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张生跳墙》之薄见

2021-03-08张丹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文化产业 2021年18期
关键词:西厢崔莺莺花影

张丹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西厢记》中“张生跳墙”桥段充满喜剧色彩,一直为人乐道。这一出戏围绕“张生误解崔诗”展开,崔莺莺本来是让张生在西厢的书房等她,张生却因为种种原因理解成了“小姐让他翻墙去花园私会”,结果闹出了笑话。跳墙一出戏刻画了张生的“至诚”之性和崔莺莺的鲜活形象,集中表现情理冲突和冲破封建礼教阻碍之势。

在《西厢记》中“张生跳墙”一出,最精彩的就是张生对于《明月三五夜》的解读,张崔不一样的解读,引出了喜剧性的误会。要理解这首诗,首先就要明确西厢是谁在住,户是指什么,这就关系到了崔莺莺所暗示的两人约会的地点;其次要抓住“隔墙”这个关键点,明确玉人是谁,这直接决定了崔莺莺的意思是她去找张生,还是张生来找她。

张生与崔莺莺对这首诗不同的解读造就了这一精彩剧目,也给了后人无限的遐想。关于此诗的本意,文学上有很多争论。比如蒋星煜老师《“疑是玉人来”的玉人何所指》一文认为莺莺要主动找张生[1],而黄天骥先生则认为是张生这个大喜过望的傻角误解了莺莺的诗句,以为是要让他跳过墙去[2]。笔者窃以为确是莺莺要主动去见张生,只是张生解读错了,造成这一番误会。

首先,“西厢”指的是张生的书房。按照古代四合院建筑的特点,西厢应当就是普救寺塔院内的西厢房。卷一第一折,老夫人就自述“俺就这西厢下一座宅子安下”[3],可见她们并没有住在西厢房,只是宅子就在西厢附近罢了。而第二折中,张生说要向长老借一间僧房温习经史,长老回:西厢一间房,可先生安下。由此可见,张生的书房才是在这西厢。自然而然的,诗中指的“待月西厢下”的人就是张生了,户则是指张生书房的窗户。如果是张生待月西厢下,那么可以推知,崔莺莺的意思是让张生在书房内等待月亮升上来,等着她来找他!

莺莺晚上去花园时的反应也可以侧面证明是张生理解错了。崔莺莺的确是到花园去了,但那是因为红娘听了张生的误读,让莺莺去的,而并非莺莺本人想要当晚就和张生幽会。所以,她当时一边赞“花阴重叠和风细,庭院无人淡月明”,一边走到了后花园,并没有羞涩忸怩之状。而到“雨云幽会”一卷,莺莺去幽会时,却是“羞答答不肯把头抬”了。很明显,前者莺莺的确是没有料到张生会突然前来,因为她设想的约会地方不是这里。

其次是这个“玉人”,王实甫将“玉人”转为了莺莺的代名词。《西厢记》中“玉人”出现多次,其中四次是张生所唱,他口中的“玉人”是指莺莺无疑[4]。按照戏曲一贯的写法,它突然改变含义,指代张生的可能性是极低的。唯有一处例外,红娘在寺庙角门迎接张生时唱:“原来是玉人帽侧乌纱。”但是,这里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这句词是在红娘听了张生的错误解读后所唱,并不能作为“玉人”代指张生的依据。着眼整部剧来看,“玉人”在剧中就是代指的莺莺。

最后抓住“隔墙”这个关键点,可以再一次论证笔者的想法。黄季鸿先生认为:“是崔莺莺通过这一方法,告诉张生一旦发现‘隔墙花影动’后,就当出来看一看,该是你的‘玉人’出现了。”为什么不是莺莺看到“隔墙花影动”呢?我们试想,什么时候能看到隔墙的花影?除非就是望的人身高接近甚至高于墙,这样才有可能看到。而已知王实甫笔下的张生比墙稍矮,他月下吟诗时就是站在墙外“踮着脚尖儿定睛”偷看的。张生都要踮起脚看,那么这个隔墙的人是莺莺的可能性就很低。莺莺这句诗就是要告诉张生:当你看到墙那边花影晃动的时候,就说明是“玉人”我来了。

但是,张生却不是这样理解的。他解读对了时间,却解读错了地点和相会方式。张生解读到的意思是:“‘待月西厢下’,晚上来。‘迎风户半开’,她开门待我。‘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我跳墙来。”如果说前面两句的解读还有一定的依据,那么最后两句就完全是张生的臆想了。可张生是个大才子,他怎么会犯这么大的错误呢?

