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人才库” 育出“聚宝盆”
2021-03-08龙宣辰
龙宣辰
把乡村人才育起来
——充分发挥党组织引才聚才育才的优势,以黨建为抓手回引和培育乡村振兴人才,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在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引进的高山水稻专家张巫军的手机里,有一张彭水太原镇的照片。
照片近处,是一片平坦开阔的田地,远处,是重重青山。
对当地村民来说,这是一片普通的田地,但对张巫军来说,却是一块能种出高山优质稻米的“聚宝盆”。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被大山环抱的彭水面临许多阻碍,但也有许多机遇。要抓住这些机遇,就需要靠人才。”彭水县委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工委副书记陈俊昌说。
近年来,彭水县委、县政府加大力度引入、培育、用好农业现代化人才,推动彭水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引”凤来栖
“这可是难得一见的高山良田。”2020年3月,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高山水稻专家张巫军第一次来到太原镇时,看到眼前一大片平坦开阔的田地兴奋不已。
兴奋之余,张巫军开始诧异:“这么好的田地,怎么没有发展农业产业?”
同行的太原镇党委工作人员何荣川道出了原因:“太原镇山高路远,很多年轻人都外出务工,没人没技术,无力在此发展农业产业。”
何荣川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到太原镇工作后,通过调研,他发现太原镇虽拥有大片平坦的田地,但产业发展面临很多难题。为打破困境,何荣川想到了自己的师兄张巫军。
何荣川将调研报告递到了太原镇党委、政府相关负责人手中。报告很快就得到了反馈,镇领导要求相关部门着手准备资料,邀请张巫军来太原镇支招。
没想到,张巫军与太原镇的初次“见面”,就擦出了“火花”。
太原镇田地平坦开阔,且平均海拔达800米,而张巫军所在团队培育的高山优良水稻——渝香203,正适合在这样的环境中生长。
“因海拔高、温度低,此地生长的水稻的灌浆时间比一般水稻长10余天。再加上这里的土地常年被山泉水灌溉,种出来的稻米口感和营养远胜其他稻米,售价将是普通稻米的数倍。”张巫军说。
这个消息让大家欣喜无比,但是要让村民接受渝香203,并种出成熟饱满的稻谷,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还需要专家具体指导。
但张巫军能否与太原镇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还是一个未知数。
正当太原镇党委、政府相关负责人为此发愁时,彭水出台了《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实施办法(试行)》,其中,“特色效益农业领域”被放在重点引进领域首位。同时,《办法》还针对柔性引进程序、人才待遇等问题进行了规定:不规定具体工作时间,只规定到点服务次数及天数,并根据人才工作内容支付服务经费。
这样的规定正符合张巫军的工作要求,也为他与太原镇的合作提供了可靠保障。
2020年8月,张巫军正式成为彭水的柔性引进人才。
除针对实际情况出台引进人才政策外,近些年彭水还立足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需要,通过向相关科研机关、高校发出人才邀请函,参加重庆英才大会等方式,引进农业现代化人才数十人。
“育”强人才
1月14日,在保家镇东流村“90后”胡国文的生猪养殖场中,每个单间里都躺着一头肥猪,胡国文正向前来请教的两位乡亲讲述自己的养猪心得。
“把每头猪隔开喂养,不但能让它们减少争斗,还能安装自动化饲养设备,以后我们一个人就能养上千头猪。”胡国文自信满满,全然不见以往的困顿和焦虑。
2019年,从部队退伍后在外经商的胡国文回到家乡,开始养殖走地鸡,但因销售困难,他的信心遭到了极大的打击。
2020年,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办公室选派刘进杰来到东流村,任第一书记。为了让村里的产业再上一个新台阶,驻村工作队及村“两委”四处物色本土人才,希望通过“育”强本土人才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胡国文就是他们心仪的人选之一。“胡国文当过兵,并且年轻好学、肯吃苦,如果能让他找到好路子留在村里,必将成为一个带动村民致富的好手。”刘进杰说。
考察当地实际情况后,刘进杰建议胡国文喂养生猪:“现在重庆生猪市场行情好,利润高。小胡你放开手脚干,没技术我们给你找老师。”
原本想放弃养殖业的胡国文心动了。很快,在村“两委”的帮助下,他购买了数十只小猪仔,还参加了四五次县上、镇里组织的农业培训。
