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2021-03-08孙道荣
孙道荣
20年前,去德国旅游,在法兰克福市,我们想去参观一下歌德的故居。那时候不像现在,有手机导航,还有翻译软件,问路也方便。好不容易找到了故居的附近,面对外表看起来差不多的一排建筑,不知道哪一幢是歌德的故居。
硬着头皮问人吧。问谁呢?正好边上有两个警察在巡逻,有困难找警察嘛,就问他们了。我们几个德语都一窍不通,英语也很勉强。怎么问呢?完整的英语说不了,那就嘣单词吧。
我们商量了一下,然后从随身带的汉英小词典里,找了几个关键词。第一个是“已故的”,第二个是“著名的”,第三个是“诗人”,第四个是“故居”,连在一起就是“已故的著名的诗人故居”。我们想,有了这四个关键词,警察应该能够明白我们要找的地方。
不知道是不是两个警察的英语也很够呛,他们看了我们的四个关键词后,面面相觑,叽哩哇啦地说了一大通,不知所云。
无法沟通,无法交流,无法问路。我们中的一个人急了,用带着洋腔的语调,直接嘣出了一个词“歌德”。没想到两个警察一听到这个词,马上明白了我们的意思,用手指了指不远处的一个底层是红色的房子。那正是歌德的故居。
“已故的”“著名的”“诗人”“故居”,这些都算是关键词,不过,我们疏忽了最重要的一个词——“歌德”。一个人的名字,相较于那些定语式的关键词,显然是更重要,更关键,更核心,也更深入人心。
今天,网络上众多的搜索引擎,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大的便利,查资料,找文章,搜信息,输入几个关键词,我们就能从海量的讯息中,找到所需要的。关键词越精准,越能让我们在最短的时间,找到最有用的信息。
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准确地提炼出关键词。很多人在使用搜索引擎时,喜欢输入很多关键词,甚至是整句的话,以为这样才能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殊不知关键词多了,真正的关键词反而被淹没了,能搜到的信息就少了,能搜到的真正有用的信息就更少了。
所谓关键词,就是最核心的那个词,不在多,而在精准。很多人说话、写文章,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洋洋洒洒,却不得要领,离题万里,徒耗口舌,枉费笔墨。
就像我们那次在法兰克福的问路,以为“已故的”“著名的”“诗人”“故居”,就是对歌德故居的关键描述了,却忽略了最本质的一个词——歌德的名字。同样,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房子、位子、名声什么的,就是我们人生的关键部分,却忽视了我们自身——而那本应该是我们这一辈子最看重、最在意的。
适用主题:人生关键词;回归自我;回归本真;人生的本质;认识自己……
文本解读:广东省汕头市晓升中学 黃传福
角度一:要真正认识一个人,必须让他回归自我。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生旅途中,我们收获声望、荣誉与财富,所得的辉煌让我们一路高歌、甚至忘乎所以。殊不知,人生旅途的终点能够留下的只有我们自身。正如寻访歌德,与他共享伟大、著名诗人、史诗级作家、名人故居这些关键词的有许多人,而能代表“歌德”自身的,却是唯一的。
角度二:拒绝浮躁,精准定义真实人生。
科技的日新月异带来了时代的飞速发展,也让社会渐趋泛娱乐化的浮躁。当你回望自己一生,想用一个词给自己的人生定义时,哪个词才是你真实的样子?富可敌国、权重如山、万寿无疆、千秋万代?人生的关键词越多,你的生命受到的束缚就越大,求而不得的人生就越浮躁。唯有拒绝浮躁才能回到地面,获得生命真实的负重感,寻得真实的人生。
学生运用示例
高速运转的当代社会迫使每一个人都拼命向前,几乎每一个人都在为了房子、车子、票子、位子而终日忙忙碌碌,他们用俗世中那些昂贵的东西不断修饰自己的生活,用“成功”“富足”“权位”这样的关键词来定义人生,过度的物质追求与浮躁的空虚精神,让人连自己的名字都忘却,就如寻访歌德故居的我们,记住了著名、诗人、伟大、故居这些关键词,却忘记了,“歌德”才是这所有修饰词的主语,正本清源才是人生应该寻求的真谛。
——广东省汕头市晓升中学 郑振雄
(编辑:关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