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时代经济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
2021-03-08李娜娜彭志胜
李娜娜 彭志胜
(安徽建筑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也使得经济学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变得任重而道远(戚聿东和褚席,2020)。[1]然而,愈演愈烈的数字革命、日益扩大的就业压力、逐日递增的多元化社会需求与持续强化的应试教育,给中国经济学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经济学人才培养需要立足于新时代中国发展历史定位,结合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力度,从而为新时期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学术界从不同角度对经济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进行了探究,如刘海波和王宇婷(2019)以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为例,认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需要从以人为本,加强软、硬件环境建设三个方面着手[2];鲍建华等(2019)在综合分析测量经济学专业创新能力的基础上,认为经济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完善考核机制,强化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推广产学研发展模式[3];杨璐溢和汤程桑(2020)在定义经济学创新型人才的内涵的基础上,就经济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路径模式进行了分析。[4]以上研究为本文探讨经济学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但是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如何适应数字经济发展,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数字经济时代经济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分析
我国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对于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因此从数字经济视角探讨经济学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完善我国经济学学科体系的重要途径。
(一)数字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取得了突出成绩。从规模上看,2019年数字经济增加值高达35.8亿元,为2005年的13.76倍,占GDP的比重是2005年的2.55倍。在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率自2014年以来均在50%以上,其中2019年高达67.7%,均高于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促进就业方面,2018年数字经济领域能够提供就业岗位1.91亿个,占当年总就业人数的24.6%。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数字经济专业技术人员短缺对经济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了迫切要求
数字经济的兴起拓宽了就业市场新的发展方向,但是,我国数字经济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数字经济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的现实情况。领英中国智库的研究表明,在人工智能领域,美国的从业者数量高达85万人以上,印度15万,而中国不足5万人。在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加快经济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可以为数字经济人才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同时,加快数字经济人才队伍建设,也能够为我国数字经济迈向新的发展阶段奠定坚实基础。
(三)经济学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满足数字经济发展的需要
现阶段我国传统经济学学科体系的培养模式和路径很难与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相适应,同时,学科体系的固化也严重制约了经济学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考虑到新发展阶段数字经济人才较大的人才缺口,有必要立足数字经济视角,寻求经济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和模式,积累数字经济人才培养经验,满足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最为重要的是,立足于数字经济视角研究经济学创新型人才培养对于高校发挥学科和资源优势,健全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经济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社会发展离不开经济的支撑作用,经济学专业就业前景良好,因此也成为不少学校的热门专业。据统计,全国开设经济学专业的高校有500多个,占招生本科院校的80%以上,同时招生人数也达到高招人数的15%。因此,在拥有庞大的经济学专业学生的情况下,加强经济学创新型人才培养对于高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现阶段经济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仍然存在以下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经济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有待增强
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上课内容更加偏向于对经济学经典理论的教学阐释,实践性教学环节较为缺乏,这就使得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启发较为薄弱,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较大脱节。同时,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由于与政府、企业以及事业单位的协调互动机制较弱,较难建立起长期合作的教学实践基地。另外,在分析多数高校经济学专业的教学计划时可以发现,实践教学占整个教学计划的比重不到10%,同时实践教学经费较低也减少了学生社会实践的机会。此外,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往往安排在大四学年,虽然有少数学校会组队带学生实习,但多数学校仅通过让学生自主实习来完成这一教学任务,而且,处于大四学年的实践教学经常会与学生考研、找工作等现实情况相冲突,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任务,学生也不得不参与,但积极性不高,与理工科专业学生实习可以进入工厂、实验室来熟悉本专业工作相比,经济学专业学生仅能从事行政事务等基础类工作,锻炼程度不够,这就这使得实习效果不显著,进行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因此在经济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实践环节。
(二)经济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落实和培养特色有待提升
随着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对经济学专业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但是纵观多数高校现有经济学人才培养的特色和目标落实仍与我国经济发展存在诸多结构性不匹配现象。在传统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多是注重课堂理论教学和实验室教学,对于实践教学以及第二课堂体系建设重视程度不高;在课程开设方面也多是注重对于经典、传统课程的涉及,较少接触新兴的经济学发展方向的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人才培养特色不鲜明,无法与众多高校经济学专业区分开,从而缺乏核心竞争力。因此,在经济学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高校需要紧跟经济发展方向,加快具有核心竞争力和专业特色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三)经济学专业师资队伍的创新培养动力不足
