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启蒙老师
2021-03-08吴晓娟
吴晓娟
自己多年的教师生涯,对老师这两个字熟得不能再熟,上学期间称呼自己的老师,被自己的学生天天叫老师,同事之间互称老师,老师已经成了脱口而出的代名词。上周末回家碰上小学一年级的启蒙老师王老师,一声发自肺腑的“王老师”,诠释了我对“老师”这两个字重新的认识。
王老师今年应该有七十多岁了,个头不到一米五,身体瘦瘦的,声音弱弱的,短发头,总是一脸慈祥。听妈妈说王老师老家在河南,村东头的改娃叔是贫农,三十岁还未成家,成了村里的头号大事,热心人介绍了王老师,王老师家人答应了,但提出一个条件,因为个头小,体质瘦弱,不能到农田里干活,希望能安排到村里的小学,村委会为了促成这一桩婚姻答应了,于是王老师就成了民办教师,开始了她的教书生涯。
因为读书不多,王老师是边学边教,每年只教一年级。所以王老师教遍了村里所有的孩子,我姐、我哥、我、我侄女、我侄子,我们家的启蒙教育都来自王老师。因为王老师只教一年级,又是同村,相互间都认识,所以村里的孩子没上学就按家里习惯称王老师为婶、姨、奶,上了一年级时只在课堂上称呼王老师,下了课,上完一年级就全部改口了,所以王老师教了一辈子书,但是在课堂外叫她王老师的几乎没一人,我也是上完一年级后就随着习惯称呼王老师为姨了。
随着教龄的增长,自己对教育也有了更多切身的理解。爱因斯坦说:所谓教育,就是学校知识全部忘光仍能留下的东西。王老师教了最初的识字写字,具体每个字如何学会读和写全然记不得了,自己从一路上学到工作,每天都要和文字打交道,我想现在写的每一个字都来源于王老师的启蒙。印象中王老师总是踮起脚尖,尽力一笔一画把每一个字写得端端正正,拿着教棍,敲着黑板,声音不大,却不厌其烦地一遍遍领读。王老师从不发脾气,从来都是一脸笑容,從来都是和颜悦色,从不扬起教棍打孩子们。王老师教了一辈子一年级,教了村里几代人,教会了我们村所有孩子们的识字写字,孩子们对她的称呼从姨到奶,面对各种调皮捣蛋的孩子从不发脾气,一般人做不到,但王老师做到了,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教师情怀啊。
听妈妈说,王老师退休前转了公办教师,现在退休工资也挺高的。前些年村子拆迁了,学校也拆了,村民都搬进了小区里,学校建在小区的西南角,小区的广场很多,但王老师最喜欢的还是每天都在小区学校前的广场散步,总是满脸慈祥地隔着校门望着学校内的孩子们。每天在学校门口碰到的熟人都曾是自己的学生,见面打招呼都随口以阿姨奶奶称呼,大家似乎都忘了曾经的王老师。
我经常回家,但却不经常碰上王老师,偶尔遇一次,也是习惯叫姨,这一次周末回家刚好在小区学校门口碰上,距离上一次也有好几年了,一种对教育的深层理解让我脱口而出“王老师,你好”,顺便给旁边的女儿介绍说这就是妈妈的启蒙老师。看见王老师愣了一下,眼睛里突然闪烁出惊喜,拉着我的手,叫着我的名字,脸上洋溢着一股教师的自豪感。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教给孩子们的不仅仅是书本知识,还有其他精神的感染,学生所获得的收获可以是当下见效的,也可以是多年后才感悟见效,可以大声说出来,也可以藏在心底。王老师四十年前教会了我识字,四十年后却让我发自肺腑从“姨”改口到“老师”,这是我从教二十多年对教育的理解,也是我从王老师那里所受到的教育!
作者单位:宝鸡市姜谭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