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地方媒体讲好本土故事的策略研究

2021-03-08叶艳芳夏维军

武汉广播影视 2021年9期
关键词:题材受众

叶艳芳 夏维军

在媒体人讲好中国故事的伟大实践中,中央级媒体无疑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但地方媒体具备贴近基层的优势,在近距离呈现千姿百态的百姓故事、展现基层人民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方面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当下地方媒体在讲述本土故事时存在一些明显的短板,本文试图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有益的改进路径。

一、地方媒体讲述本土故事的短板

(一)传播视野和理念的局限。地方媒体讲好本土故事仍然受制于传统的传播理念。如“以我为主”的宣传味道太浓、缺乏细节、缺乏感染力等。在好人好事的报道上,俯瞰式、全景式、概念式的内容偏多,劳动创造者作为新闻的主体显得面目模糊,“纷纷表示”、“个个脸上洋溢着喜悦”……等表述方式让报道对象缺乏生动性。在报道典型人物时往往存在脸谱化、概念化、拔高化等现象,让原本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典型人物形象大打折扣。部分报道盲目跟风自媒体,将新闻价值不大的选题进行煽情化处理,炮制“鸡汤”文和硬广告,令受众感到乏味。

(二)生产成本、人才及技术限制。融媒体平台建设和融媒体新闻产品的生产均需要较大投入,也需要引进高端新闻人才和技术人才,而地方媒体在新闻生产成本方面明显受到限制,新闻队伍人员老化现象也比较突出,因而带来一些典型的业务短板。

1、有些重要新闻题材没有当精品生产,导致优质题材淹没在如过眼云烟一样的日常报道中。

2、记者编辑在生产新闻中存在偷工减料现象,本可以现场采访、多角度采访、多层次挖掘的新闻题材却缺少画面、浅尝辄止,传播效果大打折扣。

3、业务培训不足,导致编辑记者文字功底欠缺,缺乏新闻意识和“三角平衡”意识,在讲故事时抓不住重点,很多优质新闻题材都变成了平淡无奇的平庸之作。

4、直播题材信息含量较低。在直播活动中没有体现融媒体优势,反而带来很多冗余信息,导致传播效率低下。

5、融媒体新闻产品匮乏,需要高投入的纪录片、数据新闻、H5、VR、AR新闻等新形态的新闻产品较少。

(三)体制和机制造成的困境。地方媒体面临的共同问题是:媒体融合步履艰难,在资源融通、内容兼容、宣传互融、利益共融方面存在障碍,在同一城市往往会出现几家媒体同时关注同一题材,使得新闻生产中存在重复劳动,结果是一般性信息过剩,权威信息和优质信息不足,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还会因为口径不一致让受众感到困惑。

二、地方媒体讲好本土故事的改进路径

(一)叙事理念创新

1、讲什么?地方媒体讲好故事应建立在了解社会结构、舆论热点的基础上,从受众需求出发,找准受众的痛点,向受众解释清楚政策,不自说自话。譬如在社会转型、消费分级、老龄化日益明显的当下,选取关系受众的切身利益,着眼于为受众服务的题材,必然能获得较高的阅读量,实现为公众利益服务的传播功能。具体表现为:(1)围绕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围绕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为受众勾勒出欣欣向荣的美好愿景,描摹凝聚精神力量的新人新事。(2)调动用户生产内容的积极性,挖掘日常生活中体现时效性、显著性、贴近性、冲突性、人情味、名人效应、神秘性、趣味性等元素感人的题材,更容易引发受众共鸣,提高阅读量。(3)挖掘丰富的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具有独家性,对提升地方知名度乃至树立整个国家的人文形象非常有利。

2、讲给谁听?地方媒体讲好本土故事,有两个层面的受众定位。对本地受众而言,意味着高举旗帜,凝心聚力,增强自豪感、幸福感,提高自身素质,同心共筑中国梦。当本土故事上升为可以海外传播的中国故事,要能够增进受众对中国人民的了解、理解与认同,产生文化上的尊重,产生经济交流、旅游体验生活的意愿。