在培训班,胡国文看到现代化养殖场里只需要在屏幕上按键就能给生猪喂食、清洁场地,这给了他极大的信心。无论是课上还是课后,他都认真地向老师、同行学习现代化养殖技术和现代农业运营模式。
村“两委”也顺势而为,引进新希望集团现代养猪场项目,为村内生猪养殖户提供技术培训,带动当地生猪销售。
胡国文越干越起劲,不到一年时间,便出栏100多头生猪、盖起了现代化养猪场,还带动东流村3位村民人均增收近万元。
“今年我要继续扩建养猪场,增加智能化生猪饲养机和现代化生猪产房,还要带动更多村里人走上现代化养猪的路子。”胡国文说。
“胡国文的改变,只是彭水上千名本地农业人才成长的缩影。他们生于农村,了解农业,但囿于传统农业观念,难以运用现代化技术扩大农业规模,提高农业产值。”彭水县农业农村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说,“如今,通过党建引领,他们逐步成为推动当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排头兵。”
因材而“用”
“幺妹儿,空了来我家坐坐,家里的两只大公鸡等着你来拍照。”
“好,我这就过来。”
临近春节,大垭乡龙龟村本土人才李珊娜很忙。每天,她都忙着走村入户为乡亲们拍土货照片,上传网络,进行线上销售。
2015年,李珊娜辞去乌江画廊景区工作后回到家乡,成为村里的后备干部。
刚到岗时,村里的工作琐碎而忙碌,还要帮助村民处理各种问题,离乡多年,又无基层工作经验的李珊娜觉得有劲使不出。
“小李,不要着急,有我们在。”看着满脸愁云的李珊娜,村党支部负责人决定帮帮她。
每次走村入户时,党员干部都叫上李珊娜,带着她一家一户地认人,了解村情民情。遇到难以调解的村民纠纷,有经验的干部更是言传身教,帮助她尽快掌握处理纠纷的工作方法。
党员干部们的帮助,让李珊娜对工作越发得心应手。2017年6月,她向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我也想为村里产业发展尽一份力。”李珊娜说。
很快,机会来了。彭水农村电商开展得如火如荼,村里也想搭上这股“东风”,发展电商。
“小李在景区做过导游、销售,这项工作正好能发挥她的特长。”村党支部建议。
李珊娜欣然接下了帮助村里发展电商的任务:挨家挨户到村民家收购农产品,再把它们拍照放到网店、朋友圈;在村党支部的支持下参加彭水电商带头人培训,学会为村民的产品做包装、做宣传……
“有时一天就能卖几百单農产品,2020年的销售额更是达240多万元。”李珊娜兴奋地说。
如今,李珊娜不仅是龙龟村的电商达人,还是龙龟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再有才的人,也难免有短板。而我们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要尽最大努力,善用人才、活用人才,帮助人才克服困难,发挥所长。”陈俊昌表示。
这几日,陈俊昌一直穿梭在彭水的各村镇之中,他在为进一步了解乡村人才工作落实情况忙碌着。
“期待更多的‘张巫军、‘胡国文、‘李珊娜相聚彭水,共同育出彭水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聚宝盆。”陈俊昌如是说。
【观点】
人才现代化,农业农村才能现代化
2018年,我从南京农业大学毕业,以选调生身份来到太原镇工作。我经过初步调研后发现,太原镇虽然地处武陵山区,山大沟深,但水资源丰富,土质好,能发展不少高山特色农业产业。
但太原镇的农户大多是采用传统型粗放式的生产方式,很难接受新的农业生产技术。要发展,就必须要让农户参与进来。只有靠示范,让农户看到效益才行。
“示范”的关键在人。培育和引进现代农业人才,对太原镇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显得格外重要。
近年来,彭水不断加强对现代农业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力度。乘着这股“东风”,我有幸参与到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工作中,并协助引进了一名高山水稻专家。
几年工作下来,我发现作为一名农业专业的基层服务者,在发挥自己专业所长之前,一定要先了解当地的地理环境条件、民风民俗,根据实际情况再想发展方式。要学懂弄通党和国家关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方针政策,再依托所学专业知识,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扎根基层,才能为促进产业兴旺,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太原镇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 何荣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