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探索

2021-03-08余鹏飞陈港明

大学教育 2021年2期
关键词:感恩大学生教育

余鹏飞 陈港明

[摘 要]从儒家的“仁义忠孝”,到现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体现出中华民族对感恩教育的重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大学生的感恩状况每况愈下,甚至还出现了一些令人震惊的恶性事件,如:“云南大学马加爵杀人案”“旅日留学生弑母案”“药家鑫撞伤杀人案”“复旦大学饮水机投毒案”等。这一件件血的事实不得不引起我们对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深刻反思,如何唤醒学生的心灵已成为高校德育迫在眉睫的任务。笔者旨在结合现有研究成果,对感恩及感恩教育的定义和内涵,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意义和必要性,感恩缺失的表现及其形成原因、对策进行深入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感恩;大学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1)02-0156-04

一、感恩及感恩教育的定义和内涵

关于感恩的定义和内涵存在多种观点,陶志琼认为感恩就是对外界施与自己的帮助,给予发自内心的认可并主动回馈的一种认知、一种情怀和行为。蔡景华觉得感恩在中国汉语体系中表述为“仁”“义”“孝”,感念自然创造众生和社会创造人生之恩,感念的是朋友知遇之恩,是父母抚育之恩。杨艳认为感恩应该是层层递进的过程:首先是识别,其次是认同,然后再是感激的过程,最后才能落实为报答和对外施恩的行动。谢敬东则认为感恩的内涵应为“人的责任感,它让人体会到生活是获得,而不是索取”。人如果意识不到自己得到了恩惠,就不会想到别人。如果忘却了感恩,人也就不能称之为人。王雪梅提到感恩即“感激别人对自己的恩德”,它包含两层含义:懂得感恩和学会报恩。懂得感恩,是指懂得和领会别人给予自己的恩情;学会报恩是指要懂得回报他人,回报社会。柳礼泉指出感恩就是对给予自己的恩惠所产生的认可并立志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怀和实践行为。兰军瑞认为感恩是对帮助和恩惠由衷地认可,并真诚回馈的一种认识、行为或情感。程美佳指出感恩是一种素养,它不仅包括道德品质、情感认知,更是一种意识、心态和行为能力。刘建岭也认为感恩是非常积极的情绪,它是自身在接受恩惠之后发自内心产生的一种冲动,它促使受助者做出相应的回报。笔者认为,感恩是个人获得外界(人、事、物)给予自己恩惠、提携、帮助后,发自内心而产生的回馈之情和付诸回报行动的一种表现。

到目前为止,学者们对感恩教育的内涵有一个普遍的认同,即老师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感恩教育,让学生首先懂得识别、认知恩情,而后对于外界的恩惠报以敬畏之心、感激之情,再次要落实到行动上去报恩谢恩,最后在漫漫人生长河中形成自发地予人施恩的行为冲动。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内容具体包含对大自然的感恩、对党和国家的感恩、对社会和人民的感恩、对父母和师长的感恩四个层面。

二、大学生感恩教育缺失的现状及原因

为了了解当前我国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有很多学者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感恩的现状总体上是良好的,经过近些年来国家、社会和高校的努力,我国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明显增强,大多数大学生能较好地感知来自他人对于自己的恩惠,同时也能够对他人的恩惠给予自发的回报。如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中,许多大学生表现出来的坚强、勇敢和奉献精神令人十分欣喜,又如近来的中国海外留学生为了维护国家形象和利益怒怼“港独”的行为让我们感受到当前大学生对于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尽管如此,目前我国的感恩教育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仍有部分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十分淡薄、感恩教育严重缺失、部分高校的感恩教育理念和措施不合理、感恩教育的效果不明显等。

当代大学生集中出生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文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且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各种新兴事物、文化、理念进入了普通百姓家庭,80后、90后大学生的自主、创新、变革意识空前强烈。但同时,这些学生又先天缺乏集体主义、团队合作、共同分享的意识。他们更关心自己的想法、兴趣、需要和利益,而忽略别人的想法和感受,很少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在社会环境大变革、家庭生活环境日益改善的背景下,相当多的大学生“以自我為中心”,对待自己的成长、收获,觉得“理所应当”“理所当然”,漠视其他人给予他们的帮助、付出和支持,小到父母养育之恩、师长教育提携之恩、朋辈帮扶之情,大到国家、社会、学校的培育之恩。

孟子说过:“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然而个别大学生视父母为“提款机”,每个月唯一一次给父母打的电话亦是“催款电话”,不管不顾父母的含辛茹苦,自己消费却是大手大脚,只知索取、不懂回报。在校期间,他们认为缴了学费,学校、老师就应该为其全面服务,对待老师飞扬跋扈、骄横放纵,肆意玷污学校声誉、发泄不满;离校之后,忘本忘根,一遇不顺便满腹牢骚、心生怨念,埋怨国家、抱怨社会。前有吉林大学高分学子沉寂网吧,四年不返家;后有马里兰大学中国留学生毕业感言“外国的空气都是甜的”。随着西方思潮的大肆泛滥,当代青年崇洋媚外、哈韩哈日的现象层出不穷,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责任感缺失等问题越发严峻。

