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讨
——以清远职业技术学院、赣南师范大学等为例

2021-03-08黄爱芳戴和杰

文教资料 2021年24期
关键词:赣南苏区红色

黄爱芳 戴和杰

(1.广东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清远 511500;2.南昌市青云谱区纪委,江西 南昌 330000)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政治生命线。2016年,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肩负着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1]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带领人民群众在苏区创建和发展中,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是中华优秀文化和中国共产党优良作风的高度凝聚和集中体现。将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培养红色传人,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关于推进红色基因传承”重要指示精神的现实需要。

一、将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进一步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习近平同志曾经指出,苏区精神“既蕴涵了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共性,又显示了苏区时期的特色和个性,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和精神特质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新的升华,也是我们今天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来源”[1]。苏区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价值目标、价值取向、时代内涵等方面具有内在一致性。因此,要积极推动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

(一)加强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渗透力,占领舆论阵地

校园人文环境有利于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润物于无声之处,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以苏区精神为主题营造良好红色校园文化,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注重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创新搭建红色校园文化载体。一是建立“红色展馆”或举办“红色展览”。如赣南师范大学创办了“中央苏区历史博物馆”和“中央苏区红色文化育人探索与实践展馆”两个主题展馆。二是建立“红色班级”。赣南师范大学以赣南苏区地名为载体,在新生班级中开展“红色班级”命名建设活动,相继创建了“瑞金班”“于都班”“兴国班”等一批“红色班级”,进一步对青年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思想引领,促进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三是以重大节日活动为载体举办校园活动。依托清明节、五四青年节、建党节、国庆节、抗战纪念日、全民国防教育日以及中央苏区成立纪念日等契机,开展“校园红歌会”“大学生讲红色故事会”“校园红色经典诵读”“红色题材优秀影片展播”等活动。近年来,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学雷锋、树新风,传递正能量”好人好事征集活动,向全体大学生发倡议,征集践行雷锋精神的视频、照片、文字资料,传递正能量;赣南师范大学还组织大学生创作有关红色题材、客家题材的艺术作品。四是建“红色社团”。赣南师范大学成立苏区精神宣讲团,创“红色剧目”,讲“红色故事”,树“红色典型”,在大学生中普及宣讲苏区精神和红色文化。五是建“红色网媒”。推进“互联网+”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拓展互联网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广度和深度。可将红色专刊纳入图书馆电子资源体系中,拓展苏区精神宣教空间;利用苏区精神等红色资源开展心理教育,以苏区精神等革命精神激励大学生,培育爱国、敬业、奉献、友善的情怀;也可利用网络平台设置“弘扬苏区精神、传承红色传统”等专题网站和板块,或通过网络平台开展红色影片展映、讲述红色故事、传唱红色歌曲、编发红色短信等活动,引导大学生感悟革命先辈的崇高信仰和追求,矫正个人价值取向、拨正人生航向。

(二)为大学生多渠道搭建社会实践平台,提供全方位保障

高校要积极搭建学生社会实践平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的情感和行为中。通过课堂讲授、专题讲座、主题活动、实践体验等方式,举办“苏区文化艺术节”“苏区精神社会实践日”等富有特色的项目,或通过开展“三下乡”、志愿服务等活动,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综合素质。如赣南师范大学组织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当年中央苏区,瞻仰革命旧居旧址、寻访红军后代、学习地方党史文献、收集整理红色故事等。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主力军,在“苏区精神”的熏陶下,站稳人民立场,把个人志向同社会理想有机结合起来,树立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意识。如清远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走进清远市清城区福利院开展“为党旗添光彩”社会实践活动,前往清远康智智障人士服务中心开展“守护阳光,关爱智障儿童”的爱心探访活动,增强大学生关爱他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高校应主动与当地革命烈士陵园、革命纪念馆、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区等建立合作关系。革命旧址旧居、红色书籍、报刊、口述史料、红色影视作品、歌谣、红色歌谣、戏曲等,是苏区精神的物化形态和历史见证。为用好这一系列红色资源,应定期组织学生前往参观学习、互动交流,开展现场教学和情景教学,丰富思想政治课堂内容;或组织大学生开展苏区旧址旧居考察,可设计“重走长征路”“送儿当红军”等活动,让他们直面革命史实、革命文物,重温如火如荼的烽火岁月,激发他们立志报国的热情,强化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如清远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党员学生及入党积极分子前往清城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石板小学)开展“继承革命传统,争当时代先锋”主题党日活动,通过瞻仰烈士纪念碑,参观思源室和思源亭等,了解清远革命史。

二、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性思考与实干担当中,培育求真务实精神

(一)让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

通过苏区精神的感悟,引导大学生从革命先辈在苦难走向辉煌的历程中,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全面客观认识中国国情,正确认识时代责任,以中国梦激扬青春梦,为大学生点亮理想信念之灯、照亮前行之路,激励青年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民族复兴大业中,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绽放青春光彩。

(二)让大学生正确处理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辩证关系

大学生通过对苏区精神的学习和体验,正确认识树立远大理想抱负和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辩证关系,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攻坚克难,团结奋进,在实践磨砺中增长本领。

三、苏区精神融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中,挖掘优质教育资源

(一)用苏区精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和使命,特别要把苏区精神运用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法学专业、历史专业等课程改革融合起来

