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个『中国首次』,嫦娥五号璀璨绽放

2021-03-08郭大根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大气层嫦娥月球

郭大根

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中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12月1日23时11分,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预选着陆区,并传回着陆影像图。在随后的一百多个小时里,嫦娥五号依次完成了月球钻取采样及封装、上升器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交会对接、样品容器转移至返回器中的工作。和前几次探月任务相比,嫦娥五号任务最重要的目标就是“采样返回”,这也是中国“探月工程”规划的“绕、落、回”中的第三步。

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嫦娥五号任务新闻发言人裴照宇介绍说,此次嫦娥五号探月返回任务,已创造和将实现5个“中国首次”:一是地外天体的采样与封装,二是地外天体的起飞,三是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四是携带样品高速地球再入,五是样品的存储、分析和研究。

文本解读

角度一:自主创新,催生奇迹。“嫦娥”系列探测器探月的背后,是一项项技术难点的集智突破、一项项创新成果的破壳而生。这些科技成果架起了通往月球的天梯,让中国人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探月之路。

角度二:高瞻远瞩,开启美好未来。嫦娥五号探月之旅意义深远——推动中国相关科研和产业发展,为人类开发利用月球资源做准备,激发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素材链接

厚礼:来自月宫的土壤

从月球出发,把约2000克月壤样品“打包”带回,是这次探月的核心任务。

“打包”的第一步——上升器从月面点火起飞,就是一个高难度科目,这是嫦娥五号的亮点,也是任务的难点。若飞行器在地球上发射,有专门的发射塔架,点火起飞位置经过精确测算,飞行轨道也是一遍遍计算好的。而月面起飞就不一样了——没有成熟完备的发射塔架,上升器只能站在着陆器身上发射。

正如嫦娥五号探测器系统副总设计师彭兢所言:“这个位置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偏差,不像在地球表面可以精确到米,在月球上现在的指标可能就是百米量级,这些误差都会影响到入轨的精度。”

经过一系列技术攻关,嫦娥五号科研团队开展了一系列试验验证,建立了一整套环环相扣的系统,实现了嫦娥五号上升器起飞时自主定位、定姿,护送上升器离开月球。中国航天人付出的一切努力,换来了带着月球土壤的上升器的顺利飞天。

素材点拨:回家之路,遥遥38万公里,嫦娥五号的每一步都充满风险与挑战。人们常说,大事必作于细,取月壤的成功离不开嫦娥五号科研团队一遍遍的计算、一次次的试验验证。

交会:上演太空之吻

2020年12月3日晚23时10分,上升器从月面起飞,实现首次“地外天体起飞”,在历经一百多个小时的飞行后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成功上演“太空之吻”,完成了月壤样品的“收件”工作。

过去,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采用的是“异体同构周边”式对接机构,这种对接模式在对接的瞬间会产生极大的力量,这股力量很容易撞飞嫦娥五号的上升器,因而,嫦娥五号月球轨道交会对接采用了抱爪式对接机构。

通俗地讲,抱爪就像手握棍子的动作——两个方向一用力,把棍子牢牢握在手中。探测器的对接机构由3套抱爪构成,当上升器靠近时,只要对准连接面上的3根连杆,将抱爪收紧,就可以实现两个航天器的紧密连接。这种全新对接机构具有重量轻、捕获可靠、结构简单、对接精度高等优点。

素材点拨:上升器对接方式的革新体现了创新科技的魅力,哲学上讲,新事物是对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腐朽的东西的否定,对积极的、进步的因素的吸收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创新,旧的对接方式的优势与弊端恰恰为技术革新提供了跳板。

返地控制:生死一跳

与神舟飞船以第一宇宙速度返回不同,此次任务返回器进入大气层的速度接近第二宇宙速度。以这样的速度返回地球,如果不能“踩上一脚急刹车”,返回器会在大气层中烧蚀殆尽。然而,返回器减速可不像开车踩刹车那么简单。嫦娥五号返回任务,我国采用了半弹道跳跃方式,就像在大气层表面“打水漂”——让返回器先高速进入大气层,随后借助大气层提供的升力“跳”起来,再以第一宇宙速度重新进入大气层返回地面。这是生死一“跳”。如果“跳”成功,返回器速度会降到第一宇宙速度,后面的过程就轻车熟路了。