三、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一)感恩教育是民族传承的需要

在五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文化的内涵在不断地拓展和丰富。“感激涕零”“感遇忘身”“衔环结草”“感恩图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典故,无不展现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崇尚施恩、识恩、报恩的思想。尊师重教、感恩为先。传承中华民族感恩文化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要条件,大学生感恩教育是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需要。

(二)感恩教育是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并强调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层面上来说,要构建社会主义的“文明”“和谐”,需要当代大学生拥有共同的理想信念、良好的道德情操、相同的价值观念,并且懂得知恩、感恩、报恩、施恩,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从个人层面上来说,“爱国”就是让大学生感恩党和国家多年的培养,让每一个大学生清醒地认识到一个政治稳定、军事强大、经济高速发展、文化高度自信、百姓安居乐业的国家才能为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提供最优越的环境,感恩祖国就应该将“爱国”作为人生的首要追求。感恩是人与人之间“友善”相处的基石,当一个人懂得知恩、感恩、报恩、施恩,他与别人的交往才会更加和谐,大家的满足感与幸福感就会大幅提升。

(三)感恩教育是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氛围的需要

和谐校园氛围是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基础,要构建良好的学生、老师、家长之间的关系,感恩教育是核心。当今社会越来越关注大学生的学业质量、就业方向、未来发展等问题,却容易忽视学生的德育,尤其是感恩教育。长期以来,某些人对高校给予学生的教导、帮扶以及资助等行为,持理所当然、理所应得的心态,对党和国家的重学重教政策不怀感恩之心,心存“以自我为中心”“一切利益至上”的错误思想,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环境。应当加强道德文化教育,加强感恩教育,促进形成和谐校园氛围、健全的高校资助体系。

(四)感恩教育是大学生身心健康、责任担当培养的需要

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锤炼学生的品格修为、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是教育在品德方面的总的要求。而在高校德育工作中,感恩教育是实现德育目标的一条重要途径。思政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教会学生做人,让大学生在大学校园当中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学习为人处世之道,做一个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高校加强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使他们懂得感恩,能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回馈别人,奉献社会,回报国家,并彻底消除“自私”“自利”“个人至上”的心态;另一方面,推进感恩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使他们摒弃小我,积极主动地融入集体生活中,为实现集体的目标而共同奋斗。

除此之外,还有研究表明,感恩对学习、工作、生活有积极影响,可以增长人的积极情绪,提升个体的幸福感。

四、如何推进大学生感恩教育

(一) 营造良好的感恩氛围

坚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并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八荣八耻”等主题教育,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营造感恩氛围,通过各种途径树立典型,弘扬“知恩感恩报恩”,让大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茁壮成长,增强自我的感恩意识。

高校应当以氛围建设为主抓手,以新媒体宣传为主阵地,加强感恩环境建设。其一,在校园醒目的地方张贴感恩照片和名言标语,着力打造感恩文化长廊、榜样宣传栏。其二,利用校园广播电台广泛宣传、歌颂感恩事迹,在热门时段推出“讲述平凡人的感恩故事”“身边的榜样”等精品节目,并加大校园官网、微信公众平台、报纸杂志等宣传渠道的推送力度。其三,高校通过家长群、家长座谈会、“告家长书”等渠道尽可能地同家庭沟通交流,致力于引导学生在家庭中形成“感恩父母,感恩学校,感恩国家”的良好家风。

(二)将感恩教育贯穿课堂教育始终

课堂教学是高校教育的主战场,也是感恩教育的主阵地。首先,完善顶层设计,做好课堂思政教學建设,将感恩教育贯穿课堂教学全程,致力于开设感恩系列精品课程、打造 “感恩”兴趣小组、组建“感恩”课外研习社。其次,要将感恩教育植根于课堂教育当中。高校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时,一定要将“家国情,父母恩”融入其中,使大学生既能学习知识,又能拓展胸襟,提升品格修为。再次,将感恩教育纳入第二课堂考核体系,探索激励机制,加强对感恩父母、感恩学校、感恩祖国的大学生的支持、鼓励力度,把握正确的教育导向。最后,充分发挥高校教育工作者的示范作用,做到亲力亲为、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品格修为。

