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村民”到“居民”自治开启新生活

2021-03-08彭勇

四川党的建设 2021年4期
关键词:昭觉县凉山州易地

彭勇

“你好,这是你的居住证,请拿好。”

“有了居住证,娃娃上学、大人外出打工都方便了。”在凉山州越西县城北农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安置点居民沙马拉里拿到了居住证。据了解,凉山州已为搬迁安置群众办理居住登记证115061本,保障安置群众子女就读、就医以及购买医保、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

“居委会、便民服务中心、调解中心都在小区里,我们再也不用跑十多公里到乡政府去了,很多手续在这里就可以办,方便得很!”布拖县浪珠乡古木村搬迁群众李子此呷高兴地说。

脱贫攻坚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硬仗,而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无疑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凉山州累计7.4万户、35.32万名贫困群众如期全面实现“一搬跨千年”的历史巨变。

如何实现如此大范围易地扶贫集中安置点的转型与重构?凉山州通过党建引领自治组织、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等各项组织体系建设,创新探索基层治理机制,全面打通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医疗、教育、警务、民生等条块渠道和平台,推动了安置点社区治理和公共服务体系的有效运转,帮助搬迁群众迅速适应从“山头”到“城头”的环境改变,从“村民”到“居民”的身份转变。

党建引领 筑牢基层治理堡垒

“咋能随地吐痰呢?”

一位集中安置点居民随口往地上吐痰,被路过的巾帼志愿服务队队员逮个正着,这位居民红着脸诚恳道歉,并表示下不为例。

面对社区常驻居民中主要以妇女、儿童、老年人为主的群体,越西县城北感恩社区党总支坚持“社区党组织引领融入、行业部门指导融入、群团组织主动融入”模式,建立了青年之家、妇女儿童之家、书画休闲娱乐等活动站15处,健全党员志愿服務队、民兵联防队、巾帼志愿服务队3支队伍。

按照凉山州委要求,全州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根据居住环境、生产生活条件、后续发展等实际,积极构建“党建+”的集中安置点基层治理模式,探索完善安置点基层组织体系。

越西县新民镇的集中安置点涉及易地扶贫搬迁乡7个,新民镇党委书记邓军同时也是新民镇“联合组团”片区治理临时党工委的常务副书记。去年5月底,新民镇 “联合组团”片区治理临时党工委召开第一次联席会议,明确了职责分工。第二次联席会议上他们深入研究了安置点的水电、卫生等具体事项。

“联合组团”片区治理模式是越西县针对本县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探索的治理模式,该县在迁入人口较多的新民镇、大瑞镇、南箐镇、越城镇四个镇,分别建立“联合组团”片区,成立了临时党工委。

邓军说,安置点治理有了临时党工委这个“牵头人”,力量集结、人员调配,措施研究、工作安排的效率大大提升。

和越西县、布拖县不同,喜德县实施了联络员制度,在集中安置点彝欣社区涉及的9个乡镇,各选派1名领导干部担任安置点联络员,负责本乡(镇)贫困户搬迁入住的后续管理服务。

居住生活方式的改变,促成了基层党建管理方法创新。

喜德县彝欣社区落实党支部党小组组长兼任居民小组长,推选党员担任楼栋长;布拖县依撒社区党委下设有28个党支部,每个支部下辖4~5个楼宇,每栋楼设置1名楼长兼治安协管员;昭觉县沐恩邸社区推行总支包社区、支部包楼栋、党小组包单元、党员干部包住户方法,实现了“党建+”整体联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通过“党建+”自治组织、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等各项组织体系建设,安置点全面打通了医疗、教育、警务、民生等条块渠道和平台,迅速实现了安置点社区治理和公共服务体系的有效运转。

推行“积分制” 释放居民自治热情

对于刚从“村民”变“居民”的易地扶贫搬迁的群众来说,融入自治角色有一个转化适应的过程。探索中,推动居民自治,解决社区治理重点难点问题,积分制被证明为行之有效的做法之一。

“我做了一小时社区大扫除,可以积4分。”2020年9月11日,越西县城北感恩社区居民沙马热直兴奋地展示着自己手中的“积分存折”。

“在推进移风易俗中,感恩社区推行‘互益行志愿者积分制度,只要参加社区志愿活动,即可获得相应分值的积分。”该社区党总支副书记王虹介绍,垃圾入桶、烟头不乱扔、邻里之间相互帮助、拾金不昧等均可进行积分。获得积分后,大家可以兑换洗衣粉、大米、食用油等生活用品以及企业赞助的餐饮券等。此外,还可以兑换接送孩子、假期辅导、老年人陪护、电工服务、景区一日游等服务。

“我现在已经积累了十几分了。”沙马热直说,自己要利用空余时间多参与些志愿活动,希望能存够50分换一袋大米回来。

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凉山州不同的社区上演。

“你家收到什么奖品啦?”

