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贤文化融入农村青年社会责任教育的路径探析

2021-03-08王宇雄

文化学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乡贤责任农村

赵 晓 王宇雄

乡贤文化作为生成于乡村广阔土地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连接古与今、传统与现代、故土与他乡的精神纽带,是追溯历史、延续文化血脉的精神动力”[1]。乡贤的感召力、乡贤文化的信服力,对于带动民风向上、乡风向好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具有强化乡愁、培育乡土情感的文化价值。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农村人才外流,农村发展主体缺失的问题日益显现。乡村振兴的实现需要农村青年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但从现实来看,部分农村青年缺乏建设乡村的社会责任。所以,应该加强对农村青年的社会责任教育,增强其社会责任意识。以乡贤文化所蕴含的乡愁之情为基础,将乡贤文化融入农村青年社会责任教育,对于增强农村青年社会责任意识,调动农村青年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有重要价值。

一、乡贤文化与农村青年社会责任教育的内在契合

(一)乡贤文化是农村青年社会责任教育的重要文化资源

乡贤文化“渊源于‘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孔孟之说,奠基于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功名思想之上,沉淀为一种‘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行为习惯”[2]。乡贤文化体现出乡贤心怀乡土,敢于承担社会责任,勇于奉献自我的担当精神。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责任伦理思想,凝聚着乡贤崇高的人生价值追求。农村青年社会责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农村青年建设家乡的责任意识。其实质是引导农村青年树立理想信念,提高建设家乡的责任认知;指引农村青年回归乡村,唤起外出青年的乡土之情,增强农村青年参与乡村建设的主体性。乡贤文化中凝聚的乡土之情、人生价值追求与农村青年社会责任教育的目的具有一致性。生成于乡村的独具特色的乡贤文化资源,可为农村青年社会责任教育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引导。乡贤遗址、乡约文籍等资料为农村青年社会责任教育提供了可视化的物质资料,乡贤的事迹、精神品质为农村青年社会责任教育提供了情感支撑。因此,乡贤文化的融入,可以为农村青年社会责任教育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情感支撑,提升农村青年社会责任教育的效果。

(二)农村青年社会责任教育需要发挥乡贤文化的引领作用

农村青年本应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但是,现实中不少农村青年主动选择离开乡村,进入城市,成为乡村建设的缺席者。农村青年建设乡村的社会责任意识淡薄,部分农村青年不愿担责、不愿履责、不能尽责。农村青年能否参与乡村振兴关系着乡村振兴能否行稳致远,因此开展农村青年社会责任教育十分必要。农村青年社会责任教育的关键是提高外出农村青年的返乡意识,使其参与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乡贤文化所蕴含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是引领农村青年回归乡村、参与乡村振兴的重要精神动力,农村青年社会责任教育需要充分发挥乡贤文化的引领作用。

二、乡贤文化融入农村青年社会责任教育的三重困境

(一)多元文化冲击下乡贤文化日渐衰微

“传统的乡贤文化在现代文明的侵蚀挤压之下日渐单薄枯槁”[1],城镇化在改变现代生活的同时,逐渐蚕食着承载传统文化的村落。随着乡村精英人才的外流,那些承载着乡村历史的古村落也逐渐人去楼空。根据相关数据,2000年到2010年,平均每天有80到100个村庄消失。现代工艺日渐精湛,许多传统手工艺却逐渐失传。随着这些乡村文化传统的逐渐减少甚至消失,乡土文化逐渐落寞凋零,乡贤文化日渐衰微也无法避免。同时,在各种西方社会思潮甚嚣尘上的今天,个人主义思潮、后现代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盛行,乡贤文化在这些社会思潮的相互激荡下逐渐被淡化。尤其是青年接受网络信息较多,更容易被那些西方社会思潮所遮蔽,看不到乡贤文化蕴含的优秀精神品质。

(二)缺乏有效宣传,乡贤文化的鲜为人知

积极有效的宣传是乡贤文化发挥育人价值的关键。乡贤文化宣传的广度及深度关系着青年社会责任教育的效果。反观现实,乡贤文化宣传力度不足,人们对乡贤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刻。首先,许多基层组织对乡贤文化宣传不到位,没有系统的教育方式。其次,乡贤文化宣传途径有限。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平台是进行宣传教育的重要媒介。但是,当前却没有充分利用好网络平台对乡贤文化开展宣传教育。再次,职业农民技术培训中大多都是只重视技能的培训,忽视情感的培养,没有充分利用好乡贤文化资源,对乡贤文化的育人作用认识不足。有效宣传的缺乏,导致乡贤文化的精神品质与育人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实践参与缺乏,对乡贤文化的知行分离

