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猕猴桃种植已现亏损未来出口提升空间大

2021-03-08何鹏刘强郭耀辉

中国食品 2021年3期
关键词:猕猴桃

何鹏 刘强 郭耀辉

为做好市场信息引导和服务,促进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健康发展,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组织中国农学会农业监测预警分会、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热科院、中国食用菌協会等有关机构的专家,形成一系列特色农产品市场与产业分析调研报告,以下为《我国猕猴桃市场与产业调查分析报告》。

我国猕猴桃资源十分丰富,种植面积及产量均位居世界第一。同时,贫困地区猕猴桃栽培面积达到167.1万亩,占全国猕猴桃总规模的46.4%,已成为助推脱贫攻坚和产业兴旺的重要产业之一。为摸清猕猴桃产业现状和存在问题,把握猕猴桃产业发展趋势,中国农学会农业监测预警分会组织四川省农科院信息农经所等单位成立专题研究组,先后深入贵州、四川、陕西等猕猴桃主产区,对猕猴桃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形成《我国猕猴桃市场与产业调查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指出,2013-2019年,猕猴桃种植规模快速增加、单产水平持续提升,但产地收购价逐年降低,种植户产业收入不断下降。猕猴桃消费方式仍以鲜食为主,人们对高端化、多元化的猕猴桃产品需求逐步增加,我国猕猴桃人均消费量超过国际平均水平。预计未来3-5年,我国猕猴桃面积增速将放缓,随着前期扩张的猕猴桃陆续进入丰产期,产量仍有提升空间。我国猕猴桃人均消费量将与发达国家基本持平。随着自主研发的猕猴桃新品种在国外注册品种权并授权国外商业化种植,有望打破被新西兰垄断的国际贸易市场格局,猕猴桃出口量将会有大幅提升。

一、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

(一)生产

1.产业规模持续增加。《报告》指出,我国猕猴桃产业先后经历了起步、快速发展、缓慢增长、高速发展四个阶段。2018年,全国猕猴桃种植面积360万亩,占全球猕猴桃种植面积的72%;总产量255万吨,占全球猕猴桃产量的55%。我国猕猴桃种植面积是意大利的6.8倍,新西兰的13.9倍。随着科技进步与管理水平的提升,十年间我国猕猴桃单产水平提升近一倍,达到1.1吨/亩。

2.形成五大优势产区。2019年,猕猴桃种植面积较大省份依次为陕西、四川、贵州、湖南、河南、湖北。根据产业集聚度,国内猕猴桃可划分为五大优势产区:一是陕西秦岭北麓山区;二是四川大巴山南麓山区及龙门山区;三是湖南省西部和湖北省西南部武陵山区;四是贵州苗岭乌蒙山区;五是河南的伏牛山、桐柏山等大别山区。五大优势产区种植规模占全国猕猴桃总规模的82.3%,江西、福建、浙江、广东等地也有零星小规模分布。

3.主栽品种多样化。20世纪80年代,从新西兰引进的“海沃德”栽培比重占我国猕猴桃总面积的80%-90%。随着猕猴桃育种技术的不断创新,先后选育出“金魁”、“红阳”、“秦美”、“贵长”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并成功推广,重塑了国际猕猴桃市场格局。目前,我国猕猴桃主栽品种近20个,绿肉、红肉、黄肉猕猴桃所占比重分别为75%、11%、14%。

(二)消费

1.消费总量稳步增长。《报告》指出,近年来,猕猴桃表观消费量逐年提升,由2014年的209万吨增加到2018年的266万吨,位居水果表观消费量第六。从20世纪九十年代的人均80克到2014年人均1.4千克,再到2018年的人均1.9千克,我国猕猴桃人均表观消费量快速提升,目前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消费水平(法国人均表观消费量约2.8千克)。

2.消费多元化、品牌化、网络化。近年来,消费者对黄肉、红肉等多元化品种的需求量增加,绿肉猕猴桃销售额占比逐年下降。“佳沃”、“悠然”、“阳光味道”、“十八洞村”、“伊顿”、“齐峰”等众多国内知名品牌受到消费者青睐,“周至猕猴桃”、“眉县猕猴桃”、“都江堰猕猴桃”等地标产品的影响力不断提升。此外,网络销售逐渐成为主流趋势,消费者利用京东、淘宝、拼多多等知名电商平台,微信、微博等微商平台,抖音、火山小视频等直播平台选购不同种类的猕猴桃。

