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创视域下地方高校食品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021-03-08曹雪慧刘贺吕长鑫朱丹实杨立娜

大学教育 2021年2期
关键词:双创应用型专业

曹雪慧 刘贺 吕长鑫 朱丹实 杨立娜

[摘 要]该研究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根据地方高校对人才的需求,基于创新创业的时代背景和基本内涵以及提升地方本科院校办学能力等角度阐述双创教育在食品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结合渤海大学自身特点重构人才培养模式,即以学生发展为本,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科研带动教学,加强校企合作、共建创新创业平台。提高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为食品科学专业培养高素质双创人才提供参考。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食品科学专业;地方高校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1)02-0181-03

引言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等学校应用型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自2014年提出以来受到各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的高度重视,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快速进步,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成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内容。当前,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培养本科层次的职业技术人才,引导学生将在校学习的系统理论知识和技能快速有效地转化为职业技能,是转型发展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1]。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在专业及课程设置方面应以培养服务地方发展的人才为目标,这样的高等教育改革才更有意义。

随着创新创业环境的日趋完善,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也进行了诸多尝试,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其所学专业相结合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已经成为各地方高校改革的重点。

渤海大学是一所地方性本科院校,其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下设食品科学与工程以及食品质量与安全2个本科专业,拥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包括食品科学、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这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学位硕士点。拥有1栋建筑面积为397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约为3560万元的集本科生实验课程教学、大学生课外科研训练、校内外科研项目于一体的多功能实验教学中心。还有1栋配有现代化分析儀器,主要承担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大学生从事创新创业探索专用的食品科技大楼,有多条中式车间生产线,是师生开展双创教育的平台。基于此,我们尝试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模式改革,为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具有进取精神、创新精神、思辨精神、厚基础、宽口径、精术业的食品专业的技术和管理人才。

一、重视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

办学理念是一所大学办学育人的内核,是大学发展的精神基石,对人才培养发挥导向性作用[2]。由于理念、财力和物力等方面的原因,创新创业型导师缺乏,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实际脱节,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欠缺。同时,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已经发生质的改变,但是,教材和讲授方式并未作出相应变革,从而造成学生毕业后难就业和不敢创业。

目前的在校大学生大都是90后或者00后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学到大学都在父母的呵护之下,从校门入校门,社会阅历普遍不足,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这就需要学生在半社会化的高校中得到磨炼,从而适应即将步入社会的环境。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产模式的变革、社会的发展需要大量既有科学知识又有创新创业能力的综合性人才。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从一个文盲率超过90%的国家发展成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的教育大国[3]。我们必须认识到现代教育的要求和目标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更应该会把这些知识应用到创新创业实践中来。

双创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开展双创教育需要高校、政府、社会、企业、家庭等多方力量的相互协调、 相互配合。双师型教师培养成为创新创业教育中起核心作用的环节。在国外,讲授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师大多数是创业投资者,熟悉企业的运营,既是导师也是企业的真正经营者,而国内高校教师则大都是学术专家,缺乏创业的经历和实践。

目前,地方高校在双创人才培养中存在诸多问题,以课堂讲授为主,教材内容及其讲授方式为多年前就写入教科书中的,缺乏权威的教材体系,实验课程以验证性为主,这些都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校内部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缺乏针对性,实时性不强;举办的创新创业设计大赛大都是教师的科研课题内容,缺乏学生自身的想法;一些创业活动只是以比赛形式进行,创业计划往往不会真正付诸实施[4]。可见,我国高校的双创教育质量还有待于提高,这些都迫切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食品科学作为一个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其相应的课程和培养目标应该充分考虑社会发展需求,所建立的教学体系应注重能力的培养,在借鉴其他学科和国外高校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大胆改革教学模式,以适应新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探索符合渤海大学食品科学专业办学实际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输送创新创业型人才。

二、双创背景下食品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渤海大学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根据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东北振兴发展的总体需求,坚持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为基础,构建具有辽宁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以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深化教育教学理论探索。

(一)根据新形势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对人才需求向实用型转变,行业的划分更加精细和明晰,创业的要求更加多元化。地方高校的发展战略只有扎根地方才能更好发挥其作用,渤海大学应该根据辽西区域特点,结合学校在农产品加工和水产品加工方面的优势专业,寻找和地方经济发展相契合的空间发展才能更有作为。食品科学专业的应用性较强,优化其人才培养方案时应该遵循国家对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优化目前的专业课程结构,增加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环节,制定“多元化、动态化”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以学生发展为本改进课程体系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到2020年要建立健全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教学体系。为适应新工科建设的需要,渤海大学建立了相应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通过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到专业基础教育中来改进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开设专项职业能力特训课程,将课程设计、工程实训、毕业论文等环节嵌入企业岗前培训过程中,从而使课程体系设置有目标,学生学习有动力。

