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当下小学德育活动热的冷思考

2021-03-08马洪芳

陕西教育·综合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德育目标评价

马洪芳

当下,各个小学的德育活动开展得风生水起,有声有色:科技节、艺术节、读书节、体育节、春游、秋游、学农、军事体验等各种主题、系列、特色活动层出不穷,看似精彩纷呈的表象背后,诸多问题也逐渐凸显,如普遍存在“娱乐化”特点。很多学校在开展德育活动时只是挂着教育的名号,实质上已经偏离了教育的正确轨道,陷入过度娱乐化的媚俗境地,教育效果可想而知。其次是形式主义问题严重,一些学校在组织德育活动时非常盲目,没有制定明确的教育目标,有的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或者完成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任务,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着严重的形式主义已是不争的事实。

在热热闹闹的活动过后,师生身心疲惫、怨声载道,德育活动的实效性被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为保证中小学德育活动的灵活性,发挥其在学生学习中的地位,需要在多个方面对其进行优化设计,从而实现教育效果的最优化,笔者结合德育实践谈以下几点思考。

活动目标要明确化

德育,作为培养人的道德品质的特殊的精神实践活动,必须十分明确自身活动的目的,并在目的的牵导下制订德育计划,厘定培养目标。德育活动的目标是德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支配、调控和调节着整个德育活动过程,任何德育活动都围绕着某个德育目标展开。

德育活动目标的制订既不能好高骛远、不切实际,也不能简单笼统、流于空泛,而要符合学生道德成长的客观要求。德育目标要具体化、可操作性强。比如各个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学生春游、秋游等活动,如果我们老师事先没有提出明确的目标,只是纯粹地见识一下外面风景,热热闹闹、开开心心地玩一天,那么这样的活动教育意义就不大了。如果我们班主任能抓住这样一个契机对孩子们进行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教育,那比我们平时单纯的说教要有用得多。

记得前两年我们学校组织师生去参观南通海底世界。去之前的几天,孩子们便兴致勃勃地谈论各种海洋生物,我趁此机会让孩子们上网搜索,查找各种海洋生物的有关资料,并在课上向其他同学汇报、讲解,同学们积极性很高。当我告诉他们,因为海洋环境遭到破坏,大量的海洋生物正濒临灭绝,若干年后,我们就再也见不到这些奇妙的海洋生物了。这时,孩子们流露出了惋惜之情。当他们来到海洋馆,见到这些奇形怪状、色彩缤纷的海洋生物时,心中就有了一份对生命的尊重、珍惜和怜悯。

还有一次,学校组织师生到啬园春游,我便事先布置好任务:(1)你能认出几种花或树?(2)请你讲一讲有关这些花或树的资料;(3)比较这些花或树的异同;(4)你能拍下或画下这些花或树的样子,再和同学们分享吗?(5)你想用哪些诗句赞美这些花或树?为此,孩子们事先做足了功课。当他们望着满树的繁花,看着袅娜的垂柳,会情不自禁地吟诵“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随即便有学生回应“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在我的引领下,学生不仅发现了美,还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从而心中升腾起对大自然的爱。

由此可见,在具体化的德育目标的牵导下,学生在德育活动中的收获远比我们预想得多,不仅有知识方面的,更有触及其精神世界的,学生的道德品质于无形之中得到了提升。

活动内容要生活化

“儿童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被点燃的火种。”学校里形式多样的活动如果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一味地强加于他们,就不能激发起学生的活动热情,活动的实效性也会大打折扣。所以,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学习、生活、交友中积极参与德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德育生成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生活化”不是那种为了德育而开展的那些体验式的一次性的“感人肺腑”,一次性的“震撼人心”,一次性的“催人泪下”,一次性的“强烈反响”……而是指我们(不只是学生,还包括教师和学校的所有成员)每日每刻彼此交往的状态,那是一种持久性的、自然的生活常态。