(三)加工

《报告》指出,目前全国有低温冷库5000多座,年贮藏能力超100万吨,占年产量的40%。随着冷藏库、冷链物流运输车等采后商品化处理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以分选、包装、冷藏为主的鲜果初级加工水平不断提升,大幅提高了果品采后保鲜能力。随着猕猴桃加工产品研发力度不断加大,我国猕猴桃精深加工量逐年增加,由2014年的4.3万吨增加到2018年的11.7万吨,开发出猕猴桃果酒、猕猴桃果脯、猕猴桃果糕、果籽饼干等系列精加工产品。

(四)进出口

1.进口量较大,进口区域较为集中。《报告》指出,2010-2019年,我国猕猴桃进口量快速增长,进口量额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5.7%、28.8%。2019年我国猕猴桃进口总量达12.3万吨,进口额4.36亿美元。从新西兰、智利、意大利、希腊、法国5个国家的猕猴桃进口量占我国进口总量的99%以上。

2.出口量较少,国际市场份额低。我国猕猴桃出口量相对较少,但总体稳步增长。2010-2019年,我国猕猴桃出口量额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7.6%、20.1%。2019年,我国猕猴桃出口量8800吨,出口额1330万美元,主要出口国以俄罗斯、印度尼西亚、蒙古、马来西亚等为主,占我国出口总量的84.2%。中国猕猴桃国际市场占有率由2000年的0.03%上升至2018年的0.33%,年平均增长率为0.17%,但占有率仍然远低于新西兰的40.19%和意大利的25.33%。

(五)市场价格

《报告》指出,随着猕猴桃种植面积快速扩张,产品总量和结构性过剩,主产区猕猴桃收购价格大幅下跌。2014年,国内绿肉、黄肉、红肉猕猴桃田间收购价每公斤分别为5.4元、8.6元、12.9元,到2019年,绿肉、黄肉、红肉猕猴桃田间收购价每公斤分别下跌至3.2元、3.8元、6.4元,跌幅分别为40.7%、55.6%、50.6%。此外,我国猕猴桃市场批发价也呈现波动下滑,2019年10月,全国批发市场猕猴桃批发均价每公斤7.47元,较2018年、2017年同期分别下跌8%和12%。

(六)成本收益?

1.利润空间不断压缩。《报告》指出,随着我国人力成本增加,劳动力供应紧张,加之物流、包装成本上涨,猕猴桃生产成本持续上行。2019年,绿肉、黄肉、红肉猕猴桃田间收购价较2014年分别下降40.7%、55.6%、50.6%。在不考虑人工及地租成本前提下,猕猴桃种植利润为每亩3500-4000元,但完全核算成本情况下,猕猴桃种植已经出现亏损。

2.其他猕猴桃主产国收益相对稳定。2018-2019年,新西兰佳沛集团猕猴桃绿果平均收益从每亩1.8万元增长到1.9万元,而SunGold金果的平均收益从每亩3.3万元增长到4万元。2018年,法国与意大利猕猴桃的平均收益均超过了每亩1万元。从品种收益角度分析,欧洲国家绿肉、黄肉、红肉品种的平均回报率分别为每公斤5.1元、11.3元、15.4元,有机产品价格可高出50%以上。

二、我国猕猴桃产业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报告》指出,目前我国的猕猴桃产业主要存在以下四方面的问题与挑战:

一是盲目扩张导致生产风险增加。猕猴桃对产地环境要求相对严苛,对早春晚霜冻害、夏季高温灼伤、秋季早霜冻害、冬季冻害等气候条件异常敏感。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生产区划与发展规划,种植户在非最佳适生区盲目种植、对生态适宜性考虑不足,造成建园成活率低、病虫害发生严重、产品质量低等问题。

二是科技研发推广与生产脱节。长期以来,我国猕猴桃科技研发与实际生产结合程度不紧密,我国自主研发并审定的品种或品系120余个,但实际主栽品种不到20个。良种研发推广和生产管理技术脱节导致我国猕猴桃亩产水平仅1.1吨,与新西兰2.3吨、意大利1.5吨亩产有较大差距。

