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主题导写
2021-03-08田小华
田小华
名言类
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莎士比亚
我不再满足于谈论生活中美好的那一面,而是需要下潜到深处,去观察那些很少见到光的部分。——李彬
尽管眼下十分艰难,可日后这段经历说不定就会开花结果。——村上春树
没错,医学、法律、商业、工程,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撑人的一生。但诗歌、美丽、浪漫、爱情,这些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死亡诗社》
热点类
《普杰的冬天》:看见山里闪光的美好
《普杰的冬天》是一部聚焦山区孩子的微电影。普杰来自青海山区的牧民家庭,过着读书和放羊的寻常生活,还喜欢写诗。青藏高原是很多人想象的远方,但诗歌却和普杰的生活环境格格不入。牧民们无法理解诗歌对于生活有什么意义,因此,普杰读诗的听众只有家里的33只羊。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奶奶和兄妹俩相依为命,羊群是生活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却和诗歌没有任何关系。33只羊,那是全家的口粮、兄妹的学费和奶奶的药钱。没人明白,为什么邻居大叔说普杰的诗比羊更值钱,普杰的兴趣对填饱肚子有什么意义。
普杰的故事,正是全国697万留守儿童的缩影。并非所有的孩子都能拥有理想的教育资源,不是所有的梦想都能用热爱浇灌成现实。山里那些闪闪发光的美好,在教育不均面前逐渐暗淡。
冰花男孩儿
2018年1月14日,大雪凜冽,头顶冰霜,穿着并不厚实的衣服,头发和眉毛已经被风霜粘成雪白,脸蛋通红……云南鲁甸县新街镇转山包小学三年级的一个小学生的照片引发全社会关注。公开网络平台、舆论场、相关微博、新闻纷纷报道,还在客户端 、微信文章、论坛、博客、报刊、政务和视频渠道中进行传播。“冰花男孩儿”乐观坚强的精神让人感动,留守儿童和农民群体生存现状叫人关注,脱贫攻坚政策落实引发讨论。
“大眼睛”女孩儿苏明娟的人生逆转
1991年,“一张简易桌子,一个大眼女孩儿,一张粗糙手掌,一支笔”,一张黑白照片,年仅8岁的苏明娟干涩的双手紧握铅笔,满头浓密的头发显得蓬松杂乱,对比着周围若隐若现的艰苦环境,她自带的一双充满求知识渴望的大眼睛,感动了亿万人,让我们看到了贫困地区孩子们的梦想和希望!全国人民为她眼神中的纯情所感动,众多资助,改变了她原本的成长轨迹,苏明娟自己也靠着天赋和努力,成功地在2003年考入了安徽大学的金融专业,凭着自己的执着和初心,顺利完成了大学的学业,成为一名企业金融白领,获得了人生逆袭。
“半盲”扶贫局长:张渠伟
据数据统计,四川渠县四年共减贫136610人,贫困发生率从12.1%降到0.6%,这一条扶贫之路,张渠伟走得很辛苦,却依旧坚定。他在接受采访时说:“唯有扎根扶贫一线,更加努力地工作和顽强地拼搏,为脱贫攻坚做出积极贡献!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时代楷模”黄文秀
黄文秀2016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主动请缨回到百色革命老区贫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她时刻牢记党的嘱托,赓续传承红色传统,立下脱贫攻坚任务“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铿锵誓言。她始终把群众的安危冷暖装在心间,推动实施百坭村村屯亮化、道路硬化和蓄水池修建等工程项目,带领群众发展多种产业,为村民脱贫致富倾注了全部心血。2019年6月17日,黄文秀同志在突发的山洪中不幸遇难,献出了年仅30岁的宝贵生命。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面对新时代大山里的贫穷,全国上下齐动员,打响了一场影响重大、意义深远的脱贫攻坚战。
大山那边,土地贫瘠,山路崎岖,房敝粮少;大山那边,信息闭塞,思想落后,读书郎苦;大山那边,山区,老区,农牧区……贫瘠暗淡了山那边的希望。