例如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集体活动,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受到教育,从而增强集体荣誉感。但是,如果我们为了进行相关的教育而刻意组织相应的德育活动,目的性太明显,学生反而会有抵触情绪。那么,我们不妨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进行相应的德育活动,比如每天的学习、值日劳动、眼保健操、课间活动等都可以进行相应的集体荣誉感的培育。

这种持久性的、生活化的德育活动需要相关评价制度的跟进。我在自己班上就做过这样一个尝试:将班级所有同学按习惯、兴趣、成绩等均衡分成7个小组,并选出小组长。然后根据各小组成员每天在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间活动、劳动与卫生等方面的表现进行相应的积分制评比,每周积分最高的小组为优胜小组,该小组成员均可得到一份奖励。因此,大大调动了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记得有个叫小施的同学,以前经常写作业拖沓,但自从有了小组评比制度之后,为了小组荣誉,他再也没有拖沓过了。他妈妈告诉我,有一次她喊小施去外婆家吃饭,他也不肯去,因为作业还没完成,他要抓紧写作业,不能给小组拖后腿呀。看到这样的变化,我内心是欣喜的。其实不仅在学习方面如此,课堂上学生举手回答问题也更积极了,课间追逐打闹的现象也少了,眼保健操做得也比以前更认真了……因为每个同学都在为集体荣誉而努力。

由此可见,真正的好的德育活动是日常生活化的,是无痕的,是润物细无声的。

活动评价要多样化

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是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的基石,离开了德育活动的实践体验,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养成就很难得到情感的支撑,也就不可能真正转化为学生的道德素养。但是,我们发现当前的德育活动评价方式比较单一,重结果而轻过程,或是重行为而轻情感,导致很多活动流于形式或浮于表面。有的学生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干脆摆拍几张照片或随便写几句不走心的心得应付了事。那么这样走过场的德育活动还有多少意义呢?因此,我们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在德育活动中的表现进行恰当的多样化的评价,这样才能从多个维度去评价和衡量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才更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全面、稳固地提升。

1.自我发展达标评价法

针对当前小学德育目标大、空,教师无评价抓手,学生“言不由衷”或“言而不行”等现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照学校的德育发展目标,如爱国、文明、守纪、诚信、环保、感恩等进行自我反思、评价,然后选择自己的薄弱方面制订“道德发展小目标”,并寻找自我奋斗行为的启动点开展相应的德育活动,然后根据自己的目标达成情况填写相应的“达标”记录表。小组每月向班委推荐达标成效显著或进步较大的同学,在班内进行表彰,学期末班主任择优向全校推荐“校园之星”。德育过程是学生自我养成教育的过程,学生是德育实践活动的主人。在学生自我制订“小目标”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为实现目标自觉进行道德实践,创造各种条件,优化德育过程,加速德育目标的达成,促进道德信念的内化。

2.活动行为纪实评价法

对于德育活动的实施,我们不仅要关注结果,即学生完成了没有,更要关注学生是怎么做的,做了哪些方面,也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活动的过程性评价。一是学生在校内外活动的态度,如是否做到文明礼仪、诚实守信、孝亲敬长、团结互助等;二是学生的道德活动行为,如主动捡拾垃圾,帮助有困难的同学,积极劳动、帮助父母做家务等具体的学习生活记录。这就需要家长、同学、社区等共同配合、记录,完成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评价。

3.活动效果他人评价法

学生在完成一项具体的德育活动后,效果如何,这就需要同伴、父母或老师等不同群体对他们进行相應的评价,也可以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让学生在听取他人评价意见的基础上,客观分析自己的状况,及时进行自我调整、自我控制,促进自身思想行为不断完善。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评价时注意品德发展的阶段性、可变性和社会性,注意和家长交流,吸收家长的建议,要关注自己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

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抓手。针对当前学校德育活动形式繁杂多样,“娱乐化”倾向明显,缺乏教育意义的虚假繁荣现象,教育者只有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积极探寻解决对策,找到德育活动的最佳路径,才能让小学德育活动回归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来。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竹行小学

猜你喜欢

德育目标评价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