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动画课程教学的探究

2021-03-08宋燕燕刘小群南京传媒学院

文化产业 2021年35期
关键词:动画内涵创作

赵 莹 宋燕燕 刘小群 南京传媒学院

在高校动画类课程的教育教学中,融入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是文章要探讨的主要问题。采用多样化探索的方式,探究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深入挖掘文明价值体系,注重传承与创新的结合,为观众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为中国动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传统文化思想内涵的融入可以提升创作的深度。动画的包容性亦为传统文化提供了良好的载体,使传统文化能够以丰富多样的形式传承与传播。动画的高传播性,使其传达的知识、行为、思想价值观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是民族精神的展示和文化对外传播的桥梁。

故而动画的创作者应具备正确的价值观,所创作的作品才能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在高校动画类课程的教育教学中,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理念、坚定文化自信,对高校学生的知识、行为、思想内涵认知的培养工作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传统文化对动画创作的影响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历代人们智慧的结晶,是当代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动画创作以民族的生活内容为原型,渗透着本民族的精神文化和审美意象。

中国动画自诞生以来,产生了众多具有影响力的优秀动画电影,在许多作品中吸收了优秀的传统艺术元素,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早期的作品有《大闹天宫》中的京剧艺术、庙堂艺术以及取材自敦煌壁画和民间年画的造型设计,《猪八戒吃西瓜》中的剪纸艺术,《金色的海螺》中的皮影戏艺术。

《小蝌蚪找妈妈》《牧童短笛》的水墨风格画面设计,《草人》的中国工笔绘画风格的运用;近年来的作品中,如《白蛇·缘起》中的3D动画与水墨风的结合、《姜子牙》中融入的敦煌壁画艺术等,都向观众展示了动画形式的多样性,也向世人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思想上,动画创作深受民族文化的影响,产生了众多反映民族风貌、民族情感、道德修养的影片。比如《大闹天宫》中在借助传统故事题材的内容下,更加突出了孙悟空在面对逆境所表现出的反抗精神。万籁鸣先生曾评价说:“经过改编后,影片中的孙悟空不畏强暴……他乐观、诙谐、机灵、正直,本领过人,神通广大,再加上他那惹人喜爱的外貌和动作特征,这一切都得到了亿万观众的喜爱和赞扬。”

《哪吒闹海》中哪吒的不畏权势、勇于反抗、勇于牺牲自我的精神,在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下,亦给观众带来重大的精神启发。近代动画作品中,如《大圣归来》里孙悟空在经历挫折后变得颓废而消沉,在遇到少年版率真、善良的唐僧后,被其遭受生活困境却仍报以热情以及乐于助人的个性打动,最终找回初心,完成自我救赎。在和平年代下激励每个观众的自我成长、自我突破,面对挫折,保持初心。《哪吒之魔童降世》传达着突破束缚,挑战困难,不要被困难、先天劣势等人生境遇打倒,反映了“我命由我不由天”这一精神内涵。《大鱼海棠》的思想内涵则渗透着创作者对《逍遥游》的参悟。

传统文化元素的引用提炼和文化精神的领悟传承,使得当代中国动画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中国动画风格的体现不单是传统元素的使用、更是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特有的气质、韵味、思想观念的体现,而这种体现渗透在事件的发生发展、角色的举手投足、画面的布局呈现等每一处细节中。中华传统文明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深入理解中华文明对培养文化思维、创作中国风格动画至关重要。

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动画专业课程教学的意义

动画是一门包容性很强的艺术,可涉及艺术、历史、文化、思想、文明,科学技术、创新思维,哲学思辨等多领域的智慧。它是思想、行为借助美术的载体,是思想传达的重要途径之一,具有很强的传播性,影响着观众们的审美和思想价值观,尤其影响着尚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的思想、行为,大学每年都会向社会输送大量的人才,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价值观,以弘扬民族文化和社会主义正能量,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

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动画专业课程教学,不仅可以拓展专业教学的深度、广度,还可提升专业教学的温度。在专业学习中从中国文化角度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可提升专业学习、专业创作上的深度;结合现实问题、热点问题,对知识进行结构重组,可提升专业学习的广度;教师提升自身修养,以人格魅力、品格、修养,来引导学生,可提升专业学习的温度,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品德情操、文化自信。

将传统文化融入动画类课程教学的探究

深入探索传统文化与课程教学的融合方式,在课程体系构建和教学内容上明确文化内涵建设的目标和定位,将文化内涵建设贯穿动画教学过程,结合课程规律、特点、要求,探索文化内涵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逻辑关系。

采用多样化探索的途径,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

传统文化融入专业教学,要求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尊重、工匠精神、社会责任感、家国情怀、志向抱负等优秀品格,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文化包容性,沟通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教师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调研、演讲答辩、专业采风、引导性任务驱动、社会实践、论文、听讲座、线上线下相结合等多种途径,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知识和情感认知,积累创作素材,激发创作灵感。

通过第二课堂,带领学生实地参观学习,体验传统文化。通过不同途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职业志向、职业需求与自我职业定位,树立正确的三观。可结合文化课程的增设,如《传统文化探究》,结合动画专业特征,深入发掘传统文化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以及对动画创作的指导意义。

在知识单元中渗透传统文化元素

依据教学单元划分,合理安排传统文化元素的承载点。课程教学中,不但有基础知识点,还应设置拓展知识点。在知识、规则、技术的讲述中,结合经典案例并加入教师的旁征博引、扩大联系,以故事的形式呈现,以此增加课堂教学的深度、广度、温度。

