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溯源汾水

2021-09-10文化产业杂志陈燕

文化产业 2021年23期
关键词:雷鸣汾河行人

《文化产业》杂志 陈燕

汾河,又称“汾水”,古称“汾”,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自北向南贯穿太原,也是太原的母亲河。自小在太原长大的人,从小便知有“河东”和“河西”之分。由于地理位置的因素,汾河的水文特征也因四季变换而样貌有所不同。正是因为如此,四季的汾河更加生动。

数年前,汾河公园开放,观赏的游人摩肩接踵,河岸两边的景观也被人们看了又看、拍了又拍。也不知道是因初建成的原因还是设计师特有的创意,汾河岸边的沙滩成为孩子们的新天地。似乎在太原,汾河的景观便可以代替孩童们心中的大海,虽然欠缺了贝壳的点缀,却也无伤大雅。

如今,光阴飞逝,汾河岸边的景观也在经年之间变了又变,从最初的人造的塑像景观变成了较为自然和环保的绿化园林。园林在变,风景也在变。没变的是日暮时分,周遭行人匆匆,河水淙淙。对于汾河来说,“长河落日”的景观最为壮美,在此情景中,便多了几分诗意。

摆渡

唐朝的诗人李商隐曾经在《乐游原》一诗中写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在汾河岸边观赏日暮西垂的景观时,大概游人同样会产生这样的感慨。夕阳的余晖映在汾河水中,远处鳞次栉比的房屋在夕阳的衬托下,倒映在汾河水中。波光粼粼的水面,俨然呈现出一幅以天作景,以地为陪饰的画面,美不胜收。

不少游人在此流连忘返,有的沉醉在美景之中,有的在抒发自己的情绪。

沿着汾河修建的两条快速路,是每个在太原生活的人的必经之路。在每一天的上下班高峰期,这两条路便显得不那么快了。站在桥上,远眺路上的景观,三两成群的小车司机站在马路边上。他们双手插兜,口中叼着半支烟,招呼着往来的行人。

“走不走?”

行人摆手,继续等候着还在远处的公共汽车。

片刻,公共汽车驶来,载上行人,扬长而去。他们就又在原地继续招揽着来往的人群。不知过了多久,停在桥洞下的小车坐满了人。小车沿着汾河岸边飞奔在马路上。傍晚,小车司机吸着烟斜靠在驾驶室的座位上,盘算着今日的收支。拨出买烟的钱和油费,便是今天的收入。眼看着数额的变化,司机发出无奈的叹息。即使这样,他们仍旧日复一日地重复着这样的工作和生活。

在汾河的两岸有诸多的车站,唯独欠缺了来回的摆渡。在这之中,小车司机便承担起了“摆渡人”的角色,将汾河东西方向,有时甚至是南北方向的人们来回摆渡。而这里的人们也在长日的忙碌中逐渐习惯了汾河周围的一切。

汾河河水自北向南流动,而这里人群的流动也紧紧地跟随着汾河水,走向南方。

狂奔

汾河公园两岸的行人熙熙攘攘,就着河风扑面而来的热浪,大汗淋漓。夏夜里的晚风夹杂着河水的湿气,人们在这里散步、聊天、乘凉和嬉闹,远远走来的青年男女互诉衷肠。人们在这里卸下白日的疲惫,此刻汾河岸边就是一处世外桃源。

一路小跑而来的女孩,大口大口地呼着气,停下休息了片刻便又离去。汾河水面微波荡漾,映衬的是女孩绯红的脸颊。每天同一时间纤瘦的身影都会出现在河岸边。运动,便是女孩在这里所要做的事。汾河水日复一日地流淌在谷地之上,女孩的身影同样也会出现在这里。但,从某一天开始,女孩不再出现了。

河岸边的人潮依旧汹涌,周遭的植物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更替。女孩再次出现在汾河岸边时,已不再是原来那个青涩的少年。在外闯荡了多年,女孩回到自己最初的地方,回忆着过去的时光,又细数着在外读书加上工作的几年。如今一切早已物是人非。唯独没有变的就是汾河两岸依旧恢宏的光景。

小孩子骑着自行车穿梭在河岸边,无线音箱播放着悠扬的音乐。依旧是恢宏大气的晚霞,还有汾河谷地上盛开的花儿朵儿笑脸相对。女孩儿眼看着这里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却又好似什么都没发生。

“铃铃……铃铃……”

小孩子骑着自行车,拨动着车铃。行人信步、躲避。女孩望着骑车疾驰而去的小孩,回想起自己也曾在此无忧无虑地玩耍。

夏夜里的汾河岸边,有很多人在此散步、聊天、乘凉和嬉闹。女孩走走停停,望着河面,想象着自己还是年少时无忧无虑的样子,随着远去的人们的脚步急速奔跑了起来。一路狂奔,挥洒着汗水,奔向自己的未来。

