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育人文化,养良好习惯

2021-03-08林泳瑶陈莉江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8期
关键词:劳动育人学校

林泳瑶 陈莉江

学校文化是学校内涵发展之魂,是学校获得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在中山市南区持续推进学校内涵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时刻,我校立足实际,把握教育发展趋势,持续推进文化治校,努力构建积极、和谐、向上的学校文化氛围。

“十四五”规划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要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面向新世纪,走向现代化的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始终从中华民族最深沉精神追求的深度看待优秀传统文化,从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从推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使之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传承和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引了方向。

此外,我们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走“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扎扎实实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学校发展概况分析

多年来,“良小”人同心同德,努力前行,以“博学重德、励志图强”为办学理念,以“好习惯成就幸福人生”为校训,注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断探索素质教育之路,取得了一些成绩,社会赞誉度也在不断提升。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广东省巾帼文明示范岗”,成功创办“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广东省足球推广学校”“中山市交通安全示范学校”;学校校级和班级两级家委连续两届获得“中山市先进校级家委”“中山市先进班级家委”,学校年级家委获得2018年“中山市先进年级家委”荣誉称号;学校的研学线路被评为“中山市优秀研学实践线路”,与此同时,学校也被评为“中山市研学实践教育工作典型单位”等荣誉称号。

二、学校文化构建的理念

历年来,我校秉承“博学重德,励志图强”的学校文化构建理念用心育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为: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出自《周易》)。我校的“博学重德”理念则出自于此,指重视品德,广闻博学,强调学生德行、思想的培养。而“励志图强”指集中心思致力于某种事业,以求强盛,强调培养学生的韧性、刚性。

教育教学应坚持以人为本,学生的童年天真烂漫,应该释放天性,向上向善生长。我校文化构建的理念既有对学生柔性方面,即德行、思想的培养,也指向学生韧性、刚性品质的塑造。教师以爱为源,用心育人,尽情享受育人的快乐。因此,让每寸校园时光充满亮色,让教育焕发生机,让儿童充满活力、终生学习与发展,是我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所在。

三、学校文化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建立以人为本,优美、文明、有品味的校园环境;引导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家校之间平等和尊重,形成和谐、宽容、温馨的校园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向善、向美的生活态度。着力培育心行合一、胸怀天下、品学兼优的少年;形成向上、自信、和谐的校园文化,把学校办成底蕴丰厚、内涵丰富、充满活力、师生共进的文化特色学校。

(二)具体目标

办学理念:博学重德  励志图强

校训:好习惯成就幸福人生

校风:健康  和谐  明礼  好学

教风:厚生  乐教  博学  善导

学风:自主  合作  乐学  静思

學校的教职工有教育理想,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德高艺精,传播正能量,为国家育人。让学生充满朝气,勤学乐学。共同努力塑造学识渊博、知荣辱、懂礼仪、有高尚情操的师生队伍,创建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具有人文个性化的校园。

校徽:闪闪的星星、长长的跑道、摊开的书本,寓意学生在学校里与健康、知识同行,成为祖国的明日之星。整个校徽图案色泽明快,对比鲜明,色调和谐,象征学校师生和谐相处的校园生活。

校歌:《良小之歌》,基调活泼悠扬,用昂扬奋进、爱国爱乡来展现学校教师的敬业风貌和学生的蓬勃朝气,凸显学校师生愉悦的氛围。

四、学校文化的创建

(一)“静教”:打造儒雅的育人环境

在办学实践中,力求完善我校环境外观设计的物态文化、学校的制度文化、师生工作生活等活动的行为文化都渗透人文精神。

为了营造浓厚的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我校力图让校园的每面墙壁都会说话,内部环境布置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在楼梯过道间都能体现传统文化的魅力,学校的五条走廊我们分别以“仁、义、礼、智、信”为主题,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我们积极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气息和教育氛围,让校园蕴含着儒雅文化的气息,使人一走进校园就能切身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氛围。

目前,学校也已经进行了校门口接送长廊及停车场的改造。对原来长满杂草的一片校园空地进行了改造,建成了内设有沁心亭、长凳子、石头书、绿草茵茵的小公园。为凸显学校办学理念,对教学楼的中间楼梯长廊进行了升级改造,建设了学校办学理念墙、荣誉墙。

在此基础上,还将校园环境与校园文化自然地融汇。在以劳动育人为基调的基础上,注入历史、文学、名人、艺术、现代科学等文化内容,走廊过道张贴师生的美术、书法作品。

让人文精神在学校得到发展,逐步形成个性化的学校文化特质,引领广大师生实现从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浸润师生儒雅气质。

(二)“协作”:打造高效的管理团队

学校重视依法办学,一方面严格遵守国家各项政策、法规和文件精神,一方面不断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在制定与执行学校管理制度、改革方案等时,学校充分发扬民主,為教职工当家作主搭建平台。学校管理重视内涵发展,实施以发挥正能量为核心的学校主流文化建设,师生关系、家校关系、干群关系整体上呈现民主和谐、团结奋进的局面。