三是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猕猴桃产业因前期生产基础设施投入较大,给生产者带来较大的压力,加工流通环节技术应用与基础配套更为薄弱,加上主产区冷藏库和商品化处理车间也配套不足,导致采后和贮藏的损失率大。

四是低端产品同质化竞争。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猕猴桃产地,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50%以上,但2019年中国猕猴桃出口只有0.88万吨,进口量却高达12.3万吨,巨大的贸易逆差表明我国的猕猴桃在贸易中处于绝对劣势。一方面,由于高端优质果品比例较小,质量整齐度差,与国外70%-80%的优质果率相差较远。另一方面,尽管近年来全国涌现出“佳沃”、“悠然”、“阳光味道”等众多品牌,但国际影响力较弱。

三、猕猴桃产业发展前景展望

对于我国猕猴桃产业的发展前景,《报告》认为将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面积增速将放缓,近期产量仍将增加。在连续多年的效益驱动及政策扶持下,我国猕猴桃种植面积多年持续快速增长,部分地区常规猕猴桃品种已经出现供过于求。预计未来5年,我国猕猴桃面积增速将放缓,由于前期扩张的猕猴桃果园陆续进入丰产期,预计产量将以每年6%-8%的速度持续增长。

二是消费需求稳步增长,需求呈现多元化。预计到2025年,我国猕猴桃人均消费量将达到2.2千克,人们不再满足于单一口味的猕猴桃产品,对高端化、多元化的猕猴桃产品需求会逐步增加。

三是国际贸易竞争力增强,出口提升空间大。随着国际合作加强,猕猴桃新品种在国外注册品种权并授权国外商业化种植,以及在“一带一路”倡议带动下,我国猕猴桃贸易环境将逐步改善,未来猕猴桃出口量有望大幅提升。

四、政策措施建议

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猕猴桃产业的发展,《报告》也提出了五条政策方面的建议:

一是加强规划引领。加强对现有栽培品种和新选育品种开展系统区域试验及适种区评价,确定最佳适宜区,不盲目扩大生产。加快开展猕猴桃产业区域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在区分优生区、适生区、次生区的基础上,注重整合和优化配置支持猕猴桃产业发展的科技政策、财政政策、信贷政策、保险政策,引导技术、资本、人才等要素向优势区聚集。

二是加强科技创新与推广。比如加强开发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围绕高抗病害或多抗逆性的鲜食品种或砧木品种,建立适宜的栽培管理技术和贮藏加工技术,实现产业化开发;加强溃疡病、软腐病、黑斑病等病害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加强采后冰温贮藏、气调贮藏和化学贮藏技术研究与应用。

三是加强基础设施投入。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奖补资金,加强良繁基地工厂化设施、产地冷库、冷藏车等冷链设施装备投入,支持企业开展有机认证、CGAP/GGAP认证、出口备案基地建设。完善下乡物流配送车规范化运营机制,推动县域配送车资源共享,搭建县域物流配送信息和车辆资源共享平台,鼓励物流配送企业共享车辆、集中配送。

四是加强猕猴桃品质监管。随着电商、微商异军突起,不正当使用保鲜剂等质量和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区域品牌的信誉度,可率先启动研究实施财政资金支持的“猕猴桃标准化”项目,鼓励政府联合大型电商平台企业共同推进猕猴桃电子商务标准化进程,支持地方政府联合大型电商平台共同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按照“少数精英网商+多数种养能手”的要求,合理配置县域内网商和生产者资源,避免众多同质化网店恶性竞争。

五是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場。结合跨境电商交易平台建设,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积极拓展新马泰等东南亚市场、俄罗斯及欧洲市场。另外,支持培育与农户联结紧密的合作经济组织,借鉴新西兰猕猴桃产业的成功经验,构建“公司+科研机构+协会+农户”的产业化组织模式,充分利用国内外市场资源和信息,促进产业的国内外衔接。

猜你喜欢

猕猴桃
猕猴桃小熊
摘猕猴桃
好吃的猕猴桃
猕猴桃=奇异果?真相竟然是……
为什么猕猴桃身上长满了毛?
猕猴桃催熟日记
主妇安全买菜经
猕猴桃和牛奶是“死对头”
养个猕猴桃做宠物(大双色图,排四面)
家乡的猕猴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