(三)加强高校感恩教育实践

学生在校的课余实践对学生的成才影响不容忽视,要让感恩教育入心入行,实践环节至关重要。其一,在团委、学生会、班级、社团活动中植入“感恩”元素,举办以“感恩”为主题的学生活动,打造一批如评选“感动XX大学年度人物”“十大好人”“十大孝子”等的精品活动。其二,举办人文讲座,邀请老红军、老专家、科研巨匠、改革先锋为大学生讲述自己的故事,分享个人的成长同国家的发展密不可分的联系,从而引导大学生要感恩国家、感恩人民、感恩这个美好的时代。其三,邀请杰出毕业生返校开坛讲学,用他们的成就、经历和感悟来激励在校大学生奋发向上,感恩母校。其四,发挥高校所在地的区域优势,带领大学生们走出校园,去了解当地的风土民情,观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祖国的惊天巨变,学习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以达到陶冶情操、丰富情怀的目的。例如,地处四川的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汶川、北川等地震遗址,首先通过红录片目睹强震给四川人民带来的伤痛;然后去参观全国各省市对口的援建工程,包括新的医院、学校、道路和民居,亲身从今天灾区人民的幸福生活中感受感恩的真谛。

(四)加大感恩教育资源的挖掘力度

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下了深厚而优秀的感恩教育文化。从“屈原投江”“文天祥宁死不屈”“郑成功收复台湾”“岳飞精忠报国”“戚继光抗击倭寇”等对国家的忠心,到“老莱娱亲”“董永卖身葬父”“汉文帝亲尝汤药”“王祥卧冰求鲤”“子路百里负米”等对父母的孝心,再到“孔融让梨”“司马光爱敬伯康”“赵孝争死”“刘进束带”“王览争鸠”等对兄长的敬爱等,无不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感恩教育资源的丰富。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工作者应当集中优势力量深挖古往今来的感恩教育鲜活事例,并整编、制作成教材教案,通过互联网新媒体加以推广,为当代大学生提供更多的教育典范,从而从学习知识的角度促进浓厚的感恩风气的形成。

此外,现在的感恩教育对策主要集中在学校层面,我们也应重视国家层面的应对策略。应该充分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组织协调好社会、学校、社区之间的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感恩的成长环境和生长体系。同时,要在感恩教育方面给予资金和政策倾斜,鼓励更多的优秀人才从事感恩教育事业。应建立专门的研究感恩教育的机构,为我国的感恩教育提供更多的路径和理念。应建立专门的监督感恩教育的机构,对社会、学校、社区进行监督和管控,对不认真贯彻感恩教育政策的个体采取一定的警告和惩罚等措施。

五、结语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对于当前我国部分大学生感恩教育缺失的状况,加强我国感恩教育的推行和落实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大学生感恩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也是一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感恩教育工程的推进需要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通力配合,这样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如果感恩教育深入人心,中国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就会不断提升,国家才能不断走向富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够能实现。感恩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古至今,我们看见了许多优秀的感恩事例,虽然目前我国的感恩教育方式和体系不尽完善,暂时出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但是我们坚信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我们国家的感恩教育事业会越办越好,我们国民的素质会愈发提高,中华民族将屹立于世界之林。

[ 参 考 文 献 ]

[1] 陶志琼. 关于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教育科学,2004(4):9-12.

[2] 蔡景华.当代大学生感恩情怀培养探析[J].怀化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3):160-161.

[3] 杨艳,刘长青.当代青少年感恩教育研究综述[J].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2):109-113.

[4] 谢敬东.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及培养[J].思想教育研究,2006(8):47-48.

[5] 王雪梅.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及培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3):75-76.

[6] 柳礼泉,张红明,吴红艳.感恩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J].思想教育研究,2009(2):3-6.

[7] 兰军瑞.对当代大学生实施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J].中州学刊,2006(3):134-136.

[8] 程美佳.加强大学生感恩素养培育的路径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19):102-104.

[9] 劉建岭.感戴: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D].郑州:河南大学,2005.

[10] 胡虹霞.关于大学生感恩意识培养的几点思考[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3):29-30.

[11] 罗昕.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探究[J].大学教育,2018(10):160-162.

[12] 刘洪.高校感恩教育的内涵及实施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S1):48-49.

[13] 高玮玮.中外大学生感恩意识教育比较研究[J].唯实(现代管理),2017(9):40-41.

[14] 戚哲民.当前高校感恩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

[15] 潘会文.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大学生感恩文化建设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8.

[16] 牛茵.大学生感恩教育缺失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太原:中北大学,2018.

[17] 李志强.大学生感恩品质现状调查与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18] 卢水萍.90后大学生感恩现状及感恩教育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12.

[19] 祁若阳.当前大学生感恩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17.

[20] 徐剑波,刘云林.大学生感恩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18(3):48-54.

[21] 喻承甫,张卫,李董平,等.感恩及其与幸福感的关系[J].心理科学进展,2010(7):1110-1121.

[22] 赵星竹,杨瑞.大学生感恩意识与学习投入的调查与分析:以黑龙江省大学生为例[J].时代金融,2018(36):311+315.

[责任编辑:钟 岚]

猜你喜欢

感恩大学生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亲缘感恩教育研究浅析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尽孝而亲不待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