第一,此时的张生太激动了,这一误读正显出他“至诚”之性。张生和崔莺莺的感情此时已遇到了阻挠,先有老夫人毁约让二人做兄妹,后有红娘拒绝再做他们两人的“撮合山”,两人感情眼看无望了。突然收到莺莺来信,对于这么一位至情至性的才子而言,至痴至呆,解读错诗也情有可原。

第二,在他心中,莺莺是家教极严,信守礼教的大家闺秀,他不敢相信莺莺会主动找他。张生一早就通过长老及红娘之口对莺莺身份和家教有了一个基本认识:“夫人治家严肃,有冰霜之操。” 也正是如此,第二次幽会时,即使已经提前知道莺莺要来,但见到莺莺,他还是难掩内心之喜:“张生有何德能,敢劳神仙下降?”从张生的下跪和自谦言语也能感受到他对于莺莺身份和家教的本能性仰视。张生作为男子,感情更加外露,而他一开始就对莺莺产生感情,更是让他处于被动地位,所以他才会忘乎所以,不顾礼教翻墙去找她。

第三,地点的误读也是有理可循的。红娘有提过“小姐每夜花园内烧香”,戏曲里也唱道“元来是近西厢理结丝桐”,将花园书房称之为“近西厢”,张生在没有细读诗的情况下,将西厢理解为“近西厢”的花园,以为莺莺是约他到花园相见也可以说通。而且刚才提到,张生心中莺莺应该是恪守礼教的,那来他书房或者去莺莺闺房也不大可能,最好的相见之所应该就是花园。张生作为风流才子,对于“才子佳人相见欢,私定终身后花园”的旖旎风情具有强烈的心理期许和自我暗示。这种花园相会的情节在古代话本是比较普遍的,如《风月瑞仙亭》《墙头马上》等,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则更为普遍。所以在痴狂情况下,惯性思维就让张生误以为莺莺是约他花园相会。

最后一点,这一误解应该是作者故意为之。这样写不仅能推动情节发展,还能让莺莺的形象更加符合逻辑性。莺莺作为大家闺秀,直接约张生私会显然是不合理的,那这首推动情节发展的情诗又该如何解释呢?毕竟张生当时处于被动地位,他没有足够的资本获取莺莺和老夫人的欢心,如果莺莺不主动,故事就发展不下去了。而“张生翻墙”这一情节的出现,就很好地圆回了莺莺的形象,也引出了下面的情节。一是莺莺恼怒,她虽然大胆表达了自己的仰慕,但是她还是守礼教的,她并没有想立即与张生私会,也不能接受张生这种越矩的行为,这更符合莺莺的人物设定;二是张生被拒后生病,莺莺感动心软,这时候才会有第二次相会,这一次的相会相比前面一次就要更加合理。

另外,“跳墙”动作的出现在爱情戏中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它在戏剧表演中有着符号性的作用,是戏中人物敢于跨越道德藩篱的标志[5]。《西厢记》作者有意表现冲破礼教,追求自由恋爱的主题,那么从角门进去就失去了这样的意义。张生翻墙,翻过的是封建礼教的阻碍,这也是作者为表现主旨而作。

总的来说,“张生跳墙”这一桥段不仅充满了喜剧色彩,而且也丰富了人物形象,推动了情节发展,表现了戏剧主题,值得反复品读推敲。

猜你喜欢

西厢崔莺莺花影
《西厢记》董王优劣说新论*
浅谈《西厢记》匠心独运的戏剧冲突
知否爱情为何物:对《莺莺传》中爱情的探究
西厢故事
杨智作品
——《花影》(水彩)
沉思
花影
原版崔莺莺,被渣男辜负的可怜人
“西厢”瓷画及其在欧洲的传播与接受研究——兼论《西厢记》的早期西传
一字一词总关情
——从曲中的副词分析崔莺莺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