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方言名词和动词词尾“的”
——以哈阜片内蒙古通辽为例
2021-03-16凌满婷
凌满婷
随着现代语言学的诞生和发展,方言作为一种语言资源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东北话内部分为吉沈片、哈阜片和黑松片,笔者以哈阜片内蒙古通辽地区的东北话为例(以下简称“东北话”),分析东北话名词和动词词尾“的”。东北话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之一,方言和普通话互相借鉴和吸收,但方言本身始终具有独特的词汇语音,以区别于普通话。东北方言口语里面的“的”是一个比较特别的字,与普通话里的“的”相比,在东北方言中承担了更多的职责。
一、名词后面作构词成分的“的”
(一)代替普通话里的“子”作名词词尾
普通话中,“子”作构词语素作名词词尾非常普遍,如房子、车子等。东北话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但在东北话中却很少或者基本见不到普通话里面的“子”。例如。东北话中“孩子”为“孩的”,“桌子”为“桌的”。普通话里以“子”作词尾的用法在东北话里一般用“的”代替,这种用法具有普遍性。如表1所示。
表1 东北话以“子”作词尾的词与普通话的对应情况
表1中的词语在普通话和东北话中有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可以得出,普通话中所有以“子”结尾的名词在东北话中基本都可以简单地用“的”代替。
(二)普通名词后带“的”
普通话中某些不以“子”作结尾,构词形式比较完整的名词后面也可以带“的”,甚至这类名词后带“的”的用法更普遍,如窗帘称为“窗帘的”,蚂蚱称为“蚂蚱的”。东北话里这类带“的”的名词比较多,涉及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些词语后面的“的”不是必不可少的,在日常对话中,词语后面不加“的”不会引起歧义或不适,但是更倾向使用带“的”的用法。如表2所示。
表2 东北话中普通名词后带“的”的词语
表2中的词语是普通话词语在东北方言中相关词语的相应表达方式,从中可以看出,东北话里普遍在词语末尾都带上“的”。东北话中“的”像普通话“吃的”“喝的”一样有名词词尾的意味,但是东北话中“的”用作名词词尾没有明显的上位词含义,它不用指代某一类事物,而指具体的某种事物。如“眼珠的、水管的”,它们代表具体事物名称,作为构词成分加在名词后面而不改变词性和意义。另外,东北话倾向于在词语后面加“的”,但不是必需的,带“的”的词语有凑足音节和白话的意味。
通过以上对东北话中作词尾“的”的名词整理情况,发现以下基本事实:第一,东北话中“的”作名词词尾情况非常普遍;第二,东北话中“的”作名词词尾的适用范围比普通话“子”作名词词尾的范围更广泛;第三,东北话中包含一些具有方言特色的名词格式。
(三)东北话里“的”作名词词尾的依据来源
东北话中“的”作名词词尾读轻声,在山西忻州方言、河北邯郸方言和河北临漳方言中,有对应的语言现象。晋语忻州方言中“子”读[t],河北晋语、邯郸话也读[t]。如在邯郸地区,冷子[t](雹子)、房子[t][1]。河北临漳方言中也有大量以“的”作名词词尾用在一般名词、称谓、时间名词及约数名词后面的现象,如“蚊的、饺的、大舅的”[2]等。
几个方言区内出现相同的语言现象不是偶然,这与东北话的来源有关。东北官话是在本地话、河北话和山东话的基础上形成的[3],清末民初闯关东时期,是以这三个地区的移民为主的。大量移民的融入,使东北地区的语言最终实现由满语向汉语的转变[4]。而且,语言之间是相互影响、借鉴和吸收的,山西方言分布在我国山西省境内及相邻的内蒙古、河北、河南、陕西的部分区域,临近的地理位置也为语言相互接触提供了条件。东北话中名词后带“的”这种现象,与河北临漳方言和山西吕梁的名词词尾也带有大量“的”的语言事实,也说明了东北话与河北话、山西话的密切联系,显示了东北话与河北话、山西话同源异流的历史渊源。
(四)几种方言中共有但含义不同于普通话的典型词语
例如,“车的、母的”,在东北话中特指“自行车”和“雌性动物”,这两组词具有浓重的方言色彩,它们构词形式与普通话类似,但是含义与普通话有别。“车子”在普通话里常指“汽车”,而在东北话中指“自行车”。“母的”在东北方言里是“雌性动物”的意思,是名词;普通话里“母的”没有名词形式。
“车的、母的”在山西永济、洪洞方言里写成“车子、母子”,词义也是“自行车”和“雌性动物”。另外,山西方言里“数量结构+子尾”的形式东北话里也存在。比如,“一沓子、一溜子、一阵子”,东北话里对应的说法是“一沓的(一摞)、一溜的(一排)、一阵的(一段时间内)”。
通过以上分析,结合东北话的来源以及河北、山西方言里共同使用的词语,可以对东北话中名词词尾众多的“的”来源作出推测:东北话中名词词尾“的”的来源应该与河北话名词词尾的“的”一致。武建宇、冯荣珍谈到河北临漳方言的名词词尾“的”来源有两个:一是上古汉语“者”的“名词性成分+者”;二是“者”在发展过程中,替代“之”作结构助词“名+者”的用法,出现表达形式混同、含义有别的结构[2]。
二、动词后面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动作反复进行的“的”
(一)东北话中“的”作动词词尾的例证
东北话中,动词后面的“的”用来表示动作正在进行,用法相当于普通话中的“着”。普通话中“坐着、躺着”在东北话中一般说成“坐的、躺的”,东北话没有“着”助词,“的”基本替代“着”。东北话中动词后带“的”与普通话对用情况比较简单,如表3所示。
表3 东北话动词后带“的”的词语
表3中东北话这些独特的方言词语体现出自身的语言特点,显示了一个方言区内独特的词语构成方式,有利于分析方言的发展演变。“的”跟在动词后的用法,更多是承担了普通话中“着”的功能。那么,东北话为什么会出现“的”和“着”不分的现象呢?
(二)东北话中“的”作动词词尾的依据和来源
“的”跟在动词后代替“着”的用法,和东北话中(V+)“着”句式的来源及东北话口语中平翘舌不分有关。马思周、李海洋两位学者在《北方汉语(V+)“着”字的语音史》中谈到“东北方言里动后‘着’”的现象。(V+)“着”句式中,“着”字在语音发展演变中,方言音变经过了由“着”字变化为“子”“只”(着的变音)的演化过程,这是由于“着”音与“子”的口语音相近似,所以(V+)“着”字写成“子”是可能的。另外,东北话平翘舌不分,“只”读为“子”是本地的常见现象[5]。由此可知,现在东北话中名词和动词后加“的”的原因,是与语音演变过程中都经历了变为“子”音的演变过程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北话中,动词后的“的”已经被“着”替代,但是名词后带“的”的现象依然存在。
三、结语
现实生活中,地域上相邻的各方言之间相互接触、影响,普通话的推广也使方言受到冲击。近几年来,新兴的词语如手机、化肥、汽车、WiFi等,东北方言区的人在称呼这些新词的时候,已经悄悄地去掉了“的”,无论在什么场合,人们再也不说“你手机的在哪买的?我也想买一个”或者“你家汽车的好用吗?”这样的话,但是普通话以“子”作词尾的“的”的用法还继续保持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