经济学专业的教师多数是经济学专业的硕博士,虽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但实践经验较为缺乏,无法较好地组织产学研合作教学,尤其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另外,多数从事经济学专业教学的年轻老师,在承担繁重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完成相应考核和评聘机制中的科研任务,但是对于双师型、复合型教师的培养和鼓励政策较为缺乏,这就无法激发教师投身产学研合作的积极性,尚不能将最前沿的科研成果与课堂教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导致教师日常教学和科研工作严重脱节,降低了高等学校中经济学专业的教学质量,严重阻碍了经济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
综上,经济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不容小觑,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加快经济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对于适应新发展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四、数字经济时代经济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
数字经济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途径,面对数字经济对经济学创新型人才的强大需求,本文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经济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路径。
(一)明确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要以培养经济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填补数字经济发展人才缺口为目标,结合国家以及地方对数字经济专业人才的特色化需求,对经济学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就业形势进行调研和分析,结合高校自身经济学发展现状,建立起科学规范、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经济学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体系。一方面在经济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方面体现出社会需求以及能级要求,为特色培养方案的制定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也要体现出对于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关注,增强课堂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力度,提升学生独立思考和行动能力。
(二)制定经济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
在经济学基础课程设定的阶段上进行科学延伸,同时将经济学专业的学习与外界经济环境紧密联系到一起,以培养拥有扎实的经济学知识,具有一定市场意识、敏锐洞察力,并具备较强的数据分析工具使用能力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从“课程、专业、学科”三个层次确定经济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具体涵盖课程的学分要求、课程体系、核心课程、教材选用、培养方式、教学要求、毕业要求等方面,解决经济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如何培养”的问题。
(三)搭建经济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高水平教学团队
经济学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高水平的教学团队进行支持。一方面,可以围绕数字经济发展,通过加强省级以及校级教学团队的建设,形成涵盖教授、副教授以及高端人才的复合型教学团队;根据教师的不同专业方向,形成一门专业课程由不同老师承担,增强学生的知识面以及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通过加强校校、校企合作,让长期从事数字经济工作的高技能人才承担相关实践教学任务,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时,也需加强对于本校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院校访问的选派,提高本校教师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解决经济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谁上课”的问题。
(四)改革经济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新型教学模式
通过对数字经济时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目标和方法的分析,按照经济学专业的教学要求,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和教学资源,提升学生学习效果(魏海丽,2020)[5];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争取更多的企业资源,引进专家导师进校园,通过公开课和大师作坊的形式分享创新创业经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业实践,提升实践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参与大学生竞赛活动,做到研中有教,寓教于研,打通教学和科研相互隔断的局面,解决经济学专业创新型人才“课怎么上”的难题。
五、数字经济背景下经济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建议
(一)针对市场需求,加强产学研协同合作
经济学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在实践教学环节有所突破,这就需要加强高校、企业以及研究机构的合作,将国家经济发展形势、区域发展、行业发展等方面与学校的优势学科结合在一起,探索产学研合作联盟建设,实现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是为了国家经济发展和企业生产服务,企业方面成熟的经验做法能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支撑,最终达成高校和企业发展双赢的良好局面。因此,针对企业和市场对于经济学人才的需求,加快产学研合作平台的搭建,引导大学生参与实践项目以及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能够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坚实的条件和基础。
(二)采用综合性的学生评价体系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摈弃传统的以绩点、学分为主要考核机制的方式,需要结合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实践环节所表现出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以及对于创新成果的转化能力,尝试从创新参与积极性、科研创新效果、知识转化能力等方面构建多重指标体系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测算,另外,在评奖评优的过程中,适当增加在创新型方面表现较好学生的奖励名额,不断提升经济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规模和质量,为数字经济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三)运用灵活多样的现代教学形式及手段
对于经济学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避免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打破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课堂互动参与较少的局面,营造开放、和谐以及广泛参与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和老师之间思想的及时沟通与传递。因此,在经济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手段方面,经济学教师需尝试多种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如推广案例教学与课堂讨论代替单一的课堂讲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锻炼学生实际解决现实经济学问题的能力,培养经济学创新型思维;举办知识竞赛、职业经济人等活动,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利用学习通等教学软件加强同学生的课后交流,促进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及时消化和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需结合丰富的网络资源,比如新闻联播、纪录片等进行课堂展示,加强现实与理论的结合,从而扩充学生的知识储备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