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地方本科院校生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探析

2021-03-08徐澜王明华

大学教育 2021年2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人才培养互联网+

徐澜 王明华

[摘 要]开展实践教学是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该研究以忻州师范学院等地方本科院校的生物科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为研究对象,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以扶贫顶岗实习支教为纽带,以微信为载体,在学校与支教点(多为农村)建设一种长期、连续、互动的实践教学平台,提出了“三个结合”“四个平台”“六个特点”的循环式实践教学模式,将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与服务社会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了实践教学质量。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循环式教学;实践教学;生物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1)02-0108-03

创新是当今世界的共同主题,肩负“治学修身、兼济天下”理想的中国高校,如何应对社会经济发展及人才强国战略的需求,培养创新型人才,这是其迫在眉睫的大问题。创新来源于实践。实践教学的内容、方式和水平等直接影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实践教学是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环节。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无线网络和智能手机的使用已经普及,探讨如何在“微时代”构建生物科学专业新的实践教学模式,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保障,是本研究的任务所在。本文以忻州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专业为例,就实践教学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和思考,结合“互联网+”时代背景并根据生物科学专业特点,提出了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循环式实践教学模式。

一、地方本科院校生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本研究通过调研忻州师范学院、大同大学、晋中学院等地方本科院校生物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可知,几经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虽然在其培养目标中有“应用型人才”“创性型人才”的表述,但在实施过程中其教学理念、课程设置、师资配置、教学环节设计和成绩评定等方面均存在与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脱节的问题,导致实践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培养不能达到预期目标。

(一)实践教学理念滞后

大部分教师及管理人员基本上是延续传统教育观念,在教学及管理过程中均以理论课程为核心,教师、学生及管理人员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管理人员往往忽略实践教学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重大作用,在学校组织的一些常规教学检查、学生考核、教学质量评价等环节中均有意无意地以考核知识掌握情况为主,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考核不够重视,进而导致教师、学生仅将实践教学看作理论教学的补充。实践教学不受重视,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

(二)实践教学内容空泛

比如忻州师范学院的生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块设置有基础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野外实习、毕业论文以及具有本校特色的扶贫顶岗实习支教等。目前,实践教学体系较为完整,但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内容单一、空洞、缺乏活力等诸多问题,教学质量难以保证。长期以来,“实验课是理论课程的附属”的认识可谓根深蒂固,所开出的基础实验有90%为验证性实验,缺乏探索性和创新性。学生兴趣不大,实验操作多在教师的具体指令下按部就班地完成,无法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凸显不足。其他实践教学模块在执行中也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毕业论文选题缺乏新意,基本上是由教师确定题目,学生自主选题极少,选题重复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为了能够如期完成毕业论文的指导,部分教师给出的选题偏简单,缺乏探索性、创新性,千篇一律。学生兴趣不大,不够重视,以完成毕业论文为目标,存在应付心理,而忽略了毕业论文从查阅文献、确定选题、制订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分析结果、形成结论等各个环节的过程性目标。毕业论文实施过程中没有抓住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这一宗旨。因此,希望通过毕业论文这一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来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标有时难以实现。

(三)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不够专业化

既有系统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基础。但地方本科院校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其师资力量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与理论课的师资力量相比,实践教学的尤为薄弱。加之教学管理者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实践教学并没有专业的师资队伍,有的学校甚至由课时较少的理论课教师轮流担任实践教学工作,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比如忻州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专业的野外实习教学指导均由理论课教师兼任,教师虽然有不错的理论知识和学科背景,但其实践经验明显不足,在野外实习过程中不能给予学生较为全面的、有效的实践教学指导,缺乏处理专业突发事件的实践能力,往往出现专业实习演变为科普旅游的现象,不能完全达到实践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

(四)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不够科学

与理论课规范严格的考核评价体系相比,实践课程的考查往往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没有系统的考查体系和内容,实验课多以项目实验报告为考核成绩的主要依据,学生只要去上课并完成实验报告,一般都可以获得该实验课程的学分。没有突出强调对实验操作和实验设计等过程性环节的考核评价,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考查严重不足,忽略了实践教学对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从客观上看,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并不像理论知识那样容易量化考核,这就造成对实践教学的评价不够全面、不够科学合理。

此外,影响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的因素还有实践教学经费不足,实验实训场地不能满足专业需要,学校科研实践平台建设有待加强,服务社会意识淡薄等,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实践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地方本科院校生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探索

