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学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创新策略

2021-03-08金君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江苏南京21000

文化产业 2021年8期
关键词:中华职业传统

金君 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江苏 南京 2100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重要的教育资源,能够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动力支撑。如今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迫切需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价值,构建良好和谐的传承体系,建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职业学校作为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应增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让学生能够真正学习到传统文化的精髓,做到知行合一。

一、职业学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

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素质普遍不高,需要学校和教师充分重视对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三观是衡量一个人品质的重要标准,也是影响其未来发展的决定因素。职业学校的学生受年龄、认知能力等因素限制,很容易受到不良事物的影响形成消极的价值观念。因此,需要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其进行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教育[1]。“忠孝仁义礼智信”凝聚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尊崇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利用优秀传统文化纠正学生的不良观念和行为,有利于帮助其建立正确的三观,将其引导至正确的人生轨道中。当职业学校学生毕业步入社会后,能够自主选择职业,并积极践行传统文化。

(二)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千百年来不断传承的,其内核不会发生变化,但会根据时代变化增添新的内容。职业院校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组成部分,不仅有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义务,还有丰富传统文化内容的责任和使命。在日常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优秀文化,从而提高学生对自身文化的民族认同感,实现传统文化与心灵的碰撞和融合。只有具备了高度的文化认同感,学生才能更加愿意了解优秀传统文化,进而将文化内化于心,在生活中践行并丰富传统文化内容,最终实现传承发展的目标。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随着我国教育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观念愈发深入人心,如何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提升其文化素质成为学校需要考虑的问题。职业学校主要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但在培养技能的同时不应忽视思想道德方面的建设。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道德,增强其对规章制度的遵守,培养其友好善良的性格,提高其集体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实现技能和素质的双向提升。这种教育方式符合素质教育理念,有利于在学习中实现学生文化素质的提升。因此,学校应积极拓展教学方式和方法,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切实促进其全面素质的提升。

(四)有利于提高课程学习的趣味性

职业院校课程普遍趋于技能训练和培养,操作性过难的学科不仅缺乏趣味性,还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为课程学习中增加趣味性是推进学科教学的重要方法。开展中华优秀文化教育便是提高课程学习趣味性的手段之一。一些文化教学宣传和实践活动能够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带动学生由感兴趣到深入学习[2]。在活动参与中学生既能学习中华文化,还能够学习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广泛参与其中,促进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由此可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既是教育使命也是教学方法,应将其放入整个教学体系中,与学科教学形成融合和统一,广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创新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对策和方法

(一)重点开发教育资源,完善课程体系

教育部颁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中。作为职业学校应践行指导纲要,将中华优秀文化教育提升到教学战略层面,结合本地区的文化资源和地域特点,开设阶梯型的必修课程。从课程改革入手,将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纳入规范性教学体系中。比如,高职一年级时可以开设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论讲解和认知的课程,使学生具有整体的把握和思维[3]。高职二年级可以根据本学校的区域文化特点开设书法、国画、古典音乐等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领略传统文化的韵味。高职三年级时可以邀请专家开展学习讲座,增强学生的理性认知。高职四年级可以鼓励学生开展相关活动,在实践中践行知识。高职五年级时可以将传统文化知识纳入学生的毕业设计中,提高学生思想境界。

(二)大力优化学习环境,实现多方联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不仅依托学校,还需要企业和家庭的大力配合,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学校作为教育开展的主体,应大力优化学习环境,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提供多种渠道和便利。比如,学校可以创建校园文化景观长廊、宿舍楼宇张贴标语等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增设校园传统文化学习角、开设网络学习专栏等形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渠道,提升学习质量和效率。企业作为学生的最终去向,应坚持校企合作的方针,将传统文化融入到企业文化中,使学生不论在实习还是工作中都能受到熏陶。家庭作为学生成长的堡垒,应积极建设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培养孩子良好阅读习惯和处事态度,在和谐相处中践行传统文化。

(三)定期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参与程度

仅仅依靠增设课程无法实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标,还需要定期开展宣传活动进行配合[4]。宣传活动的开展需要结合相关节日和重大时间节点,根据节日或纪念日主题进行策划,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比如,在国庆节这一重要节点,学校可以组织“我和我的祖国”主题朗诵比赛,引导学生讲述自己成长中祖国的变化。还可以组织“诗词大会”诵读比赛,指引学生多读传统名家诗歌,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其文化自信。开展多种多样的“中华文化知识”竞赛活动也是可行的举措,需要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策划。

(四)积极进行实践教学,做到知行合一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目的在于践行传统文化,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个人品质等方面的全面提升[5]。因此,职业学校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个性,在实践中引导学生领悟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首先,教师可以将实践活动纳入学生社团,引导学生在特殊节日慰问老年人群体或者特殊群体,彰显尊老爱幼、扶弱救贫的传统美德。其次,教师还可以将中华传统文化教学与课外实践体验相结合,借助博物馆、英雄纪念碑、抗战纪念馆等文化载体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结 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文化素养和素质的提升。职业学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够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效培养学生的三观和文化素质。因此,职业院校应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日常的课程教学中。首先,重点开发教育资源,完善课程体系。其次,大力优化学习环境,实现多方联动。此外,定期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参与程度。最后,积极进行实践教学,做到知行合一。

猜你喜欢

中华职业传统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职业写作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