“社区奖励了我一个电饭锅、一袋米和一桶油!”布拖县特木里镇依撒社区居民吉火日拉高兴地合不拢嘴。

为激励社区居民主动参与文明和谐社区建设,布拖县对严格遵规守纪、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的搬迁户开展“遵守社区居民公约示范户”评定活动,实行“居民积分制”管理,将社区居民家中卫生和文明习惯作为家庭积分的重要内容,社区居民可持家庭积分到社区开办的扶贫超市和慈善超市中兑换生活物资,以此培养社区居民生活“新方式”。

昭觉县沐恩邸社区实施“一户一档”积分管理法,为社区1428户居民建立“档案”,将社区治理重要事务量化为积分指标,民主形成评价办法,对居民日常行为进行积分评价,社区居民可用积分在社区的三个超市兑换洗衣粉、大米、菜籽油等生活用品。

引入社会组织 推动治理水平专业化

“总书记,我们彝家脱贫了!”

2020年11月16日晚,昭觉县沐恩邸社区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彝族群众从四面八方相约而至,在这里共同分享“总书记,我们彝家脱贫了”——2020中国彝历新年文艺晚会。在节目现场,沐恩邸社区的父老乡亲们通过愉快的歌声表达着喜悦的心情。

“沐浴在党恩泽下的群众府邸!”这是昭觉县沐恩邸社区名字的寓意。

昭觉县“十三五”期间搬迁安置贫困群众12239户54505人,搬迁规模位居四川省第一,其中沐恩邸社区是最大的县城集中安置点。自搬迁入住以来,沐恩邸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全面打通社区治理堵点,探索出社会组织深度参与社区治理的融合路径。

“我们创新引入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工作,管理更专业、更规范了,极大提高了我们工作效率。”昭觉县沐恩邸社区党支部书记石一阿西介绍。

“通过与社会组织合作,我们在全州13个集中安置点启动智慧小区建设,实行居民管理、行动轨迹、信息采集、治安防控、重点人员管控等‘一网通,为实现人口精准维护、重点人员精准管控、高危活動提前预警提供了数据支撑。”凉山州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昭觉县沐恩邸社区构建了以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区落实、社工协同、社会组织多元参与的社区治理模式,引进了凉山州关爱弱势群体救助会、凉山州蓝豹应急救援中心、成都市同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西昌市健康艺术团等7个社会组织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先后为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关爱人群提供健康知识宣传、定期义诊服务3200余次,开展“1+N”邻里互助、上门服务、应急消防演练、家庭卫生清洁、志愿服务等各类活动220余场,辐射社区1万余名居民,受到群众的广泛欢迎。

“共产党,卡沙沙(彝语,意为谢谢)!现在孙子放学后有人免费辅导,在外打工的孩子爸妈很放心!”沐恩邸社区老党员甲拉布曲激动地说。据他介绍,他们家是从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搬迁到县城安置点居住的,儿子和媳妇一直在外打工,自己年龄大了手脚不方便,之前孩子放学后不能很好管教,作业更是没办法辅导。

在沐恩邸社区,类似甲拉布曲孙子情况的学生就有300多名,社区为破解这一难题创办了“四点半课堂”,通过购买服务方式聘用8名志愿者,专门为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提供课外辅导,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社区还有一个“日间照料中心”,负责照料帮助搬入社区,却一时无法适应社区生活的老人,中心的服务人员也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聘用的志愿者。社区还为每户设立了“一键式”呼叫专线,从入住以来已收集到居民集中需求反映2400余条,社区通过精准把控诉求,实现精准供给服务。

“提高基层治理效能,关键是要搞好群众工作。”据社工负责人介绍,通过党建引领搭建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三社联动”平台,精准对接辖区居民需求和专业社会组织服务,社区居民的医疗卫生、教育服务等方面有了极大改善。(作者单位/中共凉山州委组织部 供图单位/中共凉山州委组织部)(责编/余娜)

猜你喜欢

昭觉县凉山州易地
凉山州创新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陕西易地扶贫搬迁报告
昭觉县核桃病虫害防治现状及对策
教育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现状分析
昭觉县精准扶贫实施状况研究*
《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四大看点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