风筝

每年春季,汾河沿岸都会有诸多不同造型的风筝在此起航。在天空中,偶尔有老鹰撞向了旁边的蝴蝶,但更多的是三角风筝缠绕在了树冠上。目光随着风筝线看去,原来是一家人来到汾河岸边春游,父亲带着小孩在草坪上一边追逐着风筝一边紧握着手中的转盘。母亲则在草坪上铺上野餐布,摆放即将要享用的食物。

风筝在树冠上斜着,风筝线拉扯着摆出了更加艰难的姿势。小孩在树下懊悔着,父亲在想方设法地解开缠绕着的风筝线。没过一会儿,小孩的耐性被耗尽,便跑去看别人放飞的风筝。父亲喊不回小孩,无奈,只得剪断风筝线,让风筝去寻找自己最终的归宿。

“看别人的风筝,居然可以放到这么高,这么远,我们的风筝只能挂在树上。”

小孩沮丧地说。

父亲不语,摸着小孩的头,好似人生中总有一些事让人无奈。远处的母亲呼唤着小孩去休息片刻,希望小孩能从丢失风筝的失落之中走出来。但小孩久久不愿离去,眼睛望着远处别人的风筝,心里却在惦念着自己挂在树上的那只风筝。

日暮时分,一家人坐在草坪上,嬉笑欢乐,好似那只丢失的风筝已经被人忘却。父亲和母亲在收拾着遗留在草坪上的杂物。小孩摆弄着自己的衣角,余光洒向那棵挂着风筝的树。树上的风筝已经耷拉下来,似乎已经放弃了挣扎。

小孩只能轻声地道别,虽然风筝带来的快乐只有短暂的时光,但是风筝仍然留存在小孩的心中。

过了几天,小孩收到了新的风筝,比之前的那只更大,更好看。

“要是之前那只不丢,就不用买新的了。”

小孩悻悻地说到。

心事

汾河水一直在流淌,今日的水,到了明天,便不知道流向何处。但是,河道中的水文在短时间内却不会有所改变,河床的位置在短期内也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汾河两岸的湿地在河水长期的滋润下具备了很强的生命力。无论是寒冬凛冽亦或是春风拂面,汾河两岸的植被和小动物都在汾河的荫庇之下得到了绝佳的生存环境。

清晨,汾河水依旧在流动,这里的人少了很多。偶尔出现一二人,挥舞着双手,活动着筋骨,一路呼吸新鲜空气,迎接新的一天。傍晚时分,对于汾河周边的行人来说,日常生活中的琐碎繁忙全数倒进了汾河水中。不管是喜怒哀乐哪一种情绪,人们都会把自己的心情吐露给汾河,但却为难了河水中的小鱼和小虾。或许人们也并不知道是河中的哪一处生灵在倾听自己的心事。总之就是汾河里的众生都成为了自己的知己好友,安静地倾听并且帮自己保守着秘密。

从小生长在汾河两岸的人们,看惯了汾河周遭景致的更替。自己的人生却在经年之间不停地流转。无论是幼童时期的欢乐,还是青少年时期的稚嫩,或者是成年以后的烦恼,再或者是人到中年后的危机感,抑或是老年后的释然,人们的心情在变,境遇在变,身边周遭的一切都好似换了光景,唯独不变的就是泱泱汾河水在艳阳之下波光粼粼,倒映出正在散步的人们。但不同的是人,一直在变,今天是这群人,明天就可能是那群人。

汾河水溯源,可以一直追寻到山西省忻州市的宁武县境内管涔山脚下的雷鸣寺泉。雷鸣寺的名字来源非常奇特,一说因为这里是汾河水源出水处,山如空瓮,地下暗河波浪搏击,声如雷鸣;还有一说,地藏王在此诵经,声若雷鸣。因而,依山脊而建的寺庙被命名为雷鸣寺。汾河水发源于此,自北向南流动,最终在山西省运城市西北部的万荣县荣河镇庙前村汇入黄河。

汾河,这条母亲河,贯穿三晋大地,滋养着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三晋儿女,为三晋大地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日复一日,河水不停地流动,慈爱地注视着人们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周遭的人们也在传颂着汾河的故事。

猜你喜欢

雷鸣汾河行人
陪汾河走一走
雷鸣和细雨
一图读懂《山西省汾河保护条例》
Insights into the adsorption of water and oxygen on the cubic CsPbBr3 surfaces: A first-principles study
毒舌出没,行人避让
汾河水韵
路不为寻找者而设
强劲、震撼 Rythmik Audio(雷鸣)FV25HP
我是行人
Capital Market An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