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目的论视角下的瑶医术语英译探究

2021-03-08葛雯雯周锋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12期
关键词:目的论英译译者

葛雯雯,周锋

(广西中医药大学外语部,广西南宁 530001)

瑶族先民长期居住在深山老林中,其居住地恶劣的气候地理环境使瑶族人民在与其长期的斗争中总结出了具备自身民族特色的诊疗方法。当前一些政策的颁布使民族医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我国目前的瑶医药翻译研究仍然处于滞后阶段,专业瑶医翻译人才短缺。瑶医翻译工作进行困难,因为几乎瑶医翻译都是临时由中医翻译充当,而实际上,瑶医虽然与中医具有兼容性,但是瑶族本身的民族性与中医有很大的不同。因此,缺乏瑶医药背景知识的临时翻译人员在对外交流时只能对某些译文进行模糊翻译,不能准确传达其包含的特殊文化内涵。瑶医药翻译的这种现状,非常不利于瑶医药的对外推广传播。形成一套规范的瑶医药术语翻译体系,已成为振兴推广瑶医药对外交流的当务之急。

瑶医与西医和传统中医都有着极大的差异,如何将瑶医准确翻译并让国外读者正确理解瑶医定义和内容,是翻译瑶医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翻译实践中需要系统、科学的翻译理论为指导,而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目的论为译者提供了重要的翻译原则和方法。该文旨在从目的论的视角对瑶医英译进行探究。

1 目的论及其对瑶医英译的指导作用

德国著名翻译学家汉斯·威密尔 (Hans Vermmeer)在20 世纪70年代提出了目的论。

该理论是德国功能派理论的核心理论。按照目的论的观点,译者在进行翻译活动时应遵循“目的法则(Skopos rule)”“连贯法则(Coherence rule)”和“忠实法则(Fidelity rule)”。在这三大法则中,目的法则为首要法则,主张任何翻译实践活动都是以一定的目的为出发点所进行。另外,目的法则强调“信”“忠实”或“对等”原则都要服从于翻译的目的[1],强调了“译者的目的、译文的交际目的,和使用某种特殊翻译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2]。也就是说,翻译的整体目的决定了翻译的方法和策略,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译者不必拘泥于是采取意译、直译还是音译的形式,因此,目的法则给译者的翻译提供了多样性选择。

连贯法则指的是译文必须具备可读性,原文作者的意图和译入语对象的理解具备连贯性。该法则要求译文要在表达源语的基础上同时兼顾译入语的交际环境与文化,也就是说,译文要充分考虑受众对象,尊重受众读者的语言习惯、文化内涵和认知水平。

忠实法则指的是译者在遵循目的法则和连贯法则的前提下尽量还原原文作者的意图。译者在明确的目的指导下,译文应忠实于原文,这就要求译者不应一味遵循目的法则,丢失了原文的原汁原味。

目的论要求译文的语境内连贯,同时忠实原文的观点在宏观角度上对瑶医翻译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根据目的论,翻译的目的是“第一原则”,因此确定瑶医英译的目的极为重要。瑶医英译的目的,一方面是在译文中将瑶医的整体概念忠实表达出来,另一方面是瑶医英译的一个主要目的还包括推广瑶医文化的对外交流。第一个目的要求进行瑶医英译时,译文要符合这些读者的习惯。瑶医译文的对象,既包括对瑶医文化感兴趣却对其不甚理解的外国读者,也包括一部分有较高医药水平,对瑶医感兴趣的外国医药从事人员,还包括了一部分对推广瑶医文化感兴趣的中国读者。按照目的论的“连贯法则”,瑶医英译的译文要求既尊重外国读者的语言、阅读和文化习惯,也要尊重国内读者的理解能力。

瑶医术语具有其独特民族性。如“除盅”“祝由”等治法,“三元和谐”论、“盈亏平衡”论等都具有极其特殊的瑶族宗教性; 再如“气一万化论”的“气”,更是代表着瑶医的灵魂系统,象征瑶族的意识形态[3]。瑶医术语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瑶医英译时不应只盲目追求文本的“连贯性”而忽略了其“忠实性”。如果要实现瑶医英译的第二个目的,翻译时就不能一味迎合英文语言环境的习惯和文化,应按照瑶医文化的传统方式去看待瑶医英译,遵循“忠实性原则”将瑶医中的文化内涵最大限度地忠实翻译出来。

总之,瑶医英译应该首先考虑应该如何能达到其交际目的,再根据此决定各种翻译策略、原则和方法。

2 目的论视角下的英译策略和方法

在目的论三大原则的宏观指导下,该文将结合瑶医术语的特点,探讨目的论视角下的瑶医英译翻译原则与方法,具体建议如下。

2.1 译文必须力求准确

瑶医英译是医学英语范畴,具备其科技性,根据“忠实性”原则,其译名必须准确地反映术语的内涵。瑶医药的术语命名与瑶族同胞的生活习惯、 地理气候以及民族文化密不可分,其特殊性导致在国际上没有对应的英文概念,因此在对其英译时就要准确理解其表达的内涵,避免出现曲解或语言模糊现象。如瑶医中的“盅”这一概念在英语中不存在相关的词汇,在翻译时,应追溯到瑶族文化中,“盅”与毒虫制造的毒物有关,人体“中盅”则“中毒”,因此,在翻译时,就不能简单地翻译为 “toxin”,将其翻译为“parasitic worm toxin” 就能准确地表达出人体内的毒素是因寄生毒虫而起的这一内涵。

