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价值与实践路径研究
2021-03-08罗钦艳萍乡学院江西萍乡337000
罗钦艳 萍乡学院 江西 萍乡 337000
红色文化资源是党和国家在漫长的革命与实践中所沉淀的先进文化,体现了党和人民勇往直前、不惧牺牲的爱国情怀。“红色文化是开展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载体”[1]。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当前高校学生个性独立、思维活跃,将红色文化与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有利于加强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高校基层党建工作。
一、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坚定高校学生党员的政治方向
大学生党员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时期,在心理和思想方面都有较强的可塑性,是引导他们“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最佳阶段。在各种思潮错综复杂的背景下,红色文化中所蕴含的艰苦奋斗、敢于拼搏、勇于奉献、爱国主义等,是当代青年宝贵的精神食粮,不仅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党员坚定政治方向,提升党性修养与觉悟,也能带动身边的青年自觉将个人梦融入到中国梦。
(二)提升高校学生党员的道德水平
提升道德品质和修养,是学生党员的一堂必修课。当代大学生党员由于生活条件改善,对革命先烈们的艰苦奋斗体会较浅,不能感同身受。因此,通过感受红色革命历史、发扬革命传统等方式,深入领会不怕牺牲、迎难而上的红色精神和革命理想,有利于提升学生自身的道德修养,涵养道德品质,引导学生党员置身于当今时代,结合自身实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三)培育高校学生党员的爱国主义情怀
红色文化是广大中国人民百余年来在奋斗中沉淀出的宝贵文化,是信仰的种子,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从弱到强、从失败到胜利的强大动力和不竭源泉,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教材。
二、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学生党员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融入内容缺乏系统性
高校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到学生党员教育中,多采用课程教学、红色基地参观、讲座等形式,由于大学生党员对当地红色文化渊源了解不深,所取得的效果往往不佳。红色文化教育内容设计上未能形成系统,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没有相应的红色文化教育读本,缺乏红色主题活动,缺乏在实践中的探索,直接影响到红色文化的传承与思想政治教育。
(二)融入方式缺乏创新性
根据“大学生党员对党员教育的方法有何看法”的调查结果显示,其中约68%的学生表示重视互联网教育法,约35%的学生表示认可实践教育法,约16%的学生表示认可理论教育法。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党员对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并不满足,更易于接受互联网和自媒体形式的红色文化教育方式。互联网教育资源与现代传媒功能并没有真正凸显出来,统一的党性教育内容与形式无法满足学生多元化的要求。
(三)融入效果有待提高
当代大学生党员面对不同类型的文化熏陶,价值观必然会多样化发展。部分学生党员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较低,接受红色文化熏陶之后也难以将其运用到生活实践。另外,红色教育普遍重理论、轻实践,实践活动存在走过场的现象,形式化严重,并未深入思考和钻研,在知、情、行、意等方面缺乏感受力,红色文化入脑入心效果欠佳。
三、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发挥课堂“主渠道”效应,丰富红色文化教育内容
1.增强授课方式的多样性。学校教师上好思政课要调动学生的热情、主动性和创造力,比如开展讨论式的教学课堂,营造活跃的氛围,引导学生主动表达、主动思考,从而深化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开展不同主题的讨论活动,学生党员事前准备材料、资助讨论、课后实践等,形成一个闭合回路,更好地达到补“钙”效果。
2.增强理论知识的感染力。挖掘和分类本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组织一定数量的研究小组研究历史材料,充分利用当地的优势,提高其利用和转化系数,建立高质量的党的红色教育课程。要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和课外活动,逐步探索将课堂迁移到革命场所、纪念地和遗址等地方,突出地方红色文化主题,增强红色教育的感染力、亲和力,强化学生的党内精神,真正推动红色文化建设。
3.增强授课方式的丰富性。在课堂上选择不同种类的教学方式和媒介,有利于实现红色文化入脑入心。通过高唱经典红歌,有利于培养学生党员的艺术情感,增强内心凝聚力。通过红色影视作品,将党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可视话,提高理论素养。通过红色经典诵读,提高学生党性修养,创新党支部教育方式和精神面貌。
(二)占领网络媒体“新阵地”,创新红色文化融入方式
1.主动抢占网络教育传播制高点。随者科技的迅猛发展,网络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和媒介,所以通过网络整合红色文化资源,加强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红色文化与新型网络媒体相融合,使得党性教育由灌输型逐步转换为渗透型,并在开放、自主、协作、情境等方面实现了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方式的创新。
2.探索高校学生党员容易参与和接受的方法。引导学生党员在网络上唱响红色主旋律,将红色文化“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到高校学生党员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例如推进“智慧党建+”、网上党校、红色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定期向学生推送红色文化理论、信息、专题研讨等内容,学生党员在学习的时候可以评论、转发,这种“碎片化”的教育不仅贴合当代青年的学习方式,也极大的加强了学习的自由性和灵活性。
3.高校要加强对网络宣传队伍的培训与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队伍。“培养他们在网络环境中适时宣传红色文化、为学生党员答疑释惑的能力,随时回击网络多元价值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冲击”[2]。遵循网络传播规律,了解当代学生网络行为习惯和接受信息的规律,使用“网言网语”,创造出具备历史厚重感与亲和力的高质量作品,增强传播红色文化的能力,引导学生党员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三)构建立体化实践教育模式,提高红色文化融入效果
1.建立“理论、情景、体验、反馈”的立体化教育模式,增强红色文化教育的吸引力与实效性。培养大学生党员的党性精神必须牢固地抓住实践教育的关键环节,组织大学生党员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社会实践,镌刻高校学生党员的红色记忆,提高红色文化融入效果。结合当地红色文化历史,组织实地学习和参观,增强体验式教学,利用入学教育、开学典礼、入党教育等契机,设置有感染力的情景,在重温历史的同时,学习革命先辈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党员内在红色认同感和正能量。
2.组织大学生党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在实践与历练中感悟红色理论与经典。例如红色讲解员、旧址志愿者、红色档案管理员等,让学生身临其境感悟当年的革命事迹与峥嵘岁月,有利于增强自身理论素养。
3.构建红色学术研究平台。高校可以根据专业、学科、当地特色文化等,建立红色文化与人展馆、研究中心等,将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充分挖掘当地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同时,可以在图书馆开辟地方区域红色文化学习专栏,营造学术研究氛围,提升大学生的科研水平,引导他们在实践与学问中增长本领,自觉将红色文化精神外化于个体行为。
四、结 语
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中,具有鲜明的政治导向作用,彰显了时代对党的精神教育的要求。将红色文化融入到大学生党员教育中,增强红色文化育人在党性教育中的引领力、感召力和影响力,让高校成为提高大学生党员精神文化水平的主要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