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人民至上的逻辑理路

2021-03-08王远才

行政与法 2021年1期
关键词:人民性中国共产党群众

摘      要: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坚持人民至上是文化逻辑、历史逻辑、政治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统一,是衡量每一名共产党员、每一名领导干部政治素养的重要标尺,也是治国理政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关  键  词:人民至上;人民意识;实践逻辑

中图分类号:D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07(2021)01-0008-07

收稿日期:2020-08-03

作者简介:王远才,中共涟源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为地方治理现代化、党的建设。

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落实到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去。”[1]人民至上是指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人民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坚持人民第一性,表现出的是党员干部清正廉洁、无私奉献、利他助人的精神品质。具体而言,人民至上就是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始终维护人民利益;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始终增进人民福祉;始终为人民服务。人民至上的内涵意蕴需要从文化、历史、政治、理论、实践五个维度系统把握。

一、坚持人民至上的文化逻辑

文化维度是思考问题、解释现象的重要维度。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行为习惯以及国家机构、机制、制度等总是带着文化的影子、文化的基因。所以,人民至上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传承。所谓民本思想概况起来就是爱民、安民、顺民、利民、得民(心)的治国哲学。如“德莫高于爱民,行莫贱于害民”“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等民本思想,其核心都是强调“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本思想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精华,其影响是深远的。中国共产党是民本思想的积极践行者。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谋篇布局、改革发展、脱贫攻坚:“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2]“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3]“脱贫攻坚工作要实打实干,一切工作都要落实到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切实防止形式主义,不能搞花拳绣腿,不能搞繁文缛节,不能做表明文章”,[4]“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5]“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6]是中国共产党人具有强烈人民意识、坚持人民至上的生动体现。新时代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重视发挥人民在国家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坚持人民至上是汲取了中国传统治国理政的智慧,也是中华民族固有的民本文化基因的延续。

二、坚持人民至上的历史逻辑

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贯穿始终的是人民。历史反复证明,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7]因此,必须“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8]

党始终把人民置于最高位置,人民是党的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在成立之初就把人民解放、民族独立、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党的二大明确提出党的最低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立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9]党的最高纲领是“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10]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经历了万分危险、生死一线的土地革命,经历了艰难困苦、夹缝生存的抗日战争,经历了蒋美联合、大兵壓境的解放战争,历经28年的浴血奋战,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打碎了一个旧世界,建立了一个新世界,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在28年的生死考验、流血牺牲面前,没有舍我为民之精神,没有共产主义之信仰,中国共产党就不可能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由革命党变执政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牢牢抓住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在文化战线上,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促进文化大发展、大进步、大繁荣。在经济战线上,“促进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提高社会生产力,基本上形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11]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牢牢抓住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带领全国人民解放思想、艰苦奋斗、团结一致向前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特区到沿海、沿江、沿边开放,从入世谈判到成功加入世贸组织,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持续高速发展,逐步解决“先富”问题,初步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牢牢抓住“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2]更加关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重视公平正义、民主法治、文化健康、安全共享,“切实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13]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国梦深入人心,反腐倡廉深得民心,“放管服”改革成效显著,经济稳中有进,社会和谐稳定,文化自信彰显,生态持续改善。

党始终是依靠人民的,人民是党最大的依靠力量。广泛发动群众、充分依靠群众是党从小变大、从弱变强,赶走日本侵略者,打倒国民党反动派,逐渐成为执政党的制胜法宝。在土地革命战争中,面对敌人的围剿,是人民群众给了党立足之地,保存了革命火种,保留了星星之火,才有了后面的燎原之势。在长征途中,红军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人民群众踊跃参军并为红军提供大量的军需物资和军费。可以说,没有群众的支援,就没有长征的胜利。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坚定主张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紧紧依靠人民,动员人民,开辟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伟大的人民战争,逐渐成长为抗日的中流砥柱。在解放战争中,党能够在短短四年战胜国民党,其根源在于建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赢得了民心。在淮海战役中,“动员起来的民工累计达543万人,向前线运送1460多万斤弹药、9.6亿斤粮食等军需物资。陈毅曾深情并形象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14]这是人心向背的最生动写照。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发展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15]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党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6]为评判标准,积极回应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激发最伟大、最持久的民间力量,持续推动改革开放,实现经济高速发展,创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12年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17]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出台中央八项规定,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精心部署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擘画雄安新区发展蓝图,大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全力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为根本追求,以加强党的建设为重要基础,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路径手段,团结上下、凝心聚力,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力进军。

三、坚持人民至上的政治逻辑

坚持人民至上是政治要求。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也是政治的永恒追求。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世界上的任何政权忽视人民、小觑民心都将逃不过被颠覆的命运。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毛泽东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立为党的根本宗旨,强调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属于人民的,解放战争的胜利也是属于人民的。“各级政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各级政权机关都要加上‘人民二字。”[18]在毛泽东心中,人民是第一位的,党是第二位的。邓小平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强调“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19]江泽民强调,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胡锦涛强调,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习近平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21]“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22]“我们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23]习近平始终以“不负人民”的强烈责任,“我将无我”的精神境界,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奉献自己。

从中国共产党的历代领导人对于人民的相关理解和表述可以发现,中国的政治话语体系处处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强烈的人民意识和人民至上理念。中国政治话语体系的最本质特征就是人民取向性,闪耀着人民性的光芒,再一次证明了人民在政治理论和政治实践上的第一性。因此,重视人民、坚持人民至上,不是历史的昨天与历史的今天的巧合,这是政治的要求,更是真理所在。

