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术本质的社会根源探析
——对技术决定论的超越

2021-03-08万舒全

文化学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本质属性本质建构

万舒全

对技术本质的解读是技术哲学的首要问题,是形成技术思考的逻辑起点。人们如何理解技术,就会如何设计、使用和应对技术。如何解读技术,会对人类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以往的技术哲学家们都有自己对技术本质的理解,他们在各自的视域下描述了技术的不同维度的本质,反映的是不同时代的人们对技术的独特的理解。这些技术思想最终体现在技术设计、评估、应用等的技术实践过程中,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技术决定论是一种具有较大影响的技术思想。“技术决定论对技术的认知建立在‘自主性’的基础上,其含义主要是两点:技术具有自主性,技术发展是独立于其他因素影响之外的过程;技术变迁引起社会变迁。”[1]这一思想过于夸大技术自身的力量,只看到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却忽略了社会因素对技术的制约作用,在把握技术本质时只是从孤立、抽象的前提预设出发,而没有在系统中、在社会网络中去认识技术。以此种技术本质的思想为指导的技术实践活动就有可能忽略社会的价值因素,产生危害社会、危及人类的技术异化现象,同时也不利于对技术进行有效的社会治理。这里并不是说技术决定论对技术本质的理解是完全错误的,而是说技术决定论的思维方式有弊端,需要新的思想对其进行超越。从技术与社会互动关系的视角来认识技术的本质不仅能够丰富技术的思想内涵,而且能够为克服技术的负面影响、实现技术的社会治理带来新的启示。本文主要从技术实在对人的依赖性、技术本质展现的社会过程性、技术进化的系统性三个方面对技术本质的社会根源进行探讨。

一、技术实在对人的依赖性

技术有着与人类同样漫长的发展历史,如果说科学是人类社会近代以来的产物的话,那么技术的诞生要比科学早得多,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技术是与人类同时出现的。人类为了增强自身适应环境的能力发明创造了各种工具技术,正是基于此种事实,德国技术哲学家卡普提出了技术是人的“器官投影”学说。卡普对许多器具和工具作了详尽的解释,认为“大量的精神创造物突然从手、臂和牙齿中涌现出来”“弯曲的手指变成了一只钩子,手的凹陷成为一只碗;人们从刀、矛、桨、铲、耙、犁和锹等,看到了臂、手和手指的各种各样的姿势,很显然,它们适合于打猎、捕鱼,从事园艺,以及耕作”[2]。人类依靠技术创造出了人工世界,从而造成社会与自然分化。技术人工物作为一种实在,与人之间产生了复杂的互动关系。技术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技术也带来了很多在人们设计技术时没有预料到的后果,由此让人们感到技术似乎作为一种独立的力量而存在着,不是人类在控制技术,而是技术已经控制了人类。技术决定论者就是持这种观点。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把技术看作“座架”,这种“座架”把人也变成了持存物,技术成了人类无法摆脱的存在。法国哲学家埃吕尔把技术看作一个独立发展的系统,在这样的技术系统中人也被技术化了。这些思想都是把技术看作独立于人而存在的一种实在,技术脱离了人的控制开始反客为主,技术按照自身的逻辑发展演化,直至决定人类的命运。

可以看出,技术决定论者注意到了技术对人的重要影响以及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但是他们把技术的作用无限夸大了,没有看到社会因素对技术的制约性,也忽略了从技术生成的角度来探讨技术与人的关系。“显然,技术决定论是一种消极的、不负责任的态度。”[3]39技术从根本上来说是人创造的,是人基于自由意志作出的理性选择。不是技术创造自身,而是人类在自身本质力量的推动下借助于理性创造出了人工物。技术实在不会独立于人而存在,技术成为技术就在于人的实践性,技术在人的实践过程中才能成为其本身,才能实现其自身的目的性,脱离人、脱离人的实践抽象谈技术是没有意义的,也是不能成立的。是人建构了技术,而不是技术建构了人。人们根据自身的利益发明、设计、创造、选择、使用技术,使技术充分展现了自身的存在意义。

