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研究

2021-03-08郝明月

文教资料 2021年24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时代

郝明月

(东北电力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2)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所蕴含的价值与意义穿越历史长河影响至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当下,依旧有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新时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应该本着实质性的理论研究为切入点,迎合当前新时代及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不断改革创新,强化具有新时代教育品质的思想内容,更加全面地丰富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的认知和覆盖性,引领当代大学生塑造一个正确的国家观念与国家意识。

一、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的内涵与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是指在无产阶级政权下,将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点以教育的方式传达给国家的公民,其所指的就是对国家的主权、安全、利益、看法观点的传达。国家观教育侧重于国家公民内心所引导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想要本国的公民能够接受教育观念中所传达的国家观念,就必须以内心的认同为标准,时刻自觉遵守国家所制定的法律和章程制度,以此稳定社会的发展秩序,能够让所有人了解并认识到热爱国家的重要性。只有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才会更加具有活力地推动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国家观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帮助国民提高爱国意识、重视国家发展原则的重要方法。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作为一个系统性的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与恩格斯及其他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们对于国家的生产、职能、发展变迁等问题的观点与看法。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对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革命胜利有着不可磨灭的指导作用,带领着无产阶级的国家探索出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引导下,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为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研究奠定了重要的理论性基础。马克思与恩格斯指出,“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1]。在这之中,人的自由与全面的发展离不开生产劳动同人的德智体的结合。以国家观教育转变人们的思想,培养出德智体更为全面的社会型人才,是当前国家观教育规划的一条明确的教育道路。

(二)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的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特别是深入广泛的理论研究,创立了科学的国家观理论,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为国家观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是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重要内容,注重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就是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理论有着很多方面的运用,并主张强化重视国家观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有关理论教育、道德教育、政治教育等多个方面的系统性教育内容。邓小平在毛泽东国家观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提出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他认为发展离不开教育,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主张爱国理论也是国家观教育的重要引领思想。江泽民指出:“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加强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核心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开展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教育,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教育,基本国情的教育和普及法律基本知识的教育。”[2]这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的直接理论基础之一。胡锦涛对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理论意义做出了更进一步的肯定,主张强调青年一代要担负重任,必须在社会实践中努力完善自身,有效地为国家新一代青年的国家观教育指引了更为清晰的方向。[3]习近平同志指出,新时代的国家观教育要延伸性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同志的这些重要论述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为深入地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的重要性

(一)认同感及归属感的认知

对国家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是国家教育观的核心,是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认知,是一个国家科学发展的核心,是社会主义国家繁荣发展的主流,是我国基本国情的必然要求。习近平同志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4]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教育,最主要的意义在于要让全国高校的大学生都接受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理论教育内容,促使学生能够有效了解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核心,认识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性质,最终的目标就让大学生构建一个正确的国家观念,重视国家发展形式,忠贞爱国。

当前,马克思主义国家观也增设了与新时代脚步相吻合的国家主权观、利益观、国家精神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内容,让国民用更具开放性和创新性的观念去迎接祖国未来的美好生活。国家观教育作为目前我国国民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一直坚守马克思主义这一重要的指导思想,强化国民的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及责任感。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的重要性,在于让大学生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重视国家发展,坚守一颗爱国和为国奉献的心。

(二)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培养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重要的工作内容,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高校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大学生是青年群体中的佼佼者,是党和国家未来建设的宝贵储备人才,新时代对高校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培养是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的根本问题,事关高校及全社会的安全稳定大局。[5]

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的培养,把高校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培养看作重中之重。高校发挥教育者主观能动性,积极开展思想工作,增强大学生意识形态实践活动,有效推动高校教育者主观能动性与意识形态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机统一。大学生思维开拓,眼界广阔,对待新时代新事物创新能力高、接受能力强,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思想理论教育、思想道德建设、理想信念教育,将“四史”融入新时代发展潮流中,准确把握意识形态理论教育内容,使大学生更好地认同意识形态理论,维护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在高校内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避免受其他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的渗透,增强对社会主义国家使命感,促进大学生更全面发展。同时大学生应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自觉性,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意识形态教育实践活动,确保高校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的有效发展。

