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讲好“习近平用典”增强思政课吸引力感染力

2021-03-08刘成勇

公关世界 2021年2期
关键词:吸引力思政课

刘成勇

摘要:习近平用典充满智慧、富有哲理、意蕴深邃。思政课教材多处引用习近平用典内容,讲好这些“用典”内容,对于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说服力、吸引力、感染力,更好地教育引导学生,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思政课 讲好 习近平用典 吸引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发表讲话和撰文中,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引经据典、以古开今,其引用的古典名句,生动传神,饱含哲理,极具启迪意义。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教材(2018年版)引用“习近平用典”内容多处。讲好这些“用典”内容,对于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说服力、吸引力、感染力,增强思政课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更好地教育引导学生,将会发挥重要作用。本文试就讲好《基础》课教材引用的几个重要的“用典”作一阐释。

一、学如弓弩,才如箭镞——劝学

学习是大学生的主业和中心任务,勤奋学习教育是《基础》课的重要内容。《基础》课教材在绪论部分“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内容处安排了“习近平用典”——“学如弓弩,才如箭镞”。“学如弓弩,才如箭镞”出自袁枚的《续诗品·尚识》,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5月4日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引用了这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学问好比弓弩,才能好比箭头。没有弓弩,箭头射不出去,形成不了杀伤力;不勤奮学习,不掌握一定的学识,就不会形成才能。才能依赖于学识,大学生要靠勤奋学习增加学识增长才干。

“学习的重要性”问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不讲不行,按常规套路讲学生思想上容易抵触。讲好“习近平用典”——“学如弓弩,才如箭镞”,既讲清了学习的重要性,又增加了学生的古语典籍知识,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有利于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这一古语形象地用“弓弩”和“箭镞”的关系反映了学识和才能的关系,即才能离不开学识,学识也要体现为才能。可进一步教育引导学生既要向书本学,也要向群众学、向实践学,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做既有知识又有能力的具有真才实学的人,避免成为只会坐而论道、纸上谈兵的人。

二、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立志

理想信念教育是《基础》课的重要内容,《基础》课在绪论部分和第二章安排了此内容。在绪论部分讲到“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这一内容时引用了“习近平用典”——“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出自《尚书·周书·周官》,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及其他场合,多次引用这句古语。这句古语的意思是说要想建立丰功伟业,须有远大志向并勤奋努力,“志”与“勤”,二者缺一不可。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这句话主要是强调“立志”即理想信念的重要性,教材引用亦是如此。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是一句深刻隽永的古语。讲好它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明白“立志”的重要性。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每一个人,都要有志向、有理想、有目标。有了理想信念,就有了努力方向、有了前进动力,就容易成功,正所谓“有志者事竟成”。时下,全国各族人民已经筑就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把国家、民族和个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可以凝聚和激发起14亿人民的磅礴力量。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明白“奋斗”的重要性。“天上不会掉馅饼,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对国家、民族来说如此,对个人来说亦是如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这就需要14亿人撸起袖子加油干,脚踏实地、坚忍不拔、驰而不息地努力奋斗。

三、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辩证

理想分为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基础》课在讲到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关系时引用了“习近平用典”——“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这句古语出自《唐宋八大家文集·欧阳修》,原文是针对学《易》的方法而言的,强调学《易》应该从其大道理着手,掌握了它的大道理就可以兼得其中卦的小道理,明白了这点,学懂它就容易了。“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是习近平总书记使用频率较高的一句古语,如2013年5月2日,在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本科团支部全体同学的回信中,及2015年9月22日,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都用到了这句古语。前者用此勉励大学生“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后者用此强调“看待中美关系,要看大局,不能只盯着两国之间的分歧”。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是一句饱含哲理的古语。讲好它可以使学生正确处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个人梦和中国梦的关系,那就是要致力于社会理想、中国梦的实现,献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在努力实现社会理想、中国梦的奋斗中实现个人理想、个人梦。讲好它有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看待、处理、解决学习、生活、工作、人生问题,分析社会现象、大事要闻、国际关系等,要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善于从大处着眼、从大处着手、从大处用力,这样才能起到以大兼小、以大带小、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

“弘扬中国精神”是《基础》课第三章的内容。中国精神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讲到本章第三节“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这一内容时教材引用了“习近平用典”——“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句话出自《礼记·大学》,最初刻写在商汤王的洗澡盆上。习近平总书记在与青年代表座谈、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布鲁日欧洲学院演讲、院士大会等多个场合引用了这句话。这句话的原意是如果今天洗尽污垢使自己焕然一新,那就明天继续,长期坚持,使自己常洗常新,引申为要与时俱进,革故鼎新,不断创新。

讲好“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既告诉学生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创新创造是中华民族最深层的民族禀赋,而且让他们明白,创新能力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国家都是竞争新优势的集中体现。作为青年大学生,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创新精神,夯实创新基础、培养创新思维、投身创新实践,在创新创造中取得成果、获得成功、演绎人生精彩,同时在创新创造中奉献祖国、服务人民,助推青春远航。

五、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奋斗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基础》课第四章的内容。在讲到本章第三节“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中“勤学修德明辨笃实”这一内容时引用了“习近平用典”——“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六十三章》,是习近平总书记使用频率最高的典故之一,在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布鲁日欧洲学院演讲等多个场合引用了这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天下的难事,都是从容易的事做起的;天下的大事,都是從细小的事着手的。强调难事、大事要从易事、小事做起。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一句充满智慧、富有哲理的古语,需要我们细细揣摩,好好理解。讲好这句古语,一则告诉学生,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得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从简单的小事做起,甘于平凡、自觉磨炼,不要好高骛远、急于求成;二则告诉学生,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要忽视细节、无视细微,细节决定成败,细微之处见精神;三则告诉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现在目标已经确定,蓝图已经绘就,我们要做的就是苦干实干加油干,奋斗奋斗再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惯于用典、善于用典、精于用典,在讲话、撰文中用典随手拈来,博采众长,为其所用。“习近平用典”已形成一个博大精深的古诗文体系,涉及劝学、信念、修德、辩证、笃行等各个方面,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在不断增加、不断充实完善。“习近平用典”许多内容已经编入思政课教材,本文仅就讲好其中的几个极具启迪意义的重要“用典”进行了阐释,在这方面继续挖掘、发挥的空间依然很大。讲好“习近平用典”对于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增强思政课的说服力、吸引力、感染力,增强思政课及中国传统文的魅力,增强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中国青年报,2013年05月05日01版.

[3]习近平.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本科团支部全体同学的回信[N]..人民日报,2013年05月05日.

[4]习近平.在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N]..中国青年报,2014年04月02日06版.

[5]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吸引力思政课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吸引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吸引力1
吸引力2
跟踪导练(三)4
关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