农村青年社会责任教育既需要乡贤文化的积极宣传引导,也需要农村青年亲身参与乡贤文化实践。只有亲身参与,农村青年才能体会乡贤对于家乡建设的责任担当,进而意识到自己应该承担建设家乡的责任与使命。反观现实,农村青年参与实践的活动有限,这是乡贤文化融入农村青年社会责任教育面临的实际困境。一方面,基层组织开展的乡贤实践活动有限。通过新闻报道分析可知,只有部分地区在积极开展乡贤文化的实践活动,许多地方只是单单宣传乡贤文化知识,而未开展乡贤文化实践活动,所以存在着知行分离的困境。另一方面,乡贤文化实践活动没有充分调动农村青年的参与积极性。农村青年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但是当前青年却是乡村振兴的缺席者,外出农村青年很少参与乡村建设,乡贤文化活动的开展自然也忽视青年的参与。

三、乡贤文化融入农村青年社会责任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深入挖掘乡贤文化的历史资源,提高农村青年的责任认知

乡贤文化根植于传统文化,要破解乡贤文化日渐衰微的困境,就要深入挖掘乡贤文化资源,通过挖掘乡贤文化的物质资料和精神品质,提高对乡贤文化的认知。一方面,政府应为乡贤资料的挖掘和研究提供政策保障以及人力和资金支持,加强对乡贤旧址、乡贤文史资料的修护与挖掘。例如,各级政府应该支持组织相关学者系统整理当地的村史、乡约民俗,修复保护乡贤旧址,让农村青年可以看得见承载乡贤文化的物质载体,切身体会乡贤文化的深厚积淀。另一方面,各乡镇、政府应该以挖掘的乡贤文化资源为基础,建立乡贤文化展览馆,陈列整理好的乡贤资料,如传统乡贤的生平事迹、现代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事迹,让农村青年在参观中切身感受乡贤对于家乡的责任担当,从而提高建设乡村的责任认知。

(二)创新宣传乡贤文化的渠道,重塑农村青年的乡愁之情

乡贤文化的宣传方式与效果直接影响着农村青年社会责任的教育效果。“乡贤的道德价值主要体现为引领、规制村民行为,培育文明乡风。”[3]只有创新宣传乡贤文化的渠道,才能让乡贤文化走进更多农村青年的视线中。首先,基层组织要加强乡贤文化的宣传教育,将乡贤的事迹、相关文化资源制成展板,成立乡贤文化宣讲团。定期进行乡贤文化的宣讲,讲好乡贤的先进事迹,让在外的农村青年感受乡贤心系乡土的乡愁之情。其次,运用新媒体平台多途径宣传乡贤文化。利用好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平台,将乡贤文化通过文字、视频展示出来,拓宽乡贤文化的宣传渠道,将乡贤文化及时推送到农村青年身边。再次,将乡贤文化的宣传融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让职业培训不仅是教授职业技能,更要把乡土文化融入其中,宣传乡贤文化的精神品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责任意识。

(三)积极开展乡贤文化活动,增强农村青年的责任意识

提高青年责任认知的同时还应该注重责任的实践,实现责任认知向责任行为的转化。各级政府应该积极开展乡贤文化活动,提高农村青年参与乡贤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一方面,基层党团组织可以从地方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好地方特色乡贤文化资料,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乡贤文化活动。例如,可以定期举办以“乡贤共话乡村建设”为主题的茶话会,让农村青年与新乡贤进行交流。另一方面,乡贤活动的开展应关注农村青年群体,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例如,举办“学习乡贤文化,争做新乡贤”的系列活动,发挥乡贤的榜样示范作用,鼓励外出农村青年关心家乡发展,积极参与乡村建设。

四、结语

乡村振兴的实现离不开青年群体的参与,调动农村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农村青年社会责任教育的目的。乡贤文化的融入可以进一步提高农村青年社会责任教育的实际效果。农村青年社会责任教育在积极弘扬乡贤文化、挖掘乡贤文化资源、开展乡贤文化活动的同时,还需要农村青年提高自身思想觉悟,树立理想信念,将个人理想的实现与乡村振兴的使命担当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猜你喜欢

乡贤责任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蜀”润乡贤,“陶”享美好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让新乡贤助力乡村组织振兴
宋泽平:当代乡贤赋能乡村振兴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南安乡贤再发力
期望嘱托责任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