向党团组织靠拢,学生思政教育目标便难以落实。本文基于由党建结合社团、党建带动社团,加强對社团思政教育工作,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探索在高校社团中建立学生党支部新型模式改革。

一、高校学生社团现状问题及分析

(一)社团整体凝聚力不足、战斗力不突出

当代青年大学生是原生互联网的一代,学生信息获取能力强,兴趣驱动致使学生间容易形成社群属性明显的圈子,从而在高校中衍生出大量新型社团。而新一代青年学生普遍存在理想自我的典型特征也导致兴趣群体的集体主义精神不强。兴趣成了学生社团创建的内在驱动力,个人能力强、协作能力差的问题在学生社团中普遍存在。以兴趣为基点的学生社团从根本上讲是不稳定的,学生个体差异大,兴趣广而不持久,导致学生社团选择余地广,参与数量多,各社团结构松散,没有凝聚力,管理制度不完善且持续性不强。这也令基层党组织、共青团组织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难以落实,学生社团整体战斗力不突出。

(二)社团活动内容重心偏移,社团干部政治意识不强

当前,许多社团在活动形式上,往往偏重于娱乐、文体方向开展,活动内容没有核心思想引导。许多社团干部皆由往届干部推荐,未受过相应思政培训及通过公开竞聘的形式产生,导致极大多数社团干部工作能力和整体素质不强,缺乏政治意识,活动内容仅限于满足学生课余生活的愉悦感。社团对长远发展没有明确目标,长久依赖传统活动内容开展,对时事政策、指导思想、政治目标毫无触及,长此以往,社团建设缺乏方向指引,无法结合政治思想开展创新型活动,对社团正向化发展,及高校党团组织思想工作存在极大障碍。

(三)基层党组织、学生党员对社团影响力不足

学生社团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第二课堂,是高校党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现阶段看来,更多的学生社团仅从技术技能、专业知识方面考虑,极大部分社团的指导老师指导不到位,身兼多职且责任心不强,对学生思政教育管制力度不大,导致在许多高校学生意识中,普遍认为学生社团与党团组织思政工作没有根本联系。有数据表明,长沙高校调研的500份问卷报告显示,43.49%的受访者不知道自己所在的社团有党员,37.14%的受访者表示知道社团中有党员但并没有觉得他有什么不同。这充分暴露了当下基层党组织对学生社团的政治影响力不足,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未能在学生社团中发挥。

二、党建结合社团、党建带动社团

高校学生党支部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学生党员作为高校学生群体的优秀代表,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及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尤为重要。用党建结合社团,党建带动社团,旨在有效拓展学生党支部功能,加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影响力,真正贯彻落实学生社团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针对在高校社团中建立学生党支部新型模式,提出如下三点改革。

(一)由党员老师指导,建立学生党支部制度引领

高校党员老师政治引领意识突出,责任心强,对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学生党性修养直接决定着高校所肩负的培养德智体美劳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否合格。在学生社团中,聘请高校党员教师作为社团指导老师,成立学生党支部制度引领,将极大提高对社团管理制度完善和加固,清晰划分社团成员个人兴趣及工作职能界限,为社团提供思想引领,增强社团整体号召力、凝聚力及战斗力,充分保障社团活动的质量及影响力。

(二)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工程,培养高素质社团干部

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班”,简称“青马班”。是在新形式下对高校学生骨干培养的更高要求,要求全体学员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认识理论学习对自我成长的重大意义,用理论指导实践,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社团干部通过青马班培养,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进一步加强其政治修养,增强政治立场的原则信、政治信念的坚定性、政治忠诚的可靠性。全面提高社团干部思想政治素养,钻研结合思政教育目标落实,开展创新型、高质量、有内涵的社团活动。

(三)在社团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

截至2016年数据统计,我国高校仅在校大学生党员总数就逾211万人,占全国高校学生总数的7.7%,学生党支部高达7.96万个。落实为党育人和为国育人的根本任务需要高校肩负,高校学生对党的认同与高校党建自上而下开展的党组织建设联系紧密。通过党建结合社团、党建带动社团,社团学生党员要敢于亮明身份,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及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需要注重在学生社团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党员,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政治引领,才能提高党在高校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让党组织思想引领和价值引领在高校充分发挥。

本课题结合长期高校团组织工作经验,从当下高校团组织管辖的学生社团现状出发,探索在高校社团中,由党建结合社团、党建带动社团,建立学生党支部的新型模式改革,实现加固社团结构、强化社团管理、增强干部素质、全面落实思政教育目标。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到,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的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社团规模的扩大,意味着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价值观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地位愈来愈重要。对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加以正确的思想引导和严格的运行管理具有非常大的必要性,成立学生社团党支部,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工程,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是拓展基层党支部影响力,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陆模兴,张雅静,黄国辉.建立高校学生社团与“活动思政”连通机制的探索与实践[A].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5):24-28.

[2]冯国珍,郝清羽.对进一步增强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有效性的思考[A].高教学刊,2020(14):57-40.

[3]黄玉才.高校学生社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为例[A].教育观察,2020(1):32-33.

[4]崔曾多,江宇航,李根.高校学生社团运行模式探索[A].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0(3):161-164.

[5]曾馨.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正向化发展研究[A].黑河学刊,2020(2):27-28.

猜你喜欢

学生党支部
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实效性困境分析及对策研究
师范类高校建设创新型学生党支部的路径探析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支部与团支部、班委会协调工作机制研究
党内民主语境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公推直选机制研究
基于校园文化建设,发挥高校学生党支部作用的途径
简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严”与“实”
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引领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若干思考
基于叙事实践视阀的高校基层学生党支部育人机制研究
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现状及思考
浅析新时期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的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