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的逻辑体系
2021-03-08白谨豪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陕西西安710061
白谨豪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1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与此同时诸多现实民生问题正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总体发展战略和政策思维。适应时代的呼唤中国共产党果断提出了“民生无终点论”思想、“民生现实论”思想、“民生稳健论”思想、法治民生论思想、民生就业论思想、生态民生思想、“民生梦”思想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民生思想。这些思想的酿生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并产生了实际的民生效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渊源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民生服务意识的现代觉醒,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从远处看,商周时期的地缘民生思想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地缘民生战略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三代时期水患治理的民生思想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海洋民生战略奠定了基础,两汉复兴论思想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复兴论思想打下了基础,宋代腐败民生论思想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腐民生战略奠定了历史基调,《梦林玄解》的民生关怀思想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民生思想提供了历史积淀,纵横家“合纵连横”的外交民生思想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事民生思想打下了历史根基,道家生态民生思想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为而治”的民生思想奠定了信仰基础。而从近处看,清代康熙乾隆的民族民生思想、孙中山的民生进化论思想、习仲勋的教育民生思想、晏阳初的乡村自治思想、马寅初的人口民生思想都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的重要国内渊源[1]。而西方传统文化中的民生幸福论思想,比如亚里士多德的人生理想意识、康帕内拉的理想世界图景、奥克肖特的政治幸福论思想、边沁的快乐论思想、福柯的后现代人性道德论思想等,都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 内容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具有丰富的内容,涵括法治、就业、生态、科技创新和跨际民生等多个方面,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在法治民生方面,提出了基于民本意识的“依法治国”民生思想,强调民生思路推行的合法性和合规性,指出要依法公正对待群众诉求,决不能让不公正的审判伤害人民群众的感情、损害人民群众的权益,要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在就业方面,中国共产党强调就业的民本特色,指出没有社会成员的充分就业就没有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合理发挥、没有结构性就业矛盾的解决就没有民众幸福感的真正提升,并提出了以发展促就业、以勤劳促就业、以创业促就业的民生思路;在生态民生方面,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生态环境的公共产品属性,指出要实行生态修复工程、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建立市场化的生态补偿机制;在住房民生方面,提出了“房子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用来炒”的思想,把房地产市场的民生重要性提高到新的社会高度;在社会保障方面,提出了“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民生思想,强调解决现实的公平正义问题;在扶贫开发方面,提出“精准扶贫”的民生贫困治理思路,指出国家扶贫资金要真正落实到每一个贫困家庭之中、联合国扶贫开发资金和扶贫贷款资金要真正惠及边远山区的贫困农民、社会各阶层的贫困资助要切实发放到落后地区贫苦农民手中、国家普惠金融政策要惠及80%的绝对贫困家庭和50%的相对贫困家庭、争取到2025年实现全民彻底脱贫目标;在科技民生方面,提出了加快科技创新提升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民生思想[2]。
关于推行民生策略的法治民生价值,习近平指出法治是最好的民生环境也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对于牵扯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生存安全的重大民生问题比如食品卫生安全问题、药品安全问题、生态环境污染问题、贫困资助问题、基础教育问题、房产乱象问题、医保套现问题、网络非法集资诈骗问题,都应该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对于已经发现的重大民生损害问题要坚决予以查处,绝不姑息。
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跨际民生思想更是一种具有国际主义民生关怀的意识。针对新时代人类面临的不可自决的现实困境,比如逆全球化思想盛行导致的贸易保护主义潮流、全球消费性内需不足引发的经济低迷现象、金融资本过度跨际投机导致的全球“亚金融危机”问题、全球科技进步导致的农产品污染和农作物降产问题、世界先进科技在服务于经济发展过程中引发的生存性“灾难”问题、跨域金融科技在服务于社会需求方面引发的“微世界”管理失控问题、全球生态污染持续侵蚀着民生福祉和民众生命的问题、碳排放标准国际谈判迟迟不能统一的问题、由深层分化引发的单边主义盛行的问题、跨级区域合作遇到的多元化障碍问题等,中国共产党果断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指出:“唯有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绿色低碳才能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4]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实际上是把国内民生体恤意识加以跨际移植而酿生的国际民生思想,是具有新时代国际特色的民生关怀思路,具有普世的价值和意义[3]。这一思想所折射的价值核心是“世界各国必须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这些模式所映射的核心理念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体恤的国际化和世界性,因而必然引起世界各国政要的密切关注和凝心解读。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彰显着非凡的时代价值、产生了实际的民生效果。“世上有两种力量:利剑和思想,从长而论利剑总是败在思想手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的提出引起了社科理论界的巨大反响并将持续引领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民生导向,从实际民生效果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不仅调动了全国人民勤奋工作的热情和创新积极性,而且大大缓解了结构性就业的矛盾,使得协商参与式劳动关系得以形成。在精准脱贫民生思想的指导下,中国每年以减少1000多万贫困人口的速度实现了贫困治理模式的转型和创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与此同时,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跨际民生思想不仅使国际贸易增速提高、企业和消费者信心增强,而且导致了2019年的世界经济增长率达到3%以上,使得100多个经济体实现了经济复苏。天下之伟力来自民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民生智慧和民生建设经验的结晶,是独具中国民生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值得全党及全国人民认真研究并深入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