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的形象设计课程混合式教学分析
2021-03-08李泊雯宁夏职业技术学院
李泊雯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
基于文创产业视域,形象设计课程教学有着良好的发展机会。为了使学生的专业设计水准得到明显提高,教师需要以文创产业为核心,合理进行形象设计课堂教学,这样既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又可以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确定文创产业与形象设计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而拟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全面提升教学效率。
文化创意产业和形象设计之间的关系
文创产业充分展现在我国传统文化发扬和创新方面,其关系到创意设计、计算机服务、文化艺术及信息传媒等多个方面,每个国家针对文创产业的格局与发展形势都体现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关注。文创产业主要是将文化作为核心,利用创新思维促使第二产业和科技、创意的有机整合,最终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向为经济业余服务业,所以文创产业是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与加快经济增长、转型的主要方针政策。文创产业的快速发展、人才需求的改变势必会影响设计教育的发展形势、有关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等。当前,尽管文创产业在全世界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其性质依然是新兴战略性产业的范畴。
由于我国文创产业的发展时间较短,跨界整合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但是其并不完全适合我国的文化背景、国情及经济现状,所以构建具备我国特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道路需要加强对理论的研究。从高校大环境中的产品设计专业来看,在经费、环境、科研、学科、人力及数据来源等方面具有的优势均有利于文创产业知识进行原创性成果的转变,促进产学研的融合,最终形成完善的理论框架与策略。因为文创产业是将传统文化作为基本条件,和技术、经济相互整合的产业,其关系到跨界融合的多元性、知识的全面性、产业整合的实践性等特征,让形象设计教育逐步融入经济、文化领域,扩展了产品设计学科原来的界限。由于市场环境、就业方向及产业升级等对设计教育造成的直接影响,其从应用造型艺术逐步转化为融历史、文化、经济、科技、用户研究及材料等多方面知识为一体的创造型活动,产品设计课程的内容从原来单一物体的艺术美学、功能设计转变为情感化设计、将问题作为引导方向的设计解决方案。
形象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理论课程缺乏设计创新的引导
通常状况下,形象设计专业都把文化课、理论课设置到人才培育方案课程体系的选修课程当中,就设计专业领域学生而言,在对专业的认知与今后发展形势不了解的状况下,理论课程从单一的角度对设计、美术及文化的发展历程进行深入研究,并没有分析文化创新的指导和以往文化和现代产业发展的形势与布局,所以导致学生缺乏对理论课程学习的关注。高校开设形象专业理论课程是要求学生把自己学习的审美情趣、人文精神及艺术美学等有关知识合理应用到形象设计中,由于设计教育缺乏对历史、文化及理论课程的高度重视,学生不确定理论课程学习的目标和意义,致使在今后专业课程中不能充分肯定与认知自身的文化价值,在设计过程中也不能吸收优秀文化中的营养价值,仅能片面地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参考与借鉴国外先进的设计手段与方法。
缺少应用能力
形象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包含的内容有形象开发设计、形象原理和方法及形象造型设计,在形象专业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着重重申了创造性及创新性思维的培育,该课程主要通过电脑制图与设计形象图纸并将其作为核心,未对形象设计的可行性展开深入探究,没有正确指导形象设计的市场收益、制作成本及市场验证的判断等。教师在重视思维的同时,忽略了技术,导致学生的市场意识非常低,创新意识较差,同时在形象设计具体使用过程中脱离实际情况等。
文创产业对人才提出更多要求,主要集中于审美品位、设计事业及设计语言表达多元化方面,利用多学科、多领域的同步创新,可以在形象新型设计当中灵活应用自己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唯有充分了解市场组织结构和发展形势的人才,才可以使当前文创产业的迅速发展得到有效保障。
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不够
因为形象设计课程是服装专业的选修课,虽然学校提高了对课程建设的重视程度,但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待健全。形象设计课程当中的形体训练不仅是该课程的基本内容,而且还是其重点学习内容。当前高等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将课程设在阶梯教室,学生活动不方便,教师也不能点评与训练个体,因此这就需要增加练功房,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训练形体的场所。另一方面,要在形象设计课程开展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情境教学,以便使学生可以快速投入学习中,例如,在妆容训练授课期间,因为在阶梯教室缺少文化课程的环境,学生不能在学习过程中投入更多精力,而是抱着玩的心态学习。因此,非常有必要为学生打造化妆间,化妆间要包括服饰与化妆搭配内容,练功房主要学习礼仪练习与形体训练,良好的授课环境有助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的形象设计课程混合式教学策略
优化教学内容
优化课程内容,提高课程质量,形象设计课程涉及非常广泛的内容,不仅需要学习服装形象设计的内容,例如将服装与模特更好地搭配,而且还需要学习化妆、发型、仪态等方面的形象设计。在文创产业背景下,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为形象设计课程教学开展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合理安排学习活动、测试与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可以充分体验到知识的高效传递。形象设计课程在高校课程中要提升难度,不仅需要优化教学方法,还需要树立正确的设计理念,充分了解真实案例的普适性规律,加强对个性化内容设计要点的认知。学生既需要学习形象设计的手段,同时也需要学会如何灵活设计项目,在设计过程中积累与总结经验,提取出符合自己要求的设计方法,学会将设计方法转变为设计理论,真正达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效果。
完善教学方法
形象设计课程采取线上教学方法时可以使用授导型教学方法,教师在线下为学生讲解内容时,可以深入分析重难点知识;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深入研究新型的设计方法,例如造型的个性改变、服装的个性化设计、色彩的奇特搭配等,如此一来学生就可以在设计期间发现适合自己的风格和定位。教师在讲解期间,也可以使用递进式教学方式,把形象设计课程划分为几个部门,逐步提升,潜移默化地把知识传输给学生,指导学生迅速理解,拓展学生的思维;运用目标导向法,大目标就是制作真实的设计项目,小目标则需要在每个章节中制定清晰的学习目标,设置学习任务,使学生可以充分了解该课程的重难点内容。
调整考核评价
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形象设计课程在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授课的过程中,教学考核评价是不可缺少的主要环节。教师在制定课程内容任务期间,需要科学合理地考评学生完成的任务。文创产业背景下,高校开设形象设计课程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整体形象和基本礼仪修养,同时高度重视过程考核。在这几个模块当中,每个模块教师需要为学生制定各种各样的任务,制定分数,根据实践内容,学生每做好一个任务,教师都需要进行评价与考核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充分了解知识点,并将这些知识点灵活应用于形象设计中。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朝气蓬勃的发展,其为形象设计课程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就形象设计行业发展形势而言,培育与引荐形象设计人才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唯有如此才可以有效面对文化多样化、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通过将形象、文化及情感之间的联系进行有机调整,突破传统的思维方法,采用混合式教学方法为学生讲解内容来促进形象设计课程的发展。随着文创产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高校需要根据自己的具体状况,逐步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育教学观念,从而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