在“互联网+”时代,专业技能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有利于促进生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學的人才培养功能与服务社会功能的真正融合。比如忻州师范学院长期坚持开展的本科生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实践教学,将农村支教点生产生活需要与本校专业实践教学相结合,有目的地进行专题实践教学研究,通过微信、微博发布研究成果,关注微信、微博的人员即可及时获得针对性较强的专业信息或技术支持。相关人员在试用研究成果的过程中随时可以与学校团队进行反馈交流,这就有利于促进知识、技术的完善、改进与动态更新。探索将社会需要与专业人才培养、实践研究成果发布与微信传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与学生服务社会能力培养紧密结合的生物科学专业循环式实践教学模式。

(一)创新实践教学理念

对于地方本科院校来说,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根本途径。学校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创新实践教学理念,改革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学校在培养人才的同时要牢记“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高度重视实践教学,不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向社会和相关单位输送合格人才。

(二)构建循环式实践教学模式

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使信息的传播变得更加便捷、高效,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日渐成为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沟通交流、学习的重要工具。在此背景下,忻州师范学院以扶贫顶岗实习支教为纽带,在学校与支教点(多为农村)建设一种长期、连续、互动的实践教学平台,提出了包含“三个结合”“四个平台”、“六个特点”的循环式实践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三个结合”是忻州师范学院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的,并结合扶贫顶岗实习支教这一育人特色而提出的实践教学主题设计思路,具体指将社会需要与专业人才培养相结合,将实践研究成果发布与微信传播相结合,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培养学生服务社会能力相结合。“四个平台”分别是指:建立开放式创新实验基础平台,即在现有实验设施的基础上建立全开放式实验室,在教师指导下作为基础实验平台供学生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创新实验研究;完善野外实习教学平台,即将野外实习与支教点农业生物资源调研相结合,不断完善生物科学专业野外实习方案,并有针对性地确定相关实习专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构建专业选修技能平台,即在高年级学生中开设实践类专业选修课,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与技术,比如食用菌栽培、植物组织培养等;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教学平台,以课外科技小组、协会的形式,建立学生科技创新协会等多个大学生创新活动团体,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宣传科普知识,提供力所能及的专业指导。各个协会的科技活动,以学生自主管理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通过科研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其创新潜能,提高其创新能力。利用场地、师资等资源优势,积极联系相关合作单位,通过深入农村等实际场景,将创业培训、生物科学专业知识应用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生物科学的实践能力。“六个特点”是循环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内涵与体现,即实践专题具有针对性,问题解决具有及时性,受益群体具有广泛性,知识、技术更新具有动态性,社会、学校交流具有互动性,创新实践活动具有高效性。以扶贫顶岗实习支教为纽带,以微信为载体,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形成实践研究专题,针对性强。比如,在农民春耕前关注种子萌发特性、品种选择以及配套栽培技术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播,农民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及时反馈专业知识和技能运用的情况,通过双向互动来推动知识、技术的更新与优化,这样的科技实践活动具有高效性、便捷性。循环式实践教学模式在整合学校资源优势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支教点社会生产的实际问题,开展不同层次的实践教学活动,学生的实践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因而其主动性、积极性大幅提高,其实践创新及服务社会的能力逐渐提升,其创新思维也初步养成。同时,利用互联网信息传播快捷的优势,可以使人才培养与服务社会紧密结合起来,有利于真正推动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重视专业化实践教学队伍的建设

在稳定现有实践教学队伍的基础上,加大引进、培养“双师型”师资的力度。需要从教师专业素养、师资培训、管理服务以及保障监督等方面入手,逐步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数量充足并具有较高学科水平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选配一批优秀教师到基层企事业单位、农村支教点去实践、去锻炼,提高其实践创新能力。同时,引进兼具较高专业理论水平、丰富实践经验并能够胜任实践教学的优秀人才,加强实践教学指导的针对性,强化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四)完善实践教学考核及评价体系

对学生的考核注重过程性考核及实践能力考核,对教师的考核实行动态考核机制,充分发挥实践评价体系的导向、督促以及激励功能。通过质量监控体系,对教学环节和教学质量进行监督和调控,使学校、教师及时了解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实时状况并进行及时调整,从而保障实践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束语

地方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与输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探索适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是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提出的循环式实践教学模式较好地体现了忻州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专业的实际情况,符合实践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一般规律,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参考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1] 姚玉环.制约大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教学因素及改革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08(8):28-29+44.

[2] 刘宝存.美国大学的创新人才培养与本科生科研[J].外国教育研究,2005(12):39-43.

[3] 雷金屹.國外创新教育的启示[J].中国科技信息,2005(15):218.

[4] 毛艳丽,鲁志鹏,张劲松.应用型本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的探索[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0(3):31-33.

[5] 黄大明,黄俊明,黄伟,等.改革与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推进校企合作平台的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6):140-143.

[责任编辑:庞丹丹]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人才培养互联网+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