三、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潜在问题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不断推进,中国的发展愈加奋勇向前,坚实有力。新时代高校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教育思维、模式等进行不断创新,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认知也不断深刻,但同时也逐渐显露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中存在的潜在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范围的延伸性不足

目前,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在各高校中仍未得到普及,其教育内容与范围的延伸性不足。一方面,教材对于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理论描述不全面,且大多为理论知识,空讲理论,枯燥乏味,难读难懂。教材中缺少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详细解读,无法使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发展有整体化、全面化的深刻了解,无法使其感同身受,体会不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的来之不易,更无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坎坷历程。另一方面,一些高校教师对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理论理解不深,又何谈对马克思主义国家观讲解深刻呢?近些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校教师紧缺,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教育传播受限,使得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知识体系掌握不足,既难以明确其真正含义,又对其整体性理解不全面。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的片面性,导致了当代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学习热情也未达到预期效果,缺乏对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学习的积极态度,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也仅停留在一个初步阶段。

(二)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创新形式不足

经过各高校对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现状分析,能够发现我国在国家观的教育形式上没有与新时代步伐统一。以教育视角分析,高校在对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知识体系上采用灌输式教育方法,以教师为主导教学,学生被动学习。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即使是展开了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课程,对于大学生而言也成了一种机械化的理解形式,弱化了其自身的思考和理解,就更不用说质疑和创新了。高校教师以简单的记忆和反复的知识理论讲解,只强调记忆的堆积和课程的成绩,忽视了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很难达到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创新要求,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未能达到预想的程度。在教育发展前景上,当前正处于一个信息化高速发展、新技术不断涌现的时代,人们愈发依赖网络信息资源。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模式的创新未能抓住网络教学这一出发点,使得创新教育形式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使得教育资源无法有效地整合,教育思维没有跟上时代发展步伐,教育模式创新脚步停滞不前,不能积极地调动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学习的好奇心与热情度,对大学生的教育难以起到实质性作用。因此,解决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的创新问题极为紧迫。

(三)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内容过于单一化

一方面,一些高校针对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教育内容过于单一。在教材选择方面,多数为理论书籍,将教学内容仅停留在理论知识上,缺少关于先辈们英勇事迹的详细记载,使得大学生对“四史”的学习程度不够全面,无法深刻体会我党建设的艰苦历程和新时代青年肩负的历史使命;在课程设置方面,没有增加与新时代国情相匹配的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建设和理想信念教育。在很多优秀传统文化以及爱国情怀的培养方面都未能与当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调一致。

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方式单一化。现阶段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内容呈现不够丰富,缺少社会传播、家庭引导以及自我认知方面的教育,不利于学生正确地养成爱国主义思想,不利于学生有效地接受国家观教育内容。当前,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内容既简化了理论教学,又缺少实践性的课外活动,导致一些高校大学生缺乏对国家观学习的热情,更无法提升对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内容的学习热情。

(四)大学生理论认知匮乏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大学生增强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思想的主要媒介。首先,很多大学生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学习中仅是一个被动接受者。作为被动者,他们丧失了主体性、思考性和创造性,无法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思想内涵,影响其对于国家观念、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知。被动局势促使高校教师在教学方面增加了历史性的教育难度。其次,大学生对基本理论体系的学习能力不足。当询问国家观理论相关问题和知识体系时,高校大学生呈现出一种模糊不清的状态,对国家发展局势和国家倡导的建设理论没有一个明确而又统一的答案。最后,对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学习没有与时俱进。在实践活动中只是机械地用理论知识解释问题,而没有将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灵活地融入新时代的新要求和新发展理念中,做不到学以致用。因此,高校大学生在对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理论和实践的学习运用方面都呈现出理论认知匮乏的现象,更谈不上深入的研究与思考。