2016年,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推出更多高水平教材,创新学术话语体系,建立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体系,努力构建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苏区精神作为党史、军史、革命史的宝贵红色资源,其必然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蕴含了苏区精神的内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国精神等方面均与苏区精神相关联。思政课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有选择地利用苏区史料,把相关时代背景、历史人物、事件融入教学中,把深奥难懂的理论转化为活生生的内容,让大学生尽可能生动地、准确地理解把握苏区精神。如赣南师范大学把苏区精神推广到人文教育等专业,特别是把赣南苏区红色历史与廉政教育融合起来讲授,凸显了时效性、针对性。

(二)高等学校可根据自身实际需要,开发校本课程,融入高校人才培养计划

苏区精神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民族精神,如何使苏区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需要各高校去探索、去寻求苏区精神走进学校的模式、机制。如赣南师范大学把苏区精神和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先后组织编写了《中央苏区研究丛书》《红色记忆》《中央苏区史大讲坛》等教材和专著,同时面向全校学生常年开设“中央苏区史”“红色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等课程,充分运用了地方鲜活的教育教学资源,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苏区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教育感染力。

近年来,赣南师范大学的“中央苏区史”还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历史学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国家“本科教学工程”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地方高校文化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苏区精神和客家文化培养扎根基层人才”等项目荣获2014年度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不过,当前很多高校在这方面还处在探索的阶段,尚未形成行之有效的机制和模式。

四、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教育的统筹规划中,发挥教育整体效力

(一)整合政府、高校、社会等各方力量,形成合力,统筹规划大学生苏区精神教育

利用苏区精神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运用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2016年,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通向同性,形成协同效应”。高校内部各职能部门也应相互协作、共同发力。仅依靠高校是远不够的,其他学术研究机构、学术团体、革命纪念馆(博物馆)、党史与文献研究室、宣传部门、文化部门、社科研究部门、企业等应积极参与进来。政府需要积极动员它们参与到苏区精神教育行列中来,积极构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立体式”网络。如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深化协同育人理念,以“十大育人体系”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大思政格局的形成。学院注重处理高校与社会、教师与学生、思政课与专业课、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的辩证关系,联动协调各方面育人体系,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再如赣南师范大学充分利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育人协同效应,“探索出‘课程+社团+博物馆’三位一体的宣传教育模式”[2]。

(二)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积极改进工作方式,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

针对学生党员发展把关不严,发展党员质量需提高,个别学生入党动机不端正,对学生党员教育培养不够系统规范,教育形式和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等情况,思想政治工作特别要做到有实效性,否则会影响学生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和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清远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开展“追忆红色记忆,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崇高信仰,共筑中国梦”等主题党日、团日活动,注重情景教育的运用,创新工作方式,让教育效果得以提升;依托康复保健协会、志愿者服务队等学生社团组织,团结带领团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党建带团建,特别是青年志愿者工作的创新发展,大大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另外,清远职业技术学院还通过党课、支部活动方式,不定期开展苏区精神的专题活动,切实发挥苏区精神在发展党员工作和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工作的综合作用。

(三)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提升苏区精神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契合力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在教学模式上予以调整优化,改变以往单一灌输的模式,以形象化、个性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大学生深刻理解苏区精神的历史价值和时代内涵。如通过影视作品、戏剧等艺术表现形式来解读苏区精神,在寓教于乐中使思想政治课程富有亲和力、凝聚力;通过角色扮演、还原革命场景等方式,深层次解读苏区精神。

(四)发挥红色资源整体效应,提升苏区精神教育系统性

苏区红色资源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整体,呈现传承性和整体性特征。苏区红色资源开发应通盘考虑,保持其连续性、系统性,尽可能发挥其效应。如红军长征的资源是相互印证、互为补充的,中央苏区革命资源同其他苏区革命资源可考虑整合好。为此,必须坚持立体式动态开发思路,把对红色资源单一性的保护与整理延伸为融保护、整合、提炼、创新为一体化的开发模式。通过对红色资源的整体、系统、动态开发,让苏区红色资源竞相迸发活力。譬如清远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开展“走进军营,筑梦青春”活动,让学生面对面了解军人紧张、艰辛、有序的生活,了解有关军事国防知识,让他们更深入感悟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体验军队纪律严明、作风严谨的优良传统,提高学生的纪律意识和集体意识;结合课堂所学的必修课程“军事理论”,加深对强国梦、强军梦内涵的理解,增强坚定“四个自信”,树牢“四个意识”。再如,2013年,赣南师范大学在原“中央苏区研究所”“中央苏区研究中心”的基础上组建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获批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有利于苏区精神和红色文化的深入研究。

苏区精神具有深刻内涵、持久活力和永恒价值,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探索创新苏区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路径,推动苏区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做到价值性与知识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统一性与多样性、建设性与批判性的有机统一,激励青年学生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猜你喜欢

赣南苏区红色
文化三馆讲好赣南审计故事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红色是什么
红星照耀下的湘鄂赣苏区
苏区人家
红色在哪里?
苏区创业致富人
追忆红色浪漫
赣南脐橙整形修剪技术
赣南早脐橙在几种中间砧木上高接换种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