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非洲铁路项目看中国发展模式
2021-03-08
美国《华盛顿邮报》3月6日文章,原题:从两个非洲大型铁路项目看中国的发展模式今年1月,中国政府同意肯尼亚推迟偿还中国进出口银行的2.45亿美元贷款。这次缓期还款可能让肯尼亚政府松了一口气。
但一些经济学家质疑该项目的财务可行性。批评者说,肯尼亚的铁路项目是中国放债及中国在非洲影响力日增的又一个例子。许多评论家表示担心中国在非洲和其他地方的“一带一路”倡议下越来越多的项目,可能会颠覆基于法治和高环境标准的西方发展融资模式。
笔者对中国在东非的两个大型铁路项目——蒙内铁路和埃塞俄比亚的亚的斯亚贝巴-吉布提项目(亚吉铁路)——的研究表明,对中国颠覆发展准则的担心可能是错误的。
在2020年3月的一篇文章中,笔者详述了中国政府和国有企业是如何将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优先事项的。但这两个大型铁路项目表明,企业社会责任的落实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当地的条件。笔者的研究表明,中国政府鼓励本国组织和企业遵循东道国政府的指导方针。有时,这意味着中国企业采用笔者所说的“适应性治理”。
需要说明的是,中国政府从2000年开始就积极努力提高中国国有企业和银行的企业社会责任。中国政府日益认识到这关乎本国的国际声誉,因此大力推动国有和民营企业在海外经营的更高标准。数百项中国法规和准则要求中企尊重当地的习俗和文化,履行社会责任,保护劳工和环境。
表面上看,蒙内铁路和亚吉铁路存在诸多相似之处。然而,这两个项目的结果却不同。
在肯尼亚,政府要求中国公司遵守当地法规,确保可持续经营。与该项目中方经理的访谈表明,尊重当地法律对于降低经营风险、避免环境和劳工纠纷以及惩罚措施至关重要。
而在埃塞俄比亚(以及吉布提),企业社会责任的法规和实施较弱。参与亚吉铁路项目的中企起初在塑造环保和社会责任形象方面的努力不那么一致,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也不太活跃。
如果中国真的想创造挑战西方模式的另一种发展融资模式,那么目前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当前,在世界各地经营的中国企业倾向于按照当地的商业惯例来做,而不是遵循中国政府的企业社会责任准则——这可能意味着它们要适应东道国的监管空白。▲
(作者玛丽亚·阿黛尔·卡拉伊,陈俊安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