技术实在对人的依赖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古代社会,技术的发明主要依靠个体的人,中西方都有关于某项技术发明的神话传说,大多都是人类的某些圣贤的杰作,这些传说大体表明了当时技术发明的现实情况。当时的技术发明更多依赖于能工巧匠的灵感。到了近代,人类进入工业社会,这一时期的技术发明不能再由个体的人来完成,而是由工匠、科学家、工程师构成的群体共同发明创造的,像蒸汽机的发明、改良与推广就是如此,而不能只归功于瓦特一人。第二次科技革命以来的现代社会,技术对人的依赖性更加明显,一项新的技术能够产生与推广已经不能由技术发明群体来推动,这时更多是依赖整个社会系统的选择,更多的人进入技术创新的过程中,更多的利益主体在表达着对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这一时期已不能单独地看待某一项技术的发明与推广,而更应该关注的是新技术的社会支持系统。例如,早在爱迪生之前,英国工程师斯旺(Swan)就已经开始研究电灯,经过多年努力找到了适合做灯丝的碳丝,并于1878年12月18日试制成功第一只白炽电灯泡,但是由于没有整个社会电力系统的支持,最终归于失败。爱迪生电灯技术创新的成功更多依赖当时美国社会已经建立起来的电力系统。当前电动汽车的发明与推广面临同样的问题,电动汽车技术创新的成功与推广需要的不是工程师的灵感,而是社会是否已经建立起了保障电动汽车发展的支持系统,如充电系统的完善等。由以上可以看出,技术实在对人的依赖性不是越来越弱,而是变得越来越强,脱离人、脱离社会系统的支持,技术创新是不可能成功的,技术无法绕过人的选择而独立存在。

二、技术本质展现的社会过程性

由于技术自身的复杂性与多维性,不同的技术哲学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定义了技术,得出的结论千差万别,我们很难找到一种能够得到所有学者都认可的技术概念,这与以往对于技术本质思考的思维模式有关。古希腊的自然哲学、近代主客二分认识事物的方法都会让人们形成关于世界的对象性认识,这种认识方式脱离人的实践、忽略认识事物发展过程的历史性,把事物看成预先存在的、既成的实体来加以把握,近代以来主客二分的认识方法更是造成了人与世界的割裂。技术决定论者就是这种思维方式的典型代表,不管是技术乐观主义还是技术悲观主义,在看待技术时都是先预设了技术本质,然后从这种抽象的技术界定出发来阐述技术对人类、对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马尔库塞、海德格尔、芒福德、埃吕尔等人的技术哲学思想都是从他们各自的技术假定出发加以推演,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思想都是“本质先于存在”的思想,没有看到技术形成的社会过程性。

技术本质属性的展现具有历史性,通过社会实践过程来表达自身。技术给予人类的远比人们事先预想的要多得多。人们对一项新技术的认识不是完结于新技术的诞生,而是要伴随技术的整个生命周期。新技术的出现只是技术显示自身的开始,可以说这时的技术还是一种潜在的状态,是形成中的技术,这时技术的本质属性被遮蔽着。这种潜在的技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通过技术与社会的互动转变为现实的技术,在这一过程中,技术的本质属性才能得以显现。技术本质属性的形成过程借用存在主义的说法就是“存在先于本质”,人们对技术本质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现的过程,技术本身是一种敞开的状态。“在社会建构论的视野中,技术可被界定为一个社会过程。”[3]44技术积极介入世界之中,技术与世界相遇,技术也为人类扩展了世界空间,而技术在此过程中成就自身。技术展现自身的过程是在社会中实现的,这种展现只依靠技术自身无法完成,技术需要借助于人的实践,通过外在世界的反应来证明自身,通过社会来建构自身。例如,近代以来,伴随着科技革命,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技术的产业化极大地促进了人们改造自然、创造财富的能力,产生了技术乐观主义思潮,人们认为通过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可以解决技术带来的一切问题,技术是人类通往幸福之门的手段。但是,事实并非人们所预想的那样。与技术快速发展相伴而生的是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土地沙漠化、生态危机、战争与核威胁等一系列的技术异化现象,人们认识到技术绝不仅仅是价值中立的工具手段,技术本身负载着人类的价值,技术的良性发展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更需要社会价值的引导。可以说,技术在这一历史过程中表达了其价值的多元性,人们对技术的本质属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可以预想,伴随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深入,技术将展现出更多的本质属性,使人类对技术的理解更加深刻。