但即使采用半弹道跳跃方式返回,返回器再入大气层仍然会面临热控方面的挑战。返回器再入速度大、时间长,表面温度最高可达2000多摄氏度,如果传导到内部,将对携带的月壤样品产生影响。

为此,中国航天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证嫦娥五号返回器平安回家——巧妙设计返回器外形、采用蜂窝结构防热层、自主飞行过“黑障”、优化降落伞的结构设计,总之,多管齐下,确保第一时间回收返回器。

素材点拨:嫦娥五号的返回过程是一个减速的过程,其带来的诸多技术革新充分地证明:创新源自实际需要,问题催生变革。这些革新也掷地有声地证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稳步提升。

卖萌:旗开月表,五星闪耀

嫦娥五号首次在月球上成功展示“织物版”五星红旗。嫦娥五号携带的一面由特殊材质制成的仅12克重的五星红旗,在1秒钟内完成了国旗展示动作。国旗展示系统技术负责人程昌介绍,科研团队在选材上花费的时间就超过一年,挑选出二三十种纤维材料,然后通过一系列物理试验,最终决定采用一种新型复合材料,既能满足强度要求,又能满足染色性能要求,还能保证国旗卷起时在正负150摄氏度温差环境下不会粘连在一起。

素材点拨:1秒钟的展示看起来只是一个小小的动作,但是难度却是非常大的,红旗身上的点点滴滴,都离不开科研人员的付出,同时也是祖国强大的最好证明。

例文

科技之光,照耀九州

□佚名

中国,古称九州,是历史长河中古老神秘的东方国度。你们对她的印象或许仍停留在丝绸瓷器中,但今天——科技火炬高高举起的时代,科技之光早已遍布神州大地,在你们面前的,是一个崭新而又充满活力的中国。

科技之光催生了“中国速度”,中国正如世界版图上的雄鸡,昂首阔步。着眼在大处,你会看到在月球上采样的嫦娥五号,非同凡响;将目光落在身边,你会看到橙黄蓝五彩缤纷的“共享单车”,绿色环保;回到你手中,不如拿起你的手机,尝试移动支付,轻松便捷。在飞速掠过的中国高铁中,你可以看到“高速”舒适;在共享单车,你看到的是“慢速”环保;在移动支付中,你看到的“快速”便捷。无论是哪种速度,都是中国走向繁荣昌盛的稳健步伐,而唯有让科技之光更加明亮,“中国速度”才有保证。

科技之光带来“大速度”,是奔月的嫦娥五号。嫦娥五号探月的背后,是一项项技术难点的攻坚克难,一项项创新成果的横空出世。这些科技成果令中国的航天事业举世瞩目,更为深远的意义是,助力中国在未来赢得先机。你们也许无法想象,六十多年前的中国,只能望空兴叹,艳羡阿姆斯特朗的那“一小步”,而六十多年后的今天,嫦娥五号所展现的“中国速度”让世界眼前一亮。改革开放以来,你们或许只以为中国是“制造大国”,可今天我们已奋力跨向“制造强国”,更是由“中国制造”转型为“中国智造”,向世界交出了一张漂亮的名片。

科技之光带来的“小速度”,是街道上整齐摆放的共享单车。正如你们所见,口号为“实现出行最后一公里”的共享单车公司们,正逐步实现他们的目标。橙色的摩拜、黄色的OFO、小蓝单车……一列又一列,构成了“最后一公里”中彩虹般绚烂的风景线。我们在“高速”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能在“最后一公里”慢下来,筑建“生态中国”。这些共享单车不仅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更代表了中国对减轻碳排放的承诺:中国是高速的,更是绿色的!

科技之光,让我们在支付高铁和共享单车时都更轻松,只需手机即可完成移动支付。这是渗透在人们日常生活每一处的便捷,也是“中国速度”下细致的关怀。掏出手机,走上高铁,轻轻扫码,骑走单车。高铁如树干,单车如枝叶,而移动支付如同其中脉络,为树带来无穷的活力。中国这棵大树,是迅速生长的,也是绿意盎然的。

正如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中所言“日出東方,其道大光。”如今的中国,因冉冉升起的科技之光而欣欣向荣。科技之光,照耀九州,成就科技中国。

(编辑:李跃)

猜你喜欢

大气层嫦娥月球
给嫦娥一个舒适的家
到月球上“飙车”
月球上的另一个我
大气层里面有什么
赞“嫦娥”
嫦娥三号奔月的三大难关
见证嫦娥三号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