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情
2021-03-08任康元
任康元
西藏的慢生活
拉萨是西藏自治区首府,是藏传佛教圣地,这里民俗风情独特、宗教色彩浓厚,我们的援藏岁月就是在这里度过的。
拉萨海拔3650米,被誉为日光城,景色优美、空气清新,但氧气少、气压低,初上高原会使人心跳加速、头痛胸闷,即便正常走路,心率也会达到每分钟110次,血氧饱和度只有83%左右,这在内地大概属于呼吸衰竭的表现,因此必须慢行慢走,尽可能降低氧耗。
在西藏,我的锻炼方式以散步为主,虽然在校园里随时可见踢足球、跳锅庄的学生以及打篮球的藏族老师,但这些高强度的运动属于他们,我是不能涉及。我带课的班级在四楼,上到三楼时就开始气喘。有一次我踩着铃声去上课,站在讲台上竟力不从心,讲不出话来,之后,我都会提前五分钟赶到教室门口,先平缓一下气息。
西藏的生活节奏慢,周围的一切好像被摁下了慢行键。在内地,你可以像骏马一样奔跑,但在西藏,你只能像牦牛一样“慢”步,这是大自然给予高原的节奏。行走在拉萨街道,随处可以感受到这种慢生活,在马路边可以看到坐在长椅上惬意地晒着太阳的人们,甜茶馆从早到晚都有络绎不绝的顾客喝茶聊天,人们似乎没有时间的概念。午后的阳光很肆意地照在周围的山上、操场上,也映衬出高原的荒凉与沧桑。晚上约几个好友,走出校外,可以走得很随性,不用顾忌时间,边走边聊,聊天上的、地上的、大人的、小孩的。西藏没有内地的喧嚣,让人感受到的只有那份久违的静谧和恬淡,西安到西藏三个多小时的航空距离,仿佛穿越了时空。
“不准带病工作”
西藏的天气与西安完全不同,喜怒无常,像一匹没有被驯服的烈马,冬季干旱多大风,夏季多夜雨,多雷暴,多冰雹,白天很少下雨,一旦下雨便说下就下,雨势浩大,让人来不及躲避。西藏是中国阳光最充足的地方,阴天很少,全年光照强、紫外线强,夏季时拉萨中午气温可达30度,给人一种盛夏的感觉,但太阳落山后气温下降得很快,深夜可降至零度。有句话说西藏“一年虽四季,全年备寒装”,藏袍最适合这种气候,中午阳光强烈时,脱去一只袖可调节体温,日落后再裹紧藏袍。在这里,帽子和墨镜随身必备,强烈的光线是高原人眼睛患白内障和脸上泛高原红的主要原因。
适应了西藏的节奏和气候,还要适应西藏的饮食和气压,对我而言,饮食比气候更难适应。酥油茶、糌粑是西藏的美食,但这美食我一直无福消受,刚进藏好奇地吃过几次后就引起了腹泻,而且持续了近两个月,尽管我立即改变饮食,自己学着开灶做饭,但也一直未见好转,直到住院治疗才得以痊愈,之后我吸取以往的教训,坚持自己做饭,避开藏餐,身体才渐渐恢复正常。
西藏的气压低,只有西安的三分之二,从西安带来的有包装袋的食品,到高原后都会胀袋,表现在身体上就是肚子胀,没有食欲,没有饥饿感。在拉萨,开水的沸点只有80多度,煮面条、煮饺子、蒸馒头都必须要用高压锅,不过这可是技术活,没有很多次的失败是做不来的,援藏把我们都锻炼成了厨艺高手。
西藏是眼睛的天堂,身体的地狱。西藏有蓝天白云、雪山河谷、神山圣湖以及五彩的经幡,在这里你能看到远古洪荒的自然景色,能领略闪烁粼粼的日月星光。当你饱餐视觉盛宴的同时,必须始终保持着对高原的敬畏,因为高原带来的头疼、心慌、气短、失眠等会不期而至。感冒在西安是小病,但在高原上就会引发肺水肿、脑水肿,甚至夺去生命。西藏自然环境我们无法改变,只能去适应,这就需要平时要保持良好心态,适应这里的生活,多休息,多喝水,避免感冒,每天吸氧。针对西藏的特殊情况,陕西省援藏总队给每位队员提出了“五不准”要求,其中有一条是“不准带病工作”,这是从血的教训中总结出来的。
和藏族师生在一起轻松自然