技术本质属性展现的过程就是技术的社会建构过程。技术本质属性的展现不具有必然性,而是社会选择的结果,是在历史的、具体的语境下建构出来的。技术的设计、制造、扩散、评估都要经过社会系统的选择,是社会不同利益主体博弈、协商的结果。即使是技术异化问题也具有一定的社会建构性。例如,技术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在第一次科技革命之后就已经显现,但是当时没有人认为这是需要关注的问题,在技术设计时也很少考虑环境保护因素,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觉醒,环境污染问题在现代社会才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技术设计应当承担环境保护的责任逐渐成为共识。可以看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具体的社会条件下,是人们对这些技术现象的理解与解释使得技术的多维本质属性得以显现。

三、技术进化的系统性

对技术进化问题的研究是人们认识技术本质不可忽略的内容,技术进化发展的过程也是技术展现自身的过程,因此技术哲学家都非常重视技术的发展维度,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来解读技术的进化过程、寻找技术进化的原因。比较典型的是技术决定论思想,技术决定论者把技术的进化看作一个孤立的、自主的过程,在技术系统内部探寻技术进化的根源,认为技术按照自身的逻辑自主发展,其发展不受外界环境决定,技术向自然索取资源、能源,向社会彰显自身的规定性,最终技术决定了人类与社会的命运。例如,埃吕尔认为技术是一个自主发展的系统,“自主技术意味着技术最终依赖于自己,它制定自己的路径,它是首要的而不是第二位的因素,它必须被当作‘有机体’,倾向于封闭和自我决定:它本身就是目的”[4]。技术遵循自身的规则向前发展,而对技术之外的因素表现出一种漠视态度。技术决定论者只看到技术系统内部因素对技术进化的重要影响,而不理解社会因素对技术的制约与建构作用。这是片面的、抽象的认识方式,没有对技术进化的实践过程加以考察。

技术进化发展是在技术因素与社会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社会建构过程。“社会因素构成技术创新的内在变量,它揭示出,技术发展远非技术自身决定,而是在多向的进程中,在与社会的互动中得以发展。”[5]技术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技术进化发展的原因不只在于技术系统内部因素的推动,更应该看到技术之外的社会环境对技术进化的影响。技术是社会中的技术,技术是在人的实践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而实践是连接自然与社会、人与技术的中介环节,通过实践技术作用于社会,社会影响着技术,最终技术与社会同步发展。技术进化过程绝不是技术系统自主发展的过程,一项技术能够产生和创新成功与整个社会系统的选择机制是分不开的,与社会其他因素相隔绝的、孤立的技术是不可能存在的。技术虽然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性,但是,如果技术得不到社会系统的支持就不可能存活与进化发展。可以说,技术进化过程就是一个社会建构过程,“社会因素的建构对技术的演化起着重要作用”[6]。社会中的各种因素、不同的利益主体、异质的行动者作用于技术的设计、制造、扩散和使用等过程,建构和选择技术,推动着技术的进化发展。技术的进化实际上是社会整个生产系统的演化过程,“而这个过程就是用户造就的,从而再现了非决定性的、多方向性的、在塑造技术的群体之间和之中不断地协商和再协商的过程”[7]。技术在社会利益群体的协商中产生,在社会利益群体的选择中发展,社会中异质行动者的互动与整合左右着技术的现在与未来。

综上所述,技术决定论者在把握技术本质时是把技术当作孤立的、既成的客体看待,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论述技术的本质属性,认为技术是自主的力量,技术按照自身的逻辑发展进化,不是人控制技术,而是技术已经控制人,最终决定人类的命运。批判技术决定论不是要全面否定这些思想,技术决定论者向人们展现了技术不同侧面的本质属性,他们看到了技术对人类社会的重要影响,唤醒人类警惕技术的异化发展,这些都具有积极意义。但是,这些研究是不深入的,他们站在技术的外侧,没有深入技术产生的经验领域去把握技术,没有看到社会因素对技术的影响与制约作用。只有从技术的形成过程来把握技术,在社会系统网络中认识技术的进化发展过程,能够看到社会中各种异质行动者对技术产生的影响,才能更好地理解技术。技术是一个不断形成的过程,技术的进化是社会系统选择的结果,人类在技术面前具有较大程度的能动性,可以积极地介入技术实践的过程中,控制和引导技术的发展,让技术造福于人类。

猜你喜欢

本质属性本质建构
试论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回归本质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童年的本质
建构游戏玩不够
浅论人才的本质属性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