一个政党要想实现长期执政,一个国家要想避免动乱,必须代表人民的利益,维护人民的利益,谋求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为劳苦大众而生,为穷苦百姓翻身做主人而革命,为人民富裕幸福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是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实现了与人民利益的一致与统一。党自始至终没有自己的私利。正如《中国共产党章程》所规定的: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

四、坚持人民至上的理论逻辑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具有鲜明的人民性,都表达了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民观,都闪耀着人民思想的光芒,是人民至上理论的体现。人民性是党的指导思想自始至终的理论品质。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全人类的解放和共产主义为旨归,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在共产主义社会,人摆脱了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对“人的依赖关系”,也摆脱了商品经济条件下对“物的依赖性”,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24]马克思列宁主义坚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决定历史发展的是“行动着的群众”。[25]同时,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26]毛泽东思想的立足点是人民,人民性贯穿其中,凸显了毛泽东思想理论创作上的人民性。毛泽东思想的人民性是我们干好工作的指南,至今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如为人民服务,“我们一切干部,不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27]人民创造历史,“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28]向人民学习,“只有代表群众才能教育群众,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29]邓小平理论的人民性体现在以符合人民利益作为决策的准则上,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民群众的实践作为理论的源泉,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丰富的养料和智慧,善于概括人民群众的新鲜经验和生动创造;以人民利益作为价值判断的最高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在本质上是为人民谋利益这个最高标准的具体化。[3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广泛而深刻的人民性”。[3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其价值内涵是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用好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是发展,其价值取向是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人民的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执政为民,其价值目标是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33]“人民性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属性和灵魂,是贯穿于其理论和实践全过程的红线”,[34]主要体现在科学发展终极目标的人民性——“发展为了人民”、科学发展根本动力的人民性——“发展依靠人民”和科学发展价值尺度的人民性——“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三个方面。[3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着丰富的、深厚的人民性,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本质内涵和精神实质。”[36]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性可以从三个维度来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视人民群众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动力之源;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党的历史任务;把是否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是否有利于新时代中华民族复兴作为判断一切工作的价值标准。[37]

五、坚持人民至上的实践逻辑

政治上重民。人民是最重要的政治话语之一,重民是政治的根本要求,政治上重民就是要保证人民在国家中的主人翁地位。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公仆,不能凌驾于人民之上,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38]“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39]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坚持人民民主,“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40]“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41]

经济上为民。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990865亿元,比去年增长6.1%,[42]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比前一年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8%。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559元,比前一年增长8.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5%。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2%,比前一年下降0.2个百分点。[43]我国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民是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经济的价值定位,为民也使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经济有了最大的动力来源——人民群众的集体意识、勤劳奉献。我国在“发展为了人民”这一根本原则下,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的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坚持让发展成果、改革红利惠及到更多人,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

文化上育民。每一个人都是文化的载体和文化的传播者,文化兴、文化强需要每一个人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伟大革命文化,学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兼容并蓄,不断焕发光彩。文化建设是其他领域建设的基础,没有文化的底色,也就没有了灵魂。民族复兴离不开文化复兴,民族自信离不开文化自信,中国人最应该有的就是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最大底气。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44]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45]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人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46]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47]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生活。”[48]

社会上惠民。民生持续改善,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连续7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49]“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50]2019年,城镇新增就业1352万人。社会养老保险覆盖9亿多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5亿多人。[51]“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52]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没有人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的根本原则,“在全国范围调集最优秀的医生、最先进的设备、最急需的资源,全力以赴投入疫病救治,救治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53]

生态上利民。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54]“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55]“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56]“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妇孺皆知,美丽中国建设持续推进、成效卓著、有目共睹。“保护生态环境应该而且必须成为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57]要“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58]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坚决制止、严厉惩处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打赢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59]学懂弄通坚持人民至上的文化逻辑、历史逻辑、政治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是坚持人民至上的前提。坚持人民至上,从本质上讲就是要求广大党员始终相信人民至上的真理性,始终在实践中奉行人民第一性原则,始终树牢人民意识,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的,党代表人民的利益,“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60]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不能有高于人民优于人民的感觉。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告诫,也是党实现长期执政的根本遵循和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22][53][60]习近平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EB/OL].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0-05/22/c_1126020694.htm.

[2][4][5][6][7][8][13][19][5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03,92,92,40,40,40,103,5,392.

[3][17][20][21][56][5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98,97,4,5,208,208.

[9][10][14][18]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6:43,44,329,336.

[11]陈晋.1949—1979:怎樣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成就与失误[J].湘潮,2019,(6).

[12][23][38][39][40][41][44][45][46][47][48][50][52][59]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1,50,36,36,37,37,41,42,42,43,44,46,47,44.

[15]曲青山.人民共和国69年的光辉历程和历史启示[J].求是,2016,(19).

[16]邓小平文选(第三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2.

[2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7-108.

[2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04.

[2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85.

[27][28][29]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43,1031,627.

[30]金钊.人民性:邓小平理论的显著特征[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3,(7).

[31]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年7月1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2.

[32]钱莉.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人民性[J].辽宁工学院学报,2014,(3).

[33]杨治华.试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人民性[J].南京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34]杨东柱,周前程.人民性: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属性[J].前言,2012,(23).

[35]汪荣有,段建斌.人民性:科学发展的本质[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0,(6).

[36][37]夏玉汉.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性[J].学术探索,2018,(10).

[42][43][51]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国家统计局,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002/t20200228_1728913.html.

[49]习近平: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20-03/06/c_1125674682.htm.

[54]习近平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EB/OL].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lh/2016-03/10/c_1118286141.htm.

[55]习近平在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9-04/28/c_1124429816.htm.

(责任编辑:苗政军)

猜你喜欢

人民性中国共产党群众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
廓清党性与人民性关系的认识误区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5
始终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内在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