(三)“自主”:打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师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身为教师,不仅要进德修业,更要为人师表。“十四五”规划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我校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师德师风的建设,通过一系列的师德师风专题会激励了全体教师坚定职业信念,恪守职业道德,树立良好教师精神风貌,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学校还十分注重培养教师的能力,不断挖掘教师的潜能,让学校成为教师发展和成长的舞台。近年来,我校注重培养教师的自主专业发展能力,通过读书会、观摩等活动形式激发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提升自主发展的内驱力,力争涌现出市级、区级骨干教师和学校骨干教师、新秀教师,提高优质课、优秀论文、案例等在各级比赛中的质量,逐步形成高素质教师队伍,成为良都小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四)“ 至善向上”:构建基于生活劳动的三维课程体系

基于学校实际和发展目标,近年来,我校在逐步探索构建基于生活劳动的三维课程体系。这个“三维”包括三个层面:内容目标、活动方式、协同育人。

1. 内容目标上的三维:真、善、美教育

(1)真的教育:草本项目与快乐农场结合的课程体系

我校积极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学校的劳动实践基地向各班开放。鼓励各班级因地制宜栽植多种类的花草、农作物,培养学生爱自然、爱探究、爱劳动的能力。

此外,积极建设“劳动光荣”的校园文化,表彰宣传劳动实践优秀学生,在学生中树立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同等重要的理念。结合学校今年申报成功的市级课题《基于侨乡传统本草文化的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挖掘劳动教育素材,广泛开展以劳动实践为主题的班会、手工作品制作、劳动技能展示等活动。开设与劳动实践有关的学生社团、兴趣小组,结合植树节、五一劳动节等时间节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主题教育活动。

(2)善的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铸魂育人结合的课程体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积累创造的精神财富,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特性和自强自立的品格。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为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本年度学校成功申报了“中华吟诵实验学校”、中山市优秀传统文化实验学校,结合实验学校的要求,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学校积极举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通过晨诵、午读、亲子诵读,每周开设专门的课程,让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走进课堂。学生准备《中华经典诵读》教材,各语文教师购买吟诵学习机。大力推动经典诵读活动,根据学生学龄段进行分层式诵读体验。语文科组群策群力,创新诵读方式,摸索、实践“读经典、唱经典、演经典、用经典”的经典诵读范式,打破传统死记经典的古板行为。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让经典诵读灵动起来,让学生在诵读经史子集中感悟经典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爱己、爱人、爱家、爱校、爱国的能力,让学生活学经典,在经典的浸润中提升人文素养。

(3)美的教育:教育教学与心理健康结合的课程体系

美的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也同样重要。我校重视全校师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不断提高全体教师的心理教育意识,组织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等理论知识。将心理教育工作渗透至学科教学之中,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保驾护航。同时,开放学校的心理辅导室,让师生始终保持积极、主动、进取、奋进、独立、自信。并适时开发学校的心理教育校本教材,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2. 活动形式上的三维:班级活动、学习活动、生活劳动

我校以“最美班级”评选活动为载体,建设浓厚的班级文化。各班十分重视班级建设,班级环境不但优美,而且将特色与传统文化、劳动和习惯等结合起来。各班特色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有烹饪、风筝、教具、漫画,还有颇具特色的刺绣、捏陶人、中草药等,积极打造“一班一特色”的班级活动。

学校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工作思路,把综合素质培育融入到教育教学中。建立健全日常习惯礼仪、兴趣社团、校园艺术节等活动的规划与实施规范,稳步推进,构筑有活力的学习生活。结合学校的劳动实践基地和劳动实践课程,我校也在扎实开展学生的生活劳动教育,让学生走出教室,甚至走出校园都能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不断提高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

3. 协同育人上的三维:家庭、学校、社会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上,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力量,缺一不可。为更好地融合学校和家庭的力量,为学生成长提供亲情的支撑与学养的培育,我校通过家庭教育讲座、家长会、亲子才艺表演大赛、亲子义卖等活动加强家校间的联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坚实的动力。此外,社会也是育人的重要力量。我校通过“亮亮带你游良都”德育特色研学实践等活动融合社会的教育力量,一起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五、建设学校文化的保障

1.组织保障。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成立学校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由林泳瑶校长担任组长。领导小组加强对学校文化创建工作的宣传发动和过程性指导管理,激发广大师生的参与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2.制度保证。以推进学校文化发展为核心,不断制定和完善配套机制和各项规章制度。

3.过程保障。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个环节,使每一个环节都体现学校文化的提升。每一次活动要有完整的活动方案,做到活动有计划,有总结,有反思。保存好活动的图片、音频、视频资料,通过资料见证学校文化发展的历程。

4.师资保障。加强对全体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形成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氛围,完善校内沟通机制。

5.科研保障。以课题申报为契机和抓手,强化教科研工作,建立与我校文化建设相适应的科研课题、科研规划。用课题的研究,引领推动学校文化的实验与实践,解决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实际问题,确保建设工作有效、可持续发展。

6.评价保障。建立多角度、全方位的多元评价机制,并推进学校文化传播。

7.经费保障。加大学校文化建设的资金保障力度,通过开展学校文化建设培训、专题研讨、经验交流、专家报告会和成果展示等形式,引领和推进学校文化创建工作。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从文化理念、发展方向、保障措施等角度出发,规划良小“以人为本,尊重生命个体”的文化主题,着力进行文化打磨,希冀将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颗颗“珍珠”串成“项链”,深耕厚植良小这块沃土上的幼苗,开发学校的新时代精神,进而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小文化”。

猜你喜欢

劳动育人学校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