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21-03-08金丽红吉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文化产业 2021年30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大学

金丽红 吉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高校是培养跨文化人才的重要阵地。提高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能力,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有效手段。文章简要阐述了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能力培养的作用与意义,并对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最后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对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教学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进行详细论述,希望对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有所帮助。

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能力培养的作用与意义

从宏观上来说,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对大学英语教育来讲是一个重要命题。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正在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大学英语跨文化教育,对当前我国“一带一路”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具有重大意义。大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掌握人际交流能力,了解不同文化风俗,也要正确认识和理解不同民族文明和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

尊重文化差异的同时,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更好地弘扬中国文化,真正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提高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能力,才能使更多的大学英语学习者在对外交流中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交流能力,为我国今后的发展贡献力量。

对学生个人而言,跨文化能力的培养,能够使他们在语言技能层面和人文知识领域都受益匪浅。正如翻译家王佐良先生所言:“通过文化来学习语言,语言也会学得更好。”

跨文化教育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中国外语教育改革所倡导的“人文英语教育”理念的重点内容。过去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更侧重于语言的工具性,学生的英语能力往往只通过考试进行测试和评判,这使得他们的英语实际应用水平发展受限。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更能有效提升其英语交流能力。而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跨文化教学中,通过阅读大量国外经典人文社科文本,获取更多具有系统性、有深度的人文知识,思辨能力得到提升。通过跨文化教学,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和个人品德引导。

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现状分析

经过对我国多所高校调研,得出的结果显示,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在跨文化意识、态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短板。大多数学生仍停留在基础的应试语言能力阶段,其对英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仍无法满足社会和个人发展的现实需要。具体体现在:一是英语课程体系的设置,仍出现“重理论、轻应用”的倾向。语言理论知识的学习,尤其是对语法和词汇的考察,仍是测评学生语言能力的绝对标准,而这些都更加直观地体现在大学生英语四级、大学生英语六级考试上。这些标准化的考试,对检验教学质量和选拔人才等方面产生一定影响。

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对跨文化知识的需求无法被满足,跨文化技能也就无法得到有效提高,英语的实践交流能力堪忧;二是教学内容与时代脱节,现在许多高校虽然开办了《跨文化交际》课程,但更多是在行为规范、肢体语言、风俗礼仪等言行层面的日常跨文化交际。然而,缺乏对不同民族文明和文化深层次的介绍和解读,导致学生缺乏批判意识,课堂教学作为培养跨文化人才的主阵地,其教学内容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及时更新;三是英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存在不足。当前很多教师对教育本身认识不足,对研究型教师的理解有所偏差,而缺乏专业知识背景的教师,人文性和跨学科性的能力不足,在课堂英语教学中难以做好教学工作,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因此,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必须有所专长,掌握更多跨文化交际的相关知识,并将成为“教学+研究型”教师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更新教学理念,不断提高教学素养。

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文化感知力

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曾说:“语言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学习语言应深挖其文化内核,感受文化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只有处于真实的语言和文化环境中,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英语语言规律,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也会得到质的提升。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文化意识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感知力和理解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着力营造浓厚的英语语言文化氛围,通过举办各种文化体验活动,让学生感知多元文化的魅力,使英语教学成为一个积极的文化学习过程,提高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例如: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将经典英文电影或乐曲的赏析,当作陪养跨文化能力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体会原汁原味的英语表达。在真实语境的环境下,感受西方世界中的价值观、思维方式、交际方式和表达习惯等,产生与中国文化不一样的“文化体验”,最终让学生能够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做好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在领略不一样的民俗风情和文化特色的同时,不仅仅掌握了新的知识,更具备了思辨能力和批判意识,从而具备更高的跨文化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思辨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不仅仅是让英语成为一种交流沟通的工具。语言的学习也会包含对文化精神的学习。对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升学生思辨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东西方文化的比较,让学生们真正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现象,不仅能够了解当地人们的思维特征和价值观念,更能够在中国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对比中,对不同的西方文化进行判断、取舍和借鉴,从而获得跨文化思辨的能力。

文化比较是实现文化认知的有效途径,在比较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对中西方文化有更加深刻的了解,通过这种跨文化思辨教学,丰富学生的跨文化知识,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最重要的是跨文化交际能力也能得到切实提高。

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

大学英语的跨文化教学,应当侧重于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从英语知识的应用和学生的个性发展出发,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升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首先课堂教学仍是占主导地位的教学形式,但教师应对教学目标进行重新审视,优化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鼓励他们在实践中进行英语语言交流。

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英语文化体验,让语言学习加入到实践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语言形式,更要树立起文化意识,学生只有在课堂教学中获得充分的“文化感受”,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

同时,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多丰富优质的自主学习资源,通过平面媒体、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平台等线上学习路径,将语言学习和社会生活坏境有机融合在一起,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为学生们营造更多情景化、趣味化和生动的学习环境,实现英语教学的自主性、移动性、即时性和可延伸性。在此基础上,大学英语教师也应积极组织和策划各类英语演讲、写作、配音、戏剧和阅读比赛,通过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和文化体验,为学生创造更加真实的语言环境,切实提高学生的跨文化能力。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情景交际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交际羊
大学求学的遗憾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