3、怎么讲?讲好故事的关键在于遵循事件真实可信、人物形象丰满、人物个性鲜明、思想情感饱满、语言生动活泼等基本规律。在具体实践中主要体现为:(1)避免信息不充分、角度不客观而产生“低级红”或“高级黑”,所谓“低级红”就是有意或无意把党的信念和政治主张简单化、庸俗化,而“高级黑”则是一种居心叵测的刻意的“黑”, 极端化地解读党的理想信念、宗旨、方针政策等,在语言上可能更讲究技巧,更华丽幽默,甚至有时披着学术的外衣,伪装性更强,因此在策划选题、角度选择、采访视角、写作内容、后期制作等方面都要做到统筹兼顾,确保信息完整、准确、全面、客观,符合人之常情和逻辑性。(2)体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有人物、有冲突、有细节,如获得过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通讯《老郭脱贫记》仅900多字,但采访充分、背景丰富,成功塑造了一个命运多舛但不靠“政策温床”积极脱贫的河南农民形象,整篇既用事实说话,也有数字说话,让故事真实可信。

4.如何评估效果?讲好本土故事的好文本,一是看阅读量,10万+固然不是唯一标准,但阅读量高至少说明选题符合受众期待。其次要看转发之后所产生的用户反馈,在凝聚精神力量、反映人民群众面临实际情况的平衡中评估好故事的传播效果。

(二)生产流程创新

1、善于借助其他媒体平台和资源。媒体融合必须建立一体化的内容生产架构和“一次采集、多样编辑、多端分发”的生产流程,通过人员打通、平台打通、资源打通、渠道打通,将重大选题策划、采编力量和内容资源统一起来,提升内容生产的集约化、流程化、精益化水平。地方媒体在建立自主“中央厨房”和完善媒体发布平台之前,要善于利用上级媒体平台“抱成团、连成片、结成网”的优势,利用好上级媒体公共“云稿库”,弥补媒体融合发展中缺技术、缺资金、缺人才的短板。

2、创新讲述本土故事的方式。在策划方面,要聚焦大题材、新题材,表扬性报道要见人见事,恰如其分,让受众感受到真实的力量;批评性报道要有头有尾,展示敢于面对问题、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日常报道尽量少在交通执法、城管执法、街头巷尾的不当行为上倾注过多的人力物力。在新闻表述方式上,不要一本正经,要轻快幽默;不要平铺直叙,要娓娓道来;不要做转述者,要做讲述者。在评论方面,要快说敢说能说会说,在创新上高人一筹,在话风上胜人一筹,在交互上锐人一步,在评论上超人一点。

(三)创新体制机制

1、地方媒体应打通体制障碍,建立融媒体中心、大数据中心和统一的新闻资料库,拧成一股绳打造精品,让本土故事更有价值。同时,地方媒体应逐渐消解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媒体的界限,合理运用文字、图片、图表、3D图像、声音、影像、Vlog等形式,多角度、立体化呈现信息,根据传播规律整合发布平台,避免多家新闻媒体同时争夺一个新闻资源,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2、地方媒体应激励记者编辑多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多角度挖掘新闻信息,对融合多种新闻表现手段的记者予以一定的物质奖励;提高采编一线人员的待遇,尽量为编辑记者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开阔视野,提高业务能力;在媒体融合基础上完成新闻业务流程再造,实现策划、采写、编辑、制作、播发、互动反馈等业务流程的全线贯通,让不同业务环节有机协作,加强与受众的实时互动。

要讲好本土故事,地方媒体既要发挥把关严格、贴近群众的优势,又要适应“唯快不破”的时代特点,做到内容生产高效化、管理结构的扁平化、受众服务个性化,方能践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时代使命。

猜你喜欢

题材受众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历史题材电视栏目中的“画”