在理论课程教学中,通过课前查阅资料、课中讨论、课后写作、教师评价反思,深入挖掘知识单元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培养文化思想内涵。加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并思考如何让中国故事走出去。上课前,通过引导性问题,布置安排调研工作。重启发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课堂上通过互动,引导学生关注方向,通过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关注、评价高阶性问题,并且学会表达。建立多维考核评价体系,从知识、能力、思维、价值等不同的层面进行评价。

在实践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传统文化与动画实践相结合,比如,我们在进行一个场景的设计制作时,不但要学习动画制作技术,了解建筑知识,还要对场景的背景进行分析,如年代特点、人文风俗等,学生在查阅资料了解文化背景这一过程中,要本着对文化尊重的原则,挖掘出文化表象背后的精神价值,再结合影片要传达的思想,激发创作情感,使场景更加丰富、立体。在进行作品创作时,引导学生选择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正能量的主题。

传统文化的解构重组,传承与创新的结合

闻一多:“我们要放大眼光。建设本国文学的研究与批评,及创造新中国的文学,是我们的目标,采用旧的,介绍新的,是我们的手段,要批判的介绍、有目的的介绍……”,作品要有时代性,才能在时代的发展中获得更多的共鸣。通过创作要求渗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相结合,实现传统文化的解构重组。引导学生创作作品的过程中,时刻关注时事热点,提升作品的思想内涵,使作品不但具有观赏性,更加具有文化性、时代性、引领性,从而构建起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

1.分析提炼传统文化元素

中国文化元素形式多样,如中国画、京剧、剪纸等艺术形式,汉服、旗袍、唐装等多样化的服饰风格,历代不同的建筑风格,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等都为现代动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同时,传统文化的展示绝不能流于表面,让人产生堆砌之感,且形式上对传统元素的采用,并不能够成就中国风格。海德格尔:“美属于真理的自行发生。美不仅仅与趣味相关,不只是趣味对象。美依附于形式,而这无非是因为,形式一度从作为存在者之存在状态的存在那里获得了照亮。”艺术创作存着民族的印记,观众总能从蛛丝马迹中寻得来源。

迪士尼动画电影《花木兰》故事题材改编自中国传奇故事,影片中也采用了大量的中国元素,在经过了迪士尼的再创作后,电影《花木兰》融入了美式的动作风格、思想和审美感受,故而向观众看到的是中西方文化交织出的独特风格。这是早期的中西方文化融合的尝试,其存在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传统文化长久以来已根植于国人的思想深处,其产生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与感观,它的思想、精神、气韵,均可以让本民族观众产生亲切感,向世界的观众展示其特色之美。其产生的情感效应,建立在观众心中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更容易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深层次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追求从内容到形式的整体美感,而要达到整体美感,要使每一个构成因子相互融通,协调共生,都要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2.当代核心价值观与传统元素相结合

人们这样评价宫崎骏作品:“20世纪人类社会背负的各种沉重课题,都曾交织在他的创作里,给他的电影注入了区别于其他浅薄的娱乐性动画片的思想深度和人文思考。”宫崎骏作品的成功不但在于能够带来视觉上的享受,更在于其作品能够引发观众深层的思考。随着时代的发展,观众的审美感受要求也在不断改变,并在动画作品中对时代话语提出了要求。

引导学生关注实事热点,关注专业发展动态,分析背后的文化价值观,形成认知和判断,提炼当代价值观。增强中华文化感召力,提升的多元文化包容性,促进文化走出去。打造融通的新话语,向世界展示中国故事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观念。培养学生国际视野的同时,也要关注家国情怀。在动画作品创作中,注重传统选题与当代核心价值观结合。发掘文化之美,与当代社会潮流、时事政治结合,让中华传统文明在现代话语环境下得以延续。

如果说《花木兰》的审美风格与国人的传统理念尚存在一些壁垒,那么《功夫熊猫》可谓是更进一步文化融合的体验。《功夫熊猫》是一部中国风动画,集合了美式的幽默和中国传统元素。可以说这部浓郁的民族风特色动画在较大范围内取得了突破性的商业价值,这是一部中国元素集大成的作品,但又不是简单的堆砌,是一次文化交融的较为成功的尝试。

除了典型的面条、筷子、熊猫、针灸、唐装、中国功夫、红墙绿瓦等典型的中国元素外,水墨画风、隐逸的山林、甚至小到中式发音的称呼,都让我们看到其对中国风格研究的细致,很好地诠释了中国功夫的精髓,这一精髓不但体现在功夫的设计上,还有中国武侠中师徒的情谊、个人角色鲜明的人物个性等。《功夫熊猫》让我们看到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可能。中国风国产动画想要走出去,尚需打破文化壁垒,在现代语境中探寻出路。

教师要结合传统文化的严谨性发挥好引导功能,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使创作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发展,实现以动画为传播形式的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语境中的突破与传播。

3.整合模块,形成系统的课程文化体系,促进教研室文化的形成

传统文化内涵建设要贯穿到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在教学过程中避免将文化与教学内容脱节,对于一门课程来说,不同的知识点,可以蕴含着不同的文化价值模块,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的契合点,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和专业教学进度,从中寻找逻辑关系,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的排列整理,最终形成系统的文化内涵体系,并通过示范课、培训、集体备课等多种形式,提升教师文化内涵和教师教学能力,实现教师的个人探索,促进教研文化的形成。

文化内涵建设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教学过程,其实也是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内涵表达能力的过程,学生在能够接受的情况下,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深化拓展。提升文化自信。通过深入挖掘文明价值体系,文以载道,借助动画为观众讲好中国故事,创作出形式上能打动人,思想上能启发教育人的好作品。

猜你喜欢

动画内涵创作
活出精致内涵
做个动画给你看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动画发展史
我的动画梦
挖掘习题的内涵
《一墙之隔》创作谈
动画批评融入动画教育的思考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创作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