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近世到近代的文体变迁

2021-03-08郝文文

文化学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江户汉文文体

郝文文

文体包含风格和形式。风格是作者的写作风格和特点,形式是文章的类型和体裁。在研究日本语言史的过程中,对文体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但是,中国学者关于日本文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です”“である”的误用和教学上,对于文体变迁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拟从文体定义、影响文体因素、文体特征、文体代表作品等方面入手,探究日本近世到近代的文体变迁。

一、江户时代至明治时代的文体变迁

自江户时代至明治时代,受政治变革和以言文一致运动为代表的文艺思潮的影响,日本的汉文体、和汉混淆文体、拟古文体、俗文体、雅俗折中体、口语体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对当时的文学、语言学、教育学等造成很大的影响。下文将从历时的角度探究分析各个文体自江户时代至明治时代的变迁。

(一)汉文体

汉文体是相对和文体和汉文训读体而言的一种文体。在江户时代,政治实权掌握在武士阶级手中,儒学和朱子学作为政治理念受到统治者的喜爱。与此同时,政府对学习汉文实施奖励政策,尊重汉文的风气日益昌盛[1]314。因此,在江户时代,汉文体占据了重要地位。尤其是在江户时代后期,文人们十分注意文章的主题和段落。海保渔村的《渔村文话》和拙堂的《拙堂文话》都具有上述特征。到明治时代,汉文体依旧十分盛行,明治七年(1874)出版的《柳桥新志》与明治九年(1876)出版的《东京新繁盛记》等也都是用汉文体所写。

(二)和汉混淆文体

和汉混淆文体是指在汉文中夹杂假名的文体。江户时代初期,汉文学者常常使用汉文混淆文体来书写偏日常和具有启蒙意义的文章,林罗山的《三德抄》、室鸠巢的《骏台杂话》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1]392。至江户时代后期,和汉混淆文体因为其文艺性被归入读本(1)江户后期小说的一种,不同于以绘画为主的草双纸,而是以阅读文字为主的本子。。读本在量和内容等方面和黄表纸、草双纸不同,它主要以上层社会的读者为对象,在此时期,以汉字为主的和汉混淆文体是最合适的文体表现形式。

(三)拟古文体(雅文体)

拟古文体又被称为雅文体,主要是由国学者和歌人模仿平安时代的和歌或具有日本古典风格的作品而产生的一种文体。在江户时代及明治时代,也被称为雅文。在江户时代,随着国民自觉性的不断提高,此时尊重古典文化、倡导回归古代文学成为一种风尚,学者开始使用雅语以及修辞手法来书写浅显易懂、清新雅致的文章,这些文章被称为拟古文。其中,以贺茂真渊、加藤千阴、村田春海、本居宣长等国学者的作品为代表[2]。由于拟古文体没有借助汉文的力量,表现力不足、缺乏实用性,至明治时代已不怎么使用。

(四)俗文体

俗文体是指使用日常词汇来书写通俗易懂内容的一种文体。在江户时代前期,假名草子(2)江户初期流行的用假名或夹杂假名写的物语、小说、教导书、地方志等的总称,具有实用性、教导性、娱乐性等特点。作为俗文体的一种,以物语、小说等为题材,内容通俗易懂,具有较高的文艺价值,代表作品有《可笑记》《两个比丘尼》等。1688—1703年,京都、大阪一带流行的大众小说被称为浮世草子。浮世草子作为俗文体的一种,摒弃了假名草子的说教形式,正面描绘市井生活。代表学者有井原西鹤、西泽一风、都锦、江岛其碛等,代表作品有《好色一代男》《日本永代藏》等。到江户时代后期,庶民势力不断崛起,假名草子、浮世草子、俳句(3)由音节分别为五、七、五的三个固定形式句子组成,并包含季语的日本独有的短诗型文学形式。等不断得到发展,其共同的特点都是口语性较强。至明治时代,俗文体仍旧不断发展。

(五)雅俗折中体

雅俗折中体是书面语用雅文写,会话文用口语来写的文体。其发展时期为自江户时代至明治时代前半期。在江户时代前期,近松门左卫门的文章被称为雅俗折中体,其特点为虽文言文色彩强,但也带有会话文的成分。具有古典色彩的美文和浅显易懂的会话文相结合,在表现上产生独特的效果。在江户时代后期,因雅俗折中体的自身特性得以发展,对文艺的各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明治时代,尾崎红叶、幸田露伴和樋口一叶的文章也常使用雅俗折中体。代表作品有幸田露伴的《五重塔》、樋口一叶的《浊江》《青梅竹马》等[1]457。