在西藏,人们“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人人能歌善舞,说唱就唱,说跳就跳,用不着准备,也无需化妆。每逢节日、婚嫁喜庆之际,大家围成圆圈载歌载舞,歌声嘹亮穿透力强,舞群和着歌曲沿圈跳动。唱歌跳舞成了他们的一种爱好和天性,也表达出他们热情豪放的民族性格。
学校的藏族老师们都是他们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他们大多小学毕业后就到内地上学,直到大学毕业,他们受内地文化影響较大,思想开放先进,教学水平高,工作责任心强,教学效果好。汉族老师约占学校老师总数的三分之一,大都来自西北和西南各省区,他们怀揣教育报国志,自愿投身边疆建设。藏汉老师和谐相处、关系融洽,有些已结合为藏汉民族家庭。
藏族学生性格直率,感情外露,他们身上有着藏文化、宗教及风俗习惯特有的痕迹,他们喜欢群体活动,不愿意自我表现,喜欢群舞合唱,不喜欢独舞独唱,男女生之间没有明显界限,大家都能以诚相待、有话直说,没有拐弯抹角。学生们学习很刻苦,清晨我经常会被遍布校园的学生们的晨读声吵醒,放学后学校各栋楼里都会有学生背诵或学习的身影。学生们离家近两千公里,一年回家一次(学校没有暑假),他们学会了坚强和独立。周末或节假日,学生们会自发地在宿舍楼下或操场上挑起锅庄舞,人会越来越多,舞圈会越跳越大,学生和老师们都会随时加入,跳舞时大家很投入,脸上充满自信和喜悦。
他们的性格和他们的舞蹈一样豪迈奔放,他们待人真诚,豁达大度,重义轻利,和他们在一起你会感到轻松自然,烦恼和忧愁都会烟消云散。
在这里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进藏之初突然发现时间宽裕了许多,上午九点半上班,下午六点半下班,中午休息三个半小时,每天有大量的时间可供自己支配,以前非常向往的空闲时间,在这里却成了煎熬。这里和西安有一个半小时的时差,夏季时晚上九点多天还亮着。在西藏最难排解的是寂寞和孤独,援藏后,父母远离几千里,妻子女儿不在身边,给家人打电话是晚上过得最快的时间。冬天气温很低,房间没有暖气,漫漫寒夜,灌上热水壶,常常难以入睡。很多个晚上独自在操场上漫步,看高原繁星满空,很多个夜晚走进学生宿舍,和学生们聊牧区的趣事和生活。
西藏的生活简单而孤独,有时间重新打量自己的人生和内心,感受回味这片神秘的高原和文化。在这里你必须用理智的头脑去直面寂寥的岁月,否则,你就会被寂寞吞食。在这里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战胜了自己,也就战胜了一切。
援藏情
“改变藏区面貌,根本要靠教育”,西藏有今天的发展,教育功不可没,这中间也包含有教育援藏者的付出,援藏教师来自全国各地,带来了内地先进的教育理念,春风化雨般滋润着藏区孩子们的心田。一茬接着一茬干,久久为功,才有今天的改变。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在西藏更能理解家国情怀,能切身感受到东西部的差距和西藏处在领土斗争和反分裂斗争的最前沿,看到了那么多子弟兵和援藏干部为国家固疆守边,通过援藏我读懂了“奉献”。
援藏是一种缘分,更是一份责任。一次援藏行,一生西藏情,援藏经历犹如一朵盛开的格桑花,必将永远镌刻在我的心灵深处。雪域高原独特的生活,将是我终身受用的精神财富,也必将沉淀为一种特有的情怀和眷恋。援藏能让人更加坚毅、更加坚定,如此艰苦的环境都能走过来,以后再大的困难应该都不是事。
慢慢地,我开始享受这里的雪山河谷、经幡湖泊、冬日暖阳和直率真诚的师生。慢慢地,我喜欢上了这里,这可能就是高原情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