(三)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教师的兴趣、爱好、需求的高度融合是实现双创教育高速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开展双创教育的过程中,假如教师没有获得物质奖励,就不能更好实现教学的目标,也影响教师自身的发展;而过于注重物质奖励,又会削弱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能长久持续[5]。国内高校目前普遍缺乏懂技术、会管理、社会实践经验丰富的导师,当前地方高校引进的教师多为从校门入校门,缺乏企业锻炼经历,其学历层次和基础理论水平高,但应用能力弱。加强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是实现地方高校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可以请企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来讲授实践经验,部分中青年教师也可以利用寒暑假到企业去锻炼,这无论是对教师的发展还是对学校的整体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四)以科研带动教学

教育界普遍的观点是教学与科研相长,履行教师所承载的双重职能。近些年来,高校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并没有减少,如何推动教学与科研的有效结合在学界一直难以达成共识。研究表明不同教师群体的教学行为选择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职称的教师群体之间也存在差异,创新型教学行为会促进科研产出[6]。

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加强其社会服务能力,渤海大学鼓励教师开展科研教学相结合,并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术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向学生讲自己的课题研究思路,将国内外研究的最新进展适当加入课程讲授中,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兴趣,扭转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促进教师的科研发展。

(五)加强校企合作,共建创新创业平台

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行业企业创新创业的案例很有研究价值。企业可以在高校投入资金和设备,与高校共同建设应用技术研发中心,研究解决企业的技术难题和共同開发产品。高校可以在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方便教师和学生定期深入企业实习与锻炼。企业技术人员和教师可以共同申请课题,承担实验实践教学任务,二者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实现产学研合作[7]。校企合作基地的有效建设,是高校培养理论与实践兼备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举措。渤海大学借助“辽宁省食品产业校企联盟”、辽宁省“生鲜食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及学院和省外企业浙江兴业集团有限公司、泰祥集团、湛江国联水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勤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蓬莱京鲁渔业有限公司、山东德州扒鸡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40余家知名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深入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要,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协同创新的原则,广泛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六)校内实验实训注重强化能力培养

在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型的背景下,有必要建设校内实训中心已成为各院校的共识[8]。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变化,高校办学模式的转型势在必行,工程实训教育作为新工科教育的重要环节,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渤海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专业拥有“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研发与示范基地-东北基地”、辽宁省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辽宁省高校“农水产品贮藏加工与安全控制”创新团队等多个学科平台。可在校内平台将专业理论知识、技能与实际生产进行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七)改革评价考核方式

科学合理的测验方法和测验模式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9]。为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确定有效的考核方式至关重要。通过考核的结果既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也可以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以反馈的教学效果和对教师的教学评价来激励教师改进教学方式。双创教育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主,不能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考核。开展双创教育并不是让学生都进行创业,而是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产出为驱动力,通过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估,采用师生互评的方式,促进教学成效与学习效果的提升。

三、结语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地方高校大学生的总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食品科学专业作为应用型专业,在全国倡导创新创业的社会环境下,根据学生的个人定位和事业发展意向进行教学改革,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食品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渤海大学食品科学专业从人才培养的定位和课程体系的重构等方面尝试和实践新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用性和科学性相结合,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校企协同共建双创平台,突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特色,为学生步入社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 参 考 文 献 ]

[1] 梁广东.“双创”视域下地方高校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22):217-219.

[2] 叶海,陈荣明.“双创”文化融入研究生培养的实践探索:以南京理工大学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12):31-34.

[3] 任之光,梅红.双创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探索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7(1):86-90.

[4] 尹巧蕊,赵永新,齐蕴博.河北省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09(10):65-67.

[5] 郎振红.内外部驱动力结合激发高校教师双创活力[J].大学教育,2019(1):195-198.

[6] 鲍威,杜嫱.冲突·独立·互补:研究型大学教师教学行为与科研表现间关系的实证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7(4):107-125+187-188.

[7] 倪红梅,张锋剑,刘晓芳.高等学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J].大学教育,2018(11):204-206.

[8] 贺江,王芙蓉,王伯华,等.转型背景下地方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校内实训中心建设探索与实践[J].农产品加工,2018(13):84-86.

[9] 龚红仿,李应求,胡杨利.构建高校“多元、立体、开放”的考试模式[J].大学教育,2016(1):9-11.

[责任编辑:庞丹丹]

猜你喜欢

双创应用型专业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四大板块、六大支撑” 协同式“双创”教学模式研究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山西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总数达27个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职业院校“双创”教育辨析:基于现实审视与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