(六)口语体

口语体是基于会话而发展出来的一种文体。它通过明治时代中期的言文一致运动得以确立,在现代仍被普遍使用。江户时代前期,类似《尼姑庵物语》这种毫无生活体验之感的教训规诫的作品很多,虽然尚未称得上是文艺作品,但是从《醒睡笑》等作品中可以看出书写风格向假名草子展开。而且,对文章内容的推敲虽不明显,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当时的人情世态[3]。江户时代后期,口语体的影响波及了文艺的各个方面。在戏曲上,口语体的写实性被关注。另外,在此时期,受口语体的影响,洒落本(4)江户时代后期主要面对江户市民的青楼文学。也得到了发展。私人的信件和自传体等也多选择口语体,《梦醉独言》就是代表。明治时代,口语体继续发展,与此同时,汉语直译体、普通文和欧文直译体受明治维新的影响,也得到不断发展。

二、言文一致运动

中世以后,书面语和口语独自发展,两者渐行渐远。到明治时期,随着读写的阶层不断扩大,人们深感不便,于是兴起了言文一致运动(5)根据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会话语言书写文章,尤其指以明治时期为核心开展的文体改革运动。。1867年,前岛密向德川庆喜将军提出“汉字废止之议”,主张为了将来国民教育的普及和日本文明的发展,在学习上以及日常的文章上废除汉字,采用简易的假名,在文体上,书面和口语应一致。前岛密的主张被视为日本言文一致的开端。1887年,二叶亭四迷的小说《浮云》尝试“ダ”体,山田美妙的《蝴蝶》使用“デス”体等,这使言文一致运动得到更进一步发展[4]。

到1889年,幸田露伴、尾崎红叶提倡使用雅俗折中体,评论界的德富苏峰创立民友社并主张使用欧文直译体,加之落合直文提倡的新国文运动的不断发展,导致日本文坛界处于文体割据的时代。与此同时,二叶亭四迷、坪内逍遥从小说界隐退,言文一致运动陷入了停滞期。随后,尾崎红叶在1892年的《二人女房》中采用了“である”体,川上眉山、田山花袋、小杉天外、泉镜花、岛崎藤村也开始用“である”体书写。1900年3月,以《言语学杂志》为据点的新锐的言语学者意识到口语的价值及其研究的重要性,对文体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尤其是藤冈胜二的《言文一致论》、保科孝一的《关于国语调查委员会决议事项》等关于言文一致的论文的发表,使得近代文体意识逐渐被确立。1910年,武者小路实笃、有岛武郎等人创刊《白桦》杂志,进一步促进了近代口语文体的确立。

1945年8月,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失败,支撑旧文体的基石彻底瓦解。伴随着民主势力的兴起,旧文体彻底被清除。在1946年颁布诏书宣布政府公文采用“である”体,与此同时,采用口语体的《日本国宪法》的公布对日本的文体史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946年,诏书、公用文以及新宪法都相继采用了口语体,这标志着言文一致运动在1946年画上了终止符。言文一致的运动不仅对文艺领域产生了影响,也对政治、教育、科学等一些新的领域产生了影响。特别是从明治三十七年(1904)开始,日本全国范围内小学最初使用的教科书《寻常小学读本》中全面采用了口语体,这对以后的国民语言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另外,法令文等公文中长期使用文言体,自战后昭和二十一年(1946)政府机关公文中采用了“である”体和“ます”体后,也实现了公文的口语化。

言文一致运动对日本文体史的发展至关重要,它不仅是日本近代文学的产生和成长不可或缺的大事,也是日本近代文化的前进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运动。

三、结语

探究日本的近世到近代的文体变化发现:汉文体受儒学、朱子学的影响,在近世和近代的地位都相对比较稳固;读本、黄表纸、草双纸等在和汉混淆文体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在江户时代,在本居宣长、贺茂真渊等国学家的推动下,拟古文体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由于其表现力不足,缺乏实用性,最后逐渐消逝;至江户时代后期,俗文体随着庶民势力的崛起,加之口语性较强等优点,不断得到发展;雅俗折中体因其古典韵味文和浅显易懂的会话文相结合的特点,对文艺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言文一致运动与欧洲各国的近代文体革命相匹敌,在日本文体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江户汉文文体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征稿简则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征稿简则
From Monroe to Mishima:Gender and Cultural Identity in Yasumasa Morimura’s Performance and Photography*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建材与城市规划的时代烙印——论日本江户火灾的得与失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黑城出土汉文遗书叙录》中TK133叙录辨正
葛汉文、林佳萱文章英译文
江户日本的情报分析及世界认识
地图所见江户日本的国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