大山那边,有这样一群人:“燃灯校长”张桂梅坚守滇西贫困山区,通过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创办免费“女高”,用生命创造大山的“教育奇迹”,把“知识改变命运”的理念送进大山,影响了一批从大山走出去的学子反哺大山;“青稞之父”尼玛扎西在世界屋脊种粮31年,培育青稞新品种,带动几十万农牧民增收,受他感召,不少博士进藏加入他的科研团队……脱贫攻坚战燃起了山那边的希望。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脱贫攻坚下的贫瘠与希望”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
材料选取了脱贫攻坚战略中具有代表性的场景和特定的视角提出写作任务,引导考生结合自己的认知或经历深入思考国家脱贫攻坚策略下的战略和精神。例如思考坚守者的大无畏和大智慧,思考科技扶贫工作者的科技脱贫和孜孜不倦的精神,思考坚守者的精神引领,思考国家这大政策给大山那边带来的实质性改变等。
作文题的核心背景为“脱贫攻坚战下”和“贫瘠与希望”:新时代、大山贫穷和希望,凸显了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及脱贫攻坚战显著的成果。贫瘠落后,希望暗淡;脱贫攻坚,春暖花开:以张桂梅为代表的知识脱贫者以教育阻断贫根观念脱贫,以尼玛扎西为代表的科学脱贫带头人在世界屋脊种粮科技脱贫,根据“主题式作文”的命题原则,主题是对材料的限制,因此,作文必须是“脱贫攻坚战”下的“贫瘠与希望”的关系写作。
参考立意:脱贫攻坚,他们用知识托举希望;脱贫攻坚,坚守者和建设者为大山那边带去希望;为改善大山的贫瘠,国人打响脱贫攻坚战;“贫瘠”变“希望”,我们齐努力;因“贫”生“望”,脱贫攻坚帮你忙;消灭贫瘠,燃起希望……
例文
世界大同,美美与共
□广东省开平市第一中学 张可颐
愚公移山,以一种神话的浪漫将大山的封闭与隔绝描绘在世人眼前。
实际上,大山并不浪漫,唯有崎岖、闭塞与贫瘠,中国的大山遍布于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上,贫瘠暗淡了山里的希望星火,唱着黄土高原沟壑般的忧伤,震荡着我们最柔软的心间。
缺衣少粮,读书郎苦,“贫穷限制了你的想象!”面对大山的呼喊,习近平提出“精准扶贫”,如黄钟大吕掷地有声:“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的回声响彻大江南北。
青山同风雨,明月照一乡!扶贫的星星之火燃起燎原之势,攻坚的合奏曲唱响大山的角落,贫瘠大地上,希望的种子在开花、落地、生根。
知识扶贫,凝聚希望之灯挺立的灯芯。“我坚信女孩子读书是可以改变三代人的命运的。”“燃灯校长”张桂梅的信念之声感动你我,她在贫瘠的山里坚守一生,四处募捐不改初心,病魔中预支死亡金办学,多少山里的孩子因此展翅高翔!
学成反哺,给予希望之灯不熄的火苗。大山里的贫瘠积重难返,一朝一夕,一人一力,难以改变。唯有一代又一代的读书郎,唯有跨过大山寻海的学子反哺大山,方是希望之灯不熄的力量。秦玥飞毅然放弃国外高额薪水,献身于脱贫事业,“那是生我、育我、养我之地,我必定回去”。他们的归来让希望之火更加旺盛,他们的贡献代代接力,为贫瘠大山中的希望之灯再添一把火。
众人拾柴,续成希望之灯不竭的油料。古天乐等众多明星捐资办学,众博士进藏助力尼玛扎西,国家拨巨款搭光纤修公路……“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脱贫攻坚战从来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举国上下众志成城汇成的磅礴伟力,大山低头,贫瘠远遁,希望丛生,扶贫攻坚,再绘中国奇迹:蜀道不难,贫瘠不在,大山变成桃花源,春雨滋润贫瘠地,黄发垂髫怡然自乐!
“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莎士比亚如此说。是的,阳光普照,大地同辉,唇亡齿寒,与子同袍,生于斯长于斯,目睹寒冬里男孩儿头上的冰花,对视陋室中苏明娟那渴求的双眼,谁能漠然置之呢?
于是,扶贫攻坚,命运一体,不让贫瘠成为我们发展的短板,在共同富裕中屹立于世界!
我想,心存恻隐,扶贫济困,泛爱亲仁,这是唯美的人性吧!
世界大同,美美与共!
评点:主体部分以“灯芯”“火苗”“油料”取喻来叙写论证,构思新颖;比喻充盈,引用间缀,用词典雅,句式多样,文章字里行间满溢着表达的精彩;恻隐之心、美美与共,升华了主题。微瑕之处是说理稍显不足。
(编辑:李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