四、改革强化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的相关对策

(一)国家重视深化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的道路指引

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正确的国家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6]正确的国家观教育是国家与人民繁荣发展的必要准则,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况。国家要制定国家观教育的政策。首先,“在国家观政策制定方面要广泛参考借鉴世界各国成功的国家观教育经验”[7],根据国内具体情况,适应时代潮流的发展态势,提出与国情相适应的政策与方法,提出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和未来发展的育人体制与教学方针,与时俱进。其次,根据我国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况,推进科教兴国的教育理念,强化人才建设,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行稳致远。在课程进行当中,教育工作者要坚守立场,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效引导学生树立科学建设的理想信念,提高思想政治觉悟,促进当代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同时,广泛汲取年轻一代对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见解,为国家观注入创新思维,焕发新的活力,做到理论与实践活动有效统一,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最后,面对我国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应从本质出发,更加重视深化高校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的道路指引作用,必须要顺应新时代的发展局势,提出符合我国发展国情的教育政策。注重深化教育改革理念,强化对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的重视,务必将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理念融入当代高校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中,出台相关的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法律法规,用实际行动强化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宣传体系。

(二)认真落实高校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理念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要求要深入贯彻落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核心精神,并重视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的实质性内容。此次会议的召开,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的改革。认真落实高校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理念需要做到以下几点要求。

第一,高校教育工作者时刻注重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的具体方案实施方向,有效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要作用,以此来提升高校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素养。第二,提出将与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相关联的知识理论体系编写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材内容中,使学生能正确领悟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知识的重要性。第三,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基本理论体系,有效提高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使学生切实领悟马克思主义精神,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现状及未来国际发展的趋势,培养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的爱国理念和远大抱负。第四,不断强化当前高校文化体系建设,融入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理论,有效发挥校团委和学生处的推动性作用,使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展开。

(三)社会与家庭共同营造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的良好环境

对于学生的培养离不开家庭、社会及学校的共同努力,对于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也应如是。

高校应注重对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与传统文化认知的培养,不管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实践活动中,都应强化学生对于民族精神及传统文化的认知态度,这样才能够推动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教育格局。社会在高校培养塑造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环节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倡导社会人士积极投入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学习环境中,以一个积极热情的态度来回应国家政策文件的号召,在社会格局中形成努力奋进,共同引导,全面带动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的最终目标。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大众应注重对于互联网传媒的应用。相关的互联网传媒平台应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宣传片,让国民学习了解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核心思想。

以家庭层面分析,所谓家风教育,在本质上就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道德与民族精神的教育基础,其重点在于引领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的家国情怀,即使在新时代发展的格局下,也要使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的理念融入家庭教育中,作为学生的家长也要时刻注重学习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对相关的教育知识理论定期进行学习,营造一个良好而又和谐的家庭氛围。另外,还可以通过家庭活动或者是小区的社区宣传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观看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教育宣传片,让学生和家长在爱国思想上产生共鸣。只有社会与家庭共同营造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的良好环境,才能在新时代帮助学生塑造好家庭教育与爱国主义情怀的双向体系,在两者结合下,产生大国大家情怀,这是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的实质性目的。

(四)全面增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学习自主性

首先,提高大学生对中国艰辛发展历程的认识,提高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树立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从鸦片战争开始,到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从“东亚病夫”到“相约2008”,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经历了一百多年的艰苦奋斗,才建设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迎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繁荣发展。革命者们的奋斗精神、为祖国奉献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大学生作为新时代接班人和建设者必须继承的坚定理想和信念,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坚实力量,有责任和义务知国、懂国、信国、爱国。

其次,增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学习自主性,提高自身的理论学习能力。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发展逐渐完善,但一些研究者对于中国道路、中国制度还是存在认识误区,质疑中国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研究是驳回质疑声的有效理论依据,同时对大学生的国家观教育是证明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正确发展的实践活动。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所要面对的是复杂的国际形势与各种西方价值观的冲突,更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武装头脑,才能够不断提高对于国家观的理解与认识。“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国家观不但能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更能赋予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活力。”[8]高校大学生应该提高自主性,树立好对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理论知识的学习态度,要不断提高对理性爱国主义的教育理解和认知,巩固自身的理论知识,并不断参加实践锻炼,增强爱国主义思想和爱国情怀,有效实现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教育意义与思想价值。

五、结束语

当前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我国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也有了新要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高校、社会与家庭都应重视教育形式创新,不断丰富教育内容,以多方联合的形式来强化高校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念的理解,使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的价值充分显现,帮助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理论时代
坚持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