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探索

2021-03-08师小娜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文化产业 2021年23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订单校企

师小娜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职业教育具有明显的就业教育属性,这一属性与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共同决定着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形式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谋求内涵式发展,提升办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在校企合作背景下,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协同育人,突出企业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功能,整合资源,提升就业指导的实效性。

校企合作背景下建设高职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意义

校企合作背景下对高职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构建,不仅需要从学校角度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还需要从企业角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校与企业协同共育,助推企业积极参与就业指导工作,提升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匹配度,实现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制度化。

(一)助推企业成为就业指导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

现阶段,部分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还处于浅层合作,局限于企业与学校共同制定培养方案、企业招聘宣讲、提供实习岗位等浅层合作,订单班学生教育工作尤其是就业指导工作主要由学校独立完成,企业教育缺位,企业要真正做到履职尽责还存在一定困难。因此,要实现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促进校企间对标提升,实现合作共赢,就需要更高层次的政策突破。

(二)提升高职毕业生就业市场匹配度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社会所需一线岗位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其目的是培养一线岗位的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除了包含普通教育理论内容之外,同时涵盖与一线岗位相适应的技能技术、职业态度等内容,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能否被社会所接纳,主要由企业需求决定。高职院校致力于培养一线岗位“适销对路”的应用型人才,充分利用校企互助的优势,采取校企双向互动的方式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使就业指导服务建立在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的基础上,为企业提供“订单”人才培养服务,有针对性地取舍就业教育内容,确保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做到“长技能,好就业”。

(三)增强就业指导工作制度化

就业指导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是校企双方实现就业指导工作的可靠保证。校企双方建设高职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以制度赋予职责,以科学合理、高效便捷的长效运行机制推动高职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其次,就业指导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也有利于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有利于提高企业和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积极性。

校企合作就业指导服务现状

(一)缺乏健全的就业指导体系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订单班培养过程中,让其就业指导服务依赖于学工办和就业处,对就业指导工作缺乏统筹性的规划。其一,没有将就业指导工作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在就业指导课程设置中,更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其二,在人才培养方式上,忽视创新意识的培养,就业指导“厚此薄彼”。

(二)缺乏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

高职院校订单班班主任主要由辅导员担任,而辅导员更擅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企业历练,对课程专业了解甚微,无法对专业特质与岗位需求进行深度解析,因此辅导员在进行就业指导工作时因其自身局限性难以充分满足学生的切实需要。

构建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路径

(一)深化学校育人功能,完善校内就业指导体系建设

高职院校生源比较复杂,因此学校在对学生专业发展的教育上应采取针对性教育,可通过职业能力相关测试对学生进行摸底,了解学生的职业倾向和专业能力,根据测试结果实施个性化教育,针对性取舍教学内容。为将毕业生培养为“适销”型人才,高职院校需要全过程参与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服务,确保阶段性提高学生的就业指导能力。同时,学校可以多层面、多角度地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如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简历制作大赛,开展就业讲座报告会、就业现场咨询会,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等,引导毕业生合理分析自身特点,明晰职业规划,同时增强学生的心理适应力以及受挫力。

(二)发挥企业育人功能,增加企业就业指导和实践指导

目前,学校对订单班学生的培养更多聚焦于理论和技能学习,高职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不仅需要理论指导,更需要实践性经验,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创造出最大价值。因此,高职院校亟需利用校企合作的优势,将订单班企业引入到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中,突出企业在校企合作培养中的就业指导功能。企业应参与订单班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的制定,这有利于增强专业教育的应用性和适应性。学校教育更注重于培养专业文化人才,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千变万化的,因此高职教育必须与企业进行合作,关注社会新需求。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培养,了解企业的先进技术和不断发展的市场对人才知识、素养以及能力的要求,有针对性、目的性地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这样才能确保高职教育的生命力,才能够培养高质量的高职院校人才,从而实现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三)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合理构建就业指导新模式

目前,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主要以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为主要授课形式,局限于课堂,形式较为单一,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模式缺乏专业化、系统化和个性化,教育成果收效甚微。目前,就业指导课程主要存在三方面不足:一是课程内容简单。就业指导课是一门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紧密结合的综合性课程,订单班学生的就业指导课程侧重于讲授就业中的共性问题,如形势与政策、就业信息、面试技巧等内容,没有针对企业性质的个性化指导。二是授课方式单一。就业指导课学时少、内容多,在教学的过程中大多采取“合班”形式上课,无法根据不同的订单班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授课效果难以保证。三是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老师主要集中于辅导员和就业专职老师,师资队伍结构较为单薄。针对以上问题,校企双方可以在对社会劳动力市场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坚持以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突出以职业能力为重的课程设置。就业指导课程通常包含职业基础能力、职业实践能力以及职业综合能力等几方面内容,可主要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发挥最大价值。同时,订单班学生在上就业指导课时应从课堂中“走出来”,将企业实践活动引入教学中,开展体验式教学,打造就业指导课程的实践平台,聚力培养订单班学生的就业意识和就业能力,带领订单班学生“走出课堂、走进企业”。

(四)完善就业评价体系,发挥企业管理优势

就业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质量,学生就业质量助推学校的长远发展。首先,建立有效的就业指导服务评价机制,针对不同订单班制定相应的课程体系,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配备专业的师资力量,将就业指导课纳入高职院校课程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应涉及评价指标、评价方式、权重等方面内容,全方位进行评价,及时修正问题,提升就业指导成效。其次,完善就业指导工作考核机制,采取年度常态化考核。考核由订单班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采取多样式、多维度、多方位的考核手段,考核订单班学生的就业能力。通过此种方式,激励订单班班主任与订单班企业负责人提升就业指导能力,为构建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关键环节提供支撑力量。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愈来愈严峻,探索科学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以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显得尤为重要。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就业指导工作需要学校企业双方深入协作,坚持以就业指导为依托,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发挥企业优势,学校学科优势,确保从招生到就业人才培养链的长效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就业指导脱离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问题,更好地为社会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订单校企
春节期间“订单蔬菜”走俏
订单农业打开广阔市场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最确切”的幸福观感——我们的致富订单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