第二个例子为瑶医理论“气一万化” 理论的翻译。由于瑶医与中医有一定的关联性,瑶医的一些术语如果在概念上和中医一脉相承,那么其翻译可以参考中医的翻译。如“气”的翻译。在国际上,中医的“Qi”已经成为国际通用的翻译,已约定俗成。因此在翻译“气一万化”里的“气”这一概念时,可直接借鉴“Qi”的翻译。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两者的概念不是完全重合的,需要加以区分。瑶医的“气一”虽然包括中医的“气”这一概念,但是在瑶医中,人体“气”分为上、中、下三部,三部之气互相影响,形成一个整体观念,即“一气”。如果单纯借鉴“Qi”这一翻译,那么对于读者来说,会因无法区分出瑶医的“气一”与中医的“气”而产生交际障碍。因此,为了将两者更好地区分开来,“气一”这一概念就必须体现“一”,体现“气”的整体观,将之翻译为“Total Qi”比“Qi”更为准确。可以说,在瑶医和中医概念有所重合,瑶医英译借鉴中医英译时,译者应当谨慎对待两者概念,将瑶医内涵准确翻译出来。

2.2 译文必须力求简洁

在目的论视角下,医学类译文的目的是传递医学信息,其一大特点就是简洁。按照连贯原则,译者在翻译时必须注意读者的阅读感受,如果译文复杂冗长,则不符合医学英语的科技信息性,会造成读者失去阅读兴趣,因此,瑶医英译应当注意译文阅读感受的对等,尽量做到简明扼要。如瑶医的基础理论“百体相寓”的翻译。这一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各部分之间互相渗透,人体的各种器官之所以产生疾病,是因为整体的机能失调。“实际上这种百体相寓,就是一种古老的全息观念”[4]。付景华认为,相寓即相互包含,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百体”概括所有的生命实体[5]。因此,“百体相寓”实际上就是一个全局观,一个“全息”概念,如若翻译过于复杂或冗长,那么外国读者将会望而却步,比如意译成“The correlation among body parts”,虽然意思表达出来,但是过于啰唆,可以翻译成Holism,用一个整体词即可表示一个整体全局观念,不需要对其进行意译,尽管简洁,但通俗易懂,不同的受众也能理解这一全局观。

2.3 译文必须力求保证其民族性

瑶医与西医不同,其语言表述充满了文学性、哲学性和民族性。根据目的论的“忠实性原则”,一些有民族特色的术语,应在翻译时保留瑶医所包含的文化特征。这类翻译为了保留瑶医特色,不宜只使用直译或音译法,而应该加上意译。如瑶医的特色理论“三元和谐论”。在该理论中,三元指的是“天”“地”“人”三元,天与地指的是人以外的自然界,三元即天、地、人三道。天道、地道、人道三样通道相互影响,三者融会贯通、息息相关。“三元和谐”体现了人体生命活动与自然界间的密不可分的整体关系。译者在翻译时,如果不理解“三元”的内涵,将天道、地道、人道三样通道简单地翻译为“channel”或者“way”,把“三元”按照字面意思翻译为“Three Channels”或“Three ways”,将“天”“地”翻译成“heaven”“earth”,则译语本身词不达意,原文信息也被歪曲,会造成读者以为“天”与“地”是指“天空”和“大地”,将“元”和“道”理解为某种道路,这就违背了“连贯原则”,译文则未能达到交际目的,同时还违背了“忠实原则”,无法将瑶医理论中的“三元”“三道”的文化内涵传达给读者。译者应准确理解这类包含了复杂文化内涵的术语,将其深化,而不是简单浅显地进行表面化翻译。根据目的法则,为了准确表达其文化内涵,可将“三元和谐” 采取意译的方式,将其翻译为“Ternary Harmony of Natural World, Universe and Human”,而非简单的直译“The Harmony of Three Channels”。这一意译法,将人体和自然界的关系包含在译语之内,有助于读者理解何为“三元”,而天、地、人三道的道,不是道路,而是一种哲学理念,指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一种自然法则,因此可翻译为“Law”。

又如瑶医治疗术语“捉母擒子”认为治疗时应重点治疗原发性疾病, 即“捉母”,兼顾继发性疾病,即“擒子”。此时如果采取直译法,读者将会无法理解“mother”和“son”的内涵,但是,如果只是单纯翻译为“root first and secondary disease supplemented treatment”,虽然易于读者理解,却失去了瑶医里的“母”与“子”的内涵。因此,笔者认为,不妨采用直译法+意译法,将之翻译为“Mother Catching and Son Seizing-- root first and secondary disease supplemented treatment”,这样外国读者既能理解意思,又保留了瑶医的特色。又比如,瑶医的经典药物“老班药”。在瑶医药中,瑶医将104 味传统瑶药统称为 “老班药”,而“老班”有“祖上相传”的含义,因此,在翻译时,为保留瑶医特色,翻译时采用音译法+意译法,翻译成“Lao Ban Medication—Ancestral Traditional Yao Medication”,这样既易于理解,又保留了瑶族特色[6]。

在翻译具有瑶医特色内涵的术语时,运用直译或音译+意译的方式,既能有效提高译文的可理解性,还能很好的保留原文的文化内涵,体现了目的论的“连贯法则”和“忠实性法则”。

3 结语

在目的论角度下的瑶医英译,既能使译文读者准确理解瑶医术语所传递的医学信息,又能使原文作者的意图得到保留,弘扬瑶医精髓。目的论指导下的瑶医英译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注重医学信息的有效传达,保持其准确性;第二,注意受众对象,以读者为中心;第三,在翻译文化内涵丰富,民族特征明显的术语时,要灵活处理翻译方式,在译文读者能理解术语的同时,保留好瑶医药术语的民族文化特征。

猜你喜欢

目的论英译译者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摘要英译
目的论视角下的宜兴特产翻译实践研究
译者生存与翻译存在关系的生存论建构
